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鹏
摘要:语文学习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语文从广义上说就是,文字的学问和知识,它包罗万象;从狭义上说意为,书籍的阅读和知识的积累。但不管是那一种学习都能增强语文素养。教师对学生的语文教育也要做到位,如今很多情况下都看重,一个人的文化功底和知识素养,最直接的来源则是语文的学习。只有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才能够丰富自己的内在,文章就小组语文阅读合作学习的教育和教学方式的开展策略进行初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语文教育;阅读兴趣
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对语文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在课外之余也要坚持对语文的探索。合作学习逐渐出现在现今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锻炼合作能力。对此,关于语文学习和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分享让阅读更具魅力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还是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读的越多,才能更能意会人间百态,通过书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生启示,带给读者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因此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感受作者笔下的世界,触发思考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感悟,对自身现阶段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帮助,而语文阅读不是单一的,现在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合作性和能力的体现,所以学生在语文阅读的学习中,要进行合作阅读的方式,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感受合作阅读所带来的经验与技巧。
教师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發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在合作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例如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可以组织一场语文阅读分享会,学生根据课文中,所提到圆明园的由来和发展,以及最后的遭受毁坏的结局,通过网上进行收集相关资料。小组各成员进行文章的阅读和交流,分享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圆明园的了解和认知。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根据学生所了解到的资料进行点评和分析,如有其他的信息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分享阅读的语文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通过合适自己的方式,探索未知的语文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学习到了在课堂内没有涉及的知识。在进行分享交流时,与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师生的情谊,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学习,不是一味的刻板和呆滞,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增强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在以后的阅读中往往会掌握这种方法,扩宽自己的知识层面,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分工阅读降低困难度
完成一件事情,由单一的个体去做,往往难度较大,于一个整体或团队而言,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把事情碎片化、降低难度。语文阅读的学习也同样如此,语文阅读小组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降低阅读的困难。分工合作考验学生之间的默契和配合,只有学生一条同心,向着往阅读的更高的方向跋涉,才能共同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才能承担起分工协作中的责任。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的阅读学习任务,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的课文中,教师首先为学生通读一遍,在了解了文章大概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合作阅读,划分课本段落与文章结构,分别由不同的小组成员负责自己阅读的部分,可以是鲁滨逊漂流前的经历、漂流中的遭遇、漂流后的经历以及最后鲁滨逊的结局。小组成员选择不同的阅读任务,自由组合人数进行阅读,要求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其他成员在听的过程中,要检查是否有拼读和停顿的失误,在练习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合作分工不是让阅读变得碎片和零散化,而是让阅读在合作中变得容易和解决化,让有阅读障碍的学生,慢慢克服自己的阅读困难的症状,鼓舞学生的阅读的勇气,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同时在合作分工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和配合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学会辨认部分与整体的作用和关系。合作分工阅读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友好交往,活跃小组和课堂的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环境中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不断的提高自己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联想阅读增添个性化
语文阅读内容不是固定的,而是多变的,是有迹可循的,不同的语文阅读中可以相互关联的。阅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也存在共性,因此在语文阅读的学习中,不能片面化、单一化,需要打开自己的思维和眼界,才能不局限于眼前的格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联想的阅读方式,由阅读一本书籍或文章,可以联系曾经所阅读过的书籍中,找到它们的相似的手法并串联起来。在分析的同时,也在锻炼自己思维能力,只有把共性的特点相结合,找准定位才能抓住文章重点。
例如,在阅读《中华少年》一文中,教师同样为学生进行全文的朗读,排除学生对生字词的障碍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朗读。组织小组的联想合作阅读,需要小组按照成员的个性偏好选择任务,进行文献和书籍的搜索,在阅读中进行交流。可以是关于中华少年的实际案例或者是类似于书的精神的人物传奇,以及当代少年的现状的分析等有关文章内容的资料。学生进行交流和联想,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扩宽自身的知识层面的同时,为以后阅读到相似的文章后,采用联想法进行串联,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联想阅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的储备,只有一定的语文积累,才能在联想中迅速的反应与结合。联想阅读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技巧,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活跃课堂的氛围,在互动中体会语文阅读的魅力。联想阅读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语文知识层面的积累,更是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在读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启示,找出文章的共性,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事半功倍。
四、结语
语文阅读教育,需要教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考验的是小组之间的默契和配合,看重的是学习态度和阅读精神。阅读到最后都是增强自己的语文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的学科素养,在语文的学习中不断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朱玉翠.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普童话.2014(33)
【2】李俊.语文讨论式教学中讨论结果呈现方式浅探[J].语文教学之友.2012(02)
【3】谢祥琼.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社会科学.2011(01)
湖北省孝感云梦县黄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