刘越 李厚本 赵晓菲 周泽涛 郑成铭
[摘 要] 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在校本科生为访谈对象,了解、分析大学生对于“金课”建设的看法。通过编码分析,提取了“课程内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课堂氛围”“课程成绩”和“就业”七个范畴。通过故事线的构建,揭示了大学生心目中“金课”建设的目的和影响因素。
[关 键 词] 大学生;扎根理论;“金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034-02
一、引言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1]。課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学生能够从大学里受益最直接有效的因素,它连通着另外两个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教师与学生。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因此课程建设是当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2]。
“金课”可以看作是高质量课程的统称,其核心特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3]。其标准可以归结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4]。其课堂之“金”包括五个方面: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5]。我们需要从国内现状出发,打造符合我们自身实际的一流课程体系。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破除“五唯”,切实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要加强组织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加强教学评价的研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系统的教学评价与考核机制;要注重研究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从注重教师之教转到关注学生之学[3]。要在系统规划、动力机制、教师队伍、质量标准建设等关键环节上不断下功夫[6]。新时代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一项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才能取得实效[7]。
总的来说,已有的“金课”建设实践,大多把学生作为政策措施的作用对象。已有的“金课”及“金课”建设的研究,也大多忽略作为课程教学的对象和学习主体的大学生。大学生对于“金课”建设是怎样的看法?这些看法对“金课”建设具有怎样的意义?本着这样的初衷,研究者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有关“金课”建设的看法进行了解、分析,尝试在“金课”建设研究和实践方面做一点探索。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对“金课”建设的看法,扎根理论是较为合适的方法。扎根理论是由格拉斯和斯特劳斯发展出来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在系统性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找寻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建构出相关的理论。其操作程序包含三个环节:(1)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2)对资料逐级登录,即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3)建构理论并进行检验。
(二)研究对象
研究者于2019年4月至7月选取了本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20名本科生进行访谈。访谈采用半结构化方式,以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进行。在简明扼要地说明访谈目的和项目背景情况后,研究者将访谈内容大体分为课程、教师和学生三个部分,其中穿插学校管理、成绩、就业等相关问题。
三、分析过程
(一)开放编码
研究将访谈记录进行分解,将资料里多次出现的概念和关键词进行反复比较、筛选和提炼,剔除重复频率较低的概念和信息,最终提取了101个初步概念和7个范畴,这七个范畴分别为课程内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课堂氛围、课程成绩和就业。
(二)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旨在发现和建立各范畴之间的多种有机关联,以新的方式对分散的数据资料进行重组。通过对初始编码继续归类和抽象,最终提取出课程内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三个主要范畴,以及学校管理、课堂氛围、课程成绩和就业四个次要范畴。
(三)选择性编码
在选择性编码阶段,研究者通过描述现象的“故事线”来梳理和发现核心范畴,把核心范畴与其他的范畴系统地联结起来,并进一步通过资料与正在成型的理论的互动来完善各个范畴及相互关系,从而建立概念密实、充分发展的扎根理论[8]。围绕“金课”建设这一主题,进一步将主要范畴和次要范畴进行比较,提取出课程内容这一核心范畴,另有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支援范畴,学校管理一个情景条件,以及课堂氛围、课程成绩、就业三个因果条件。由此构建了一个关于“金课”建设的故事,见图1。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研究者先对前16个访谈记录进行编码,再以预留的4个访谈对象进行验证,没有发现新的概念和范畴出现,说明本研究已经达到了理论饱和。
四、研究发现与分析
研究发现,“金课”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内容,其最终成果体现在课堂范围、课程成绩和就业三方面,其建成受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等因素影响。
(一)课程内容具备较高的知识容量和应用价值,是建成“金课”的基本条件
这是“金课”建设对课程内容方面的要求。课程的知识容量包括专业知识丰富、课程内容与专业相关度高、易于理解、对学生有吸引力等。课程的应用价值包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促成思维方式的提高、有助于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成理论知识的提高、有助于促成知识的实际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