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丽
摘 要:一切理论知识都源自于实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教具辅助不仅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同時也是学生学习和了解生物学的重要渠道。因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方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制教具来辅助教学,不仅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为生动、全面、立体,而且自制教具的过程同时需要应用到其它领域的知识,跨学科间的知识利用以及渗透更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自制教具;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前言: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的新形势下,随着教育教学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不断改革与完善,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生物学科的特殊性,实验教学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习和了解生物学的重要渠道,没有实验活动作为基础,再伟大的理论知识都只是海市蜃楼。而实验并非一定需要通过仪器设备才能够实现,现阶段,自制教具也是有效开展生物教学的新路径。学生可以通过自制教具的辅助功能更好地认识生物的微妙世界,从而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动手自制教具的过程,不仅能引发强烈的探究生物学的兴趣,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自制教具进行生物实验学习,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科学的神奇和意义,将来更好的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本文就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应用途径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一、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自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带动了各行各业快速发展。随着时代发展理念的不断更替,教育的方式方法也逐渐由传统模式过渡到现代化、信息化模式转变。尤其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开始进入人生中的重要时期,他们个人同时面临着学习和选择的双重压力与考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重视他们的文化水平、知识技能的培育,另一方面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生理健康以及思想道德的培育。生物学作为一门揭示生物本质和奥秘的自然科学,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学科,生物学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学校和家长们的重视。基于此,就必须从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角度出发,结合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起更为科学的生物教学体系。由于生物学的多样性、变化性以及高度拓展性,如果不借助一定的实验器材或是辅助器材,很难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极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个别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甚至会觉得不知所云,大大的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就更谈不上深入的了解生命体的构造、特征以及功能等重点、难点知识了。而且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通过自制教具辅助教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会觉得较为新颖;二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课业繁重,动手制作教具对他们来说也是难得的一次放松和转变学习方式的机会;三是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创新力以及创造力;四是动手实践自制教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他们的感情,使得学习氛围更为融洽,这是因为在教具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大家的配合,对整个教具的制作过程也可以就各自的知识储备积极的建言献策,甚至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五是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加深对既往知识的印象,起到很好的巩固和内化作用,同时,学习过的知识最终输出为产品,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感,促使其对自己有更深层的认识。所以说,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的链接不够紧密,生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牵涉到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而老师多会从自身习惯出发,以过往经验或已有的教学知识点来对生物学内容进行讲解,没有对生物教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的相通性进行深入的研究,无法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很好的延伸以及拓展;二是灌输性教学模式仍然明显,老师在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课桌底下小动作搞得热火朝天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不难看出,教学模式缺乏新意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再由于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三是高中阶段课业繁重,学生压力较大,而老师也倾向于干货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学习成果不理想,知识的应用和输出能力较弱。
三、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自制教具的材料广泛的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且多数道具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或是二次利用。这就与环境教育中的生态文明理念不谋而合,废物利用也是践行绿色理念,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新人的一种重要途径,如利用废旧的饮料瓶和气球做成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装置,尤其在今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背景下,无氧呼吸装置的制作还有一定的思政教育意义。自制教具可以渗透环境知识之外,还会涉及到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因为一个教具的制成,需要整体结构的布局,各利数据的计算和利用。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不自觉的就能将这些过往的知识应用起来。除此之外,自制教具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能够极大程度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具的每一步都需周密的思考,是手、眼、心、脑的配合,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如同游戏通关一样,做好这一步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边做边思考能高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除此之外,自制教具另一个显著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的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在某些条件较为艰苦的农村地区学校,教学设施以及实验室器材都极为有限,有时候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同时上生物课时,实验器材更是显得捉襟见肘,教师也只能通过口述进行教学了,严重削弱了教学效果。此时,通过自制教具,就能的突破实验器材不足的局限性,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真实的课程体验。而且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加深知识印象的过程,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方能出真知。
四、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策略
(一)强调动态性、变化性
生物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细胞、比如病毒,在肉眼不可见的环境中它们在不断的生长、分裂、传播、死亡。在自制教具的过程就需要强调和突出这一部分生物特性,将教材内容与生物特征高度结合起来,制作教具时也需要遵循联系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不至于觉得有陌生感,也不用特别费时费力的去找寻制作材料。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生活即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起生物知识系统,比如结合细胞的生长变化过程制作细胞模型,并将人类的成长衰老过程与之相联系,深刻揭示个体与细胞的关系。
(二)将抽象的生物具体化
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已经具有了明显的抽象性,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了解和学习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觉得生物学习有了一定的难度,却又不知如何着手进行提高。而教育工作者并未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而是一味的按照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可想而知,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此,教师在制作教具时要加强对教材、教学目标的研究,寻找抽象内容,利用自制教具有效突出教学的重点,将原本抽象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化,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原本的样子,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真正进入生物的世界。如:利用制作的免疫系统的模型,带领学生感受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是怎样产生的?与环境互为怎样的关系?人们如何正确应对等等?知识点包括了细胞分化以及生物个体的成长与细胞关系等,老师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捕捉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开展实验,充分激发出学生们的探究意识,提高生物学习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知识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生物知识的提升必须经过反复训练和巩固。而实践是检验知识掌握度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趣味教具制作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具制作大赛,通过实践和比赛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哪里薄弱加强哪里。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學生在比赛中的具体表现来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出相应正面有效的教学指引,更好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结束语: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要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科技高素质人才,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积极贯彻落实育人之道,将文化修养与实践教育两手抓,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反思、总结、提高、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自制或发动学生们参与教具制作,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们在生物学科中积极的、持续的探索生物变化的各个过程。在上好课的同时,也要组织学生们参加其他有意义的生物探究活动,使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更好的相融合,做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学习能力,培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雄、刘翠丽.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演示仪”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037),003:0053-0054.
[2]张国花.浅谈自制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动态.2020(000),002:0098-0099.
[3]田华、骆霞琴.自制“色素吸收光谱观察仪”[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37(4):0054-0055.
[4]丁永恒、魏彦文.自制教具演示染色体的分离和组合——以”人的性别遗传”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20(08):138-138.
[5]买立芸.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00),007:122-122.
[6]刘代军.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自制教具的应用策略之我见[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6):0035-0035.
[7]王剑峰.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4):142-143.
[8]梁雪莲.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自制教具应用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2019(10):0052-0053.
课题题目为: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编号:GS[2018]GHB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