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弘扬国学经典

2021-09-10 19:14张智慧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学习兴趣多媒体

张智慧

摘要:小学生经典诵读教育,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使儿童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而多媒体的得当运用可以使我们的国学课堂教学如虎添翼。

关键词:国学经典;多媒体;学习兴趣;化身为浅;化抽象为形象

一、多媒体教学和国学经典的含义

多媒體教学是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多媒体技术是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字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水平的人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而将这种多媒体技术引入学龄前儿童教学,可以化死板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极大地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爱好,更好地接受传统经典文化,同时也让教学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而狭义上的经典国学通常指的是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以儒学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目前学龄前孩童学习的经典国学大多是指《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和《唐诗三百首》等。这些经典著作是传统文化千百年历史的积淀,不管从文化内容上还是道德上,都能启迪孩子们的智慧,都能达到积极教育孩子的目的。

二、传统诵读方法的研讨及方向

经典虽好,但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和语言习惯太远。在学习上,传统的“死记硬背”是一种低效的方法。它仅仅用一种方式不断地在你的头颅里面“砰砰”地重击,将同一种知识重复上几十次。儿童读经运动以“填鸭”强制灌输。这公然悖离了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念,是走历史的回头路。尽管也会有所得,却实在有些枯燥,让人疲倦。

有的经典古文艰涩难懂,孩子们背了之后,他们理解了吗?另外,孩子们的学习任务本来都够重了,再诵读经典会不会增加学习负担?少儿诵读经典,到底该如何读?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显出强大的优势,有着广阔的运用天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时期,儿童的注意力经常带有情绪色彩,对那些喜闻乐见的事物,他们的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并长久保持,奇思妙想勃发。若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三、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诵读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赋予了传统文化资源新的生命力,扩

充了文化经典诵读的知识容量,拉近了经典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领悟到了更多做人的道理。

3.1利用多媒体读经典,创设情境,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少年儿童一般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恰当地运用声音、图像和视频媒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就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操,从而达到记忆、理解的效果。例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如何真正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真正地领略那雄奇壮丽的风光?我想教师的精心讲解,深层挖掘,循循善诱,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我在导读《望庐山瀑布》诗时,我先播放一段关于庐山瀑布的录像:阳光照射着香炉峰,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好像一匹白绢挂在山前。这时,眼前激流喷涌,冲过峰岩,飞流一泻而下,声如惊雷,地动山摇。瀑布从高崖飞一样地腾空直落,学生不仅听到了那惊天动地的轰鸣水声,而且有亲临目睹了这一壮观的场面。视听结合,立刻激发了儿童的兴趣。

3.2利用多媒体读经典,化深为浅,帮助儿童理解经典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具有深刻的内涵,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对于那些语感差,理解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真正地理解经典的内涵就倍加困难。以《三字经》为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祖莹学诗、孟母三迁、大禹治水、囊萤映雪等许多生动的故事,皆出自于《三字经》,当学到相关的字句时,我适时播放有关故事的木偶剧,当那简单的几个字幻化成有血有肉、会说会动的人物形象时,孩子们被完完全全地吸引住了。当孩子们再次诵读这些经句时,脑中浮现的就不仅是抽象的文字,更有生动的形象,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3.3利用多媒体读经典,化抽象为形象,引导儿童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诗词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多种。过去,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甚至画表格,挂图画,目的只有一个——循循善诱,突破重难点。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往往对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语言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直观地演示事物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画面生动,图声配合,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克服认知障碍,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别董大》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高适。诗人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景?教师的解说以及指导朗读对于学生来说方法很熟悉,但是他们真正地明白了这是写景抒情吗?我想问题很容易解决,只要有多媒体教学的参与。我在导读时,先介绍了诗人及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找找前两句描写了那些景物。提问”透过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的描述有限。于是我打开课件,课件上呈现了这样的镜头: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当学生看到这样的一幕,身临其境,感受深刻。于是,我追问”诗人在这样凄凉的天气来送别最好的朋友,他的心情可想而知!谁来读读这一行诗?”多媒体教学对于指导学生朗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入情入境,读出了离愁别绪,让我深受感动。因为学生的朗读很真实,很投入。学生真实地看到了漫天大雪纷扬的凄凉,也自然地感受到了低沉愁苦的气氛,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诗人在同样凄凉的处境下,竟用开朗有力的语调,乐观的心态来劝慰和勉励远行的朋友,表现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宽广胸襟。这样,教学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3.4利用多媒体读经典,加大教学密度,有利于儿童勤于学习。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当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和绘画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扩大课时容量,加大教学密度,学生在课堂上就可多学多练,优化课堂结构。如《泊船瓜洲》这首古诗,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为了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体会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必须去了解诗人写诗时的相关背景资料,与诗人的心境进行沟通。而网络强大的信息储备功能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翔实的资料,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理解古诗。我在导读中,就找出了诗人王安石写诗时的背景资料供学生了解。学生不仅了解到王安石这是第二次担任宰相,心情自然愉快,更重要的是他们还知道了诗人有很多的顾虑:推行新政顺利?改革能否成功?何年何月才能回家?所以诗人在激动之中道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多媒体的运用,大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3.5利用多媒体读经典,激发阅读欲望,让儿童乐学善学

小学生的学习一般都缺少主动性,如何调动和激发学习欲望呢?那就要采用生动直观的电教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教学中,从而主动地接受学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因为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动态反映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更强的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多媒体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和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学,同时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和推广,必然会对语文教学的相关因素,产生深刻影响。多媒体教学是一柄双刃剑,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好这新式武器,是我们该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它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要知道东西再好,吃多了也会不舒服,语文课堂的教学也应注意营养的搭配,语文应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而不仅是容量。其次,多媒体教学中有着精彩的画面,但课堂中更应有教者精彩的语言。教者犹如解说员,自身语言的感染力是不可忽视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教者语言的优美,才能熏陶出学生优美的语言,我们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吸取知识的甘泉,我们应能让学生如坐春风,而不是如坐针毡。

总之,多媒体的优越性运用得当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大放异彩;运用不当则事与愿违。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特性,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利作用,让多媒体教学,真正地弘扬国学经典,传承民族文化。

四、多媒体传播国学经典对教学的意义

4.1促进儿童思想道德的发展

道德感是人依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可以通过道德理论教育、具体的道德事实或情景教育、现实生活中的先进榜样和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影响感化社会成员强化人们的道德感。学龄前的儿童在五六岁的时候道德感逐步发展起来,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文明千百年的历史道德经典,借助于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思想启蒙,达到道德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培养他们关爱父母、尊敬师长、热爱生活的意识。

4.2促进儿童美感的发展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不是人的自然的禀赋,而是人在自然的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通过多媒体,儿童们可以对美的事物的色彩和声音不断感知与理解,加上教育的作用,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和认知感。同时,多媒体呈现出来的诵读音律、节奏和发音都是比较准确的,这对儿童语言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结论

多媒体传播国学经典对当前学前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中也必须重视对传统经典内容的取舍,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适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引入多媒体教学,切实尊重儿童的天性。同时,多媒体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内容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合理调整好多媒体课堂与非多媒体课堂的时间,在儿童接受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对课本教材的学习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立新.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2012(6)

[2]张鑫.多媒体与幼儿发展[J].上海教育,2006(2)

(涉县辽城明德小学 056402)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学习兴趣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