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校共育模式探究

2021-09-10 07:22:44彭艳丽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新课改

彭艳丽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素质的重要体现。针对学生的特点,学校、教师、家长有责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初中学生受到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限制,尤其是部分家长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不完善,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给我们实施新课改的要求带来了挑战。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心理健康;家校共育

现代初中学生属于跨时代的一代,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展心理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需要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一、学校教育在家校共育中起着主导作用

1.学校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良好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人生理想的重要场所

学校有各科的全职教师,首先在专长的获取上,学校拥有大量的资源。通过班会、思政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慢慢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做人、做事、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一定的差异,各有所长,各有侧重,同学间的竞争有利于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

2.学校教育可作为融合剂,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如今,在日益开放的社会里,夫妻感情、亲子情感问题已成为许多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敏感、脆弱时期。在教学中遇到不少学生与家长感情不合,不愿主动与家长交流,也遇到了一些对自己孩子不管不顾的家长,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以家校共育为基础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根据学校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家校共育涉及学校、家庭两个主体,这涉及主次问题。学校相对于家庭来说,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本身就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而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正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但如此,学校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更为专业,不仅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而且还开设了心理辅导室,聘请专业心理医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应充分发挥其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框架。一是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各种活动,并邀请家长参加,例如,在家中共看一部像《相约星期二》之类的电影,这是因为理论教学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二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教学的整合。精神卫生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仅仅依靠心理健康课程很难有效地实现其目标。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课、音乐课等方面,例如在舒缓悠扬的民族传统音乐《彩云追月》《夕阳吹鼓》等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2.加强家风建设,起到辅助作用

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主要因素是家庭因素,如父母关系不融洽易引起孩子自卑、敏感等消极情绪,因此,应重视家庭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第一,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尽管成绩很重要,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一切,盲目地追求成绩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父母应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把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发挥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辅助作用。二是加强家风建设。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家长要高度重视家风的育人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路径。例如,要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家风建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又如,认真履行家风要求,做孩子的榜样、示范。

3.与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构建家校信息平台

家长和学校是初中生心理教育的双主体,它们在教育中都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各有利弊,而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则是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前提。第一,学校要积极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心理表现。许多中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隔阂,对孩子的心理动态了解不足,甚至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无所适从。校方要注意学生在校的心理表现,定期向家长反馈,尤其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第二,家长要听取学校的教育建议,做好合作教育。学校对家庭教育要做好指导,家长也要认真听取学校的意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创新家校共育方式;资讯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家校共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通过微信、 QQ等多种信息工具,有效提高了家校共育的时效性。为此,学校应重视家校共育信息平台的建设,例如,开办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公众号,吸引学生家长关注,并定期发送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如《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练,一流父母做朋友》《孩子负面情绪与预防对策》《和谐家庭文化构建路径》等。

结束语:新课改要求学校和家长更加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多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榜样形象,增强自信心,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斌.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24)

[2]任世卿.关于家校联合共促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探讨[J].魅力中国,2013,(14)

[3]倪天丰,朱世彦,高占欣.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31)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08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8:02:30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47:37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黑河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7 19:51:16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浅述幼儿良好品质习惯的培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