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媛媛
〔摘要〕湖北省荆门市开展的“双报到、双报告”活动,为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目前,湖北省荆门市开展“双报到、双报告”活动,面临着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组织保障有待进一步落实、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等问题。为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下沉社区组织体系;加强组织保障,调动党员干部下沉积极性;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党员干部下沉规范化管理;建立定岗机制,实现下沉服务精准对接;注重居民自治,提升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凝聚社会资源,搭建社区治理联动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下沉社区活动实效性。通过以上措施,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关键词〕党员干部;下沉活动;社区治理;“双报到、双报告”活动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1-0067-05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随后湖北省委、省政府积极总结基层社会治理经验,于2020年6月在湖北省全面推行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活动。“双报到”即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在职的党员干部,通过组织派遣报到和个人报到相结合的方式,到单位联系社区和居住地社区报到,完成社区所分配的相关任务。“双报告”指包联社区的单位党组织每年要向上级党组织报告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参与社区活动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在职党员干部每半年向所属党支部报告参与社区活动情况的报告制度。
2020年9月,中共荆门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荆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试行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方案》等5个文件通知。2020年 10月,中共荆门市委组织部联合中共荆门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公开承诺制度的实施办法》,湖北省荆门市积极开展了“双报到、双报告”活动,推动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长效化,增强了社区工作力量,对加强党的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惠及民生和充实社区力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意义。
一、湖北省荆门市开展“双报到、双报告”活动,为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
(一)“双报到、双报告”活动能助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1〕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作为党服务群众的主要“窗口”,让“窗口”下沉基层,进行包联服务,可以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一是让党的政策更“接地气”。为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基层,荆门市名泉社区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下沉党员和文艺爱好者组建了一支红色宣讲队,采用讲故事、打快板、唱红歌等形式开展宣讲,既宣传了党的政策、措施,又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搭建了党群干群“连心桥”。荆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通过开展卫生清理、治安巡逻、便民服务、扶贫帮困、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赢得其信任与支持,达到了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发动群众的目的。如荆门市掇刀石街道白石坡社区吸纳了2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通过认领“菜单”的方式,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多达300余次,不仅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而且打造出了品牌效应。三是汇聚了服务群众“大合力”。通过开展“双报到、双报告”活动,荆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一方面为社区基层党组织在活动阵地建设、功能配套措施等方面提供了经费和服务保障,切实改善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人才结对培养、健全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项目认领机制等,深化包联单位和社区之间活动共联、组织共建,增强了社区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二)“双报到、双报告”活动能锤炼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2〕416-417。“双报到、双报告”活动培养锻炼了党员干部的能力素养,深化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实践中悟“初心”。政协荆门市委员会在社区、园区、村镇设立了近30余个“常委工作站”“委员工作室”,搭建了“有事好商量”“民生议事堂”等协商平台,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倾听群众的需求,共商共解百姓的操心事,有效克服了党员干部实践不足、脱离群众的危险。二是在实践中践“初心”。党员干部积极下沉社区,结合自身的专业所长,在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过程中,磨砺本领,增长才干,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锻造了一批能干事、干实事、敢担当的后备干部人才。三是在实践中守“初心”。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不仅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而且服务群众必须进网格、进楼栋、进家门,当好“六大员”,即政策法规“宣讲员”、居民群眾“服务员”、民主议事“参谋员”、文明创建“志愿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突发事件“冲锋员”,主动在一线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三)“双报到、双报告”活动能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群众诉求得以“回应”。机关、企事业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以服务群众为载体,变“群众跑腿”为“干部上门”,让群众“小事有人理、急事有人找,要事有人办,难事有人帮”,为昔日群众难以反馈或反馈后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倾诉”平台,使群众所求能尽快得到解决。如在疫情防控期间,荆门市市区下沉干部对3935名孤寡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困难群体实行了“一对一”包联,帮助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二是群众难题得以“破解”。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后协助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解决了群众“家长里短”的身边事,协调处理了邻里间的纠纷、与物业的矛盾等,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2020年荆门市名泉社区吸纳了自治组织党员、下沉社区党员、物业服务企业党员等,成立了7个“和事佬”调解室,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社区环境得以“优化”。秉承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3〕的理念,目前,荆门市大多数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主要工作围绕着社区自然环境的净化和人文环境的塑造。一方面,党员干部通过深入社区开展卫生清扫、交通文明劝导、垃圾分类、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美化了社区环境。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融入社区文化生活,通过开展集中学习政策法律宣讲、社区文艺文化活动等,倡导群众培养爱国、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打造社区人文环境,提升了社区文化软实力。
(四)“双报到、双报告”活动能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
社区治理以向社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为重要内容。荆门市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深度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充实了社区力量,助力了社区发展。一是缓解了社区人手不足的压力。社区发展最大的瓶颈是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社区工作专业人才。目前,荆门市县(市、区)两级已有2.9万余名在职党员到选派地或居住地社区报到,有效缓解了社区工作人手紧张的现状。二是充实了社区工作人才队伍。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多为在职党员,长期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内工作,其组织性、纪律性较强,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有效改善了社区工作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社区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三是破解了社区治理难题。如荆门市对中心城区一些“三无”小区,启动了红色物业管理试点工作,由包联单位党组织和物业公司对接,引入了规范化物业管理,并聘请了专业的秩序员及保洁员,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
二、湖北省荆门市开展“双报到、双报告”活动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按照中共荆门市委要求,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在工作范围上,要实现“三个全覆盖”,即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全覆盖,社区全覆盖和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全覆盖;在组织领导上,要实现“三个统一”,即由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联系单位和下沉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目前,荆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都能按照要求及时下沉社区,但从荆门市社区调度安排上来看,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下沉社区后的工作机制有待细化。部分单位党组织下沉社区后,没有与社区党组织成立相关的专项工作指导小组;部分社区有多个报到单位,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和管理,造成目标责任不清晰、任务分配不均、人力资源浪费等现象,大大降低了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积极性。二是社区工作的统筹能力有待加强。包联单位的党员干部和社区内居住的党员干部同时到社区报到后,虽然壮大了社区工作队伍,但是社区服务活动形式单一,场地受限,导致下沉后活动效果并不明显。三是下沉活动的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如部分党员干部未及时到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居住地已报到的党员仅停留在“报到”层面,对社区活动的参与率较低。
(二)组织保障有待进一步落实
一是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不明显。领导干部就是一面旗,通过下沉社区调研基层,不仅可以调动本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积极性,还可以掌握基层一手资料,为群众解惑答疑、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领导干部由于公务较繁忙,即使做了排班計划也难以保证能及时参与,服务的时间和频次有限。二是单位党组织后勤保障不到位。如有些单位安排的下沉活动是按单位实际人数实行的轮班制,人数较少的单位,人均一周下沉活动次数为3到5次,挤占了本职工作的时间,增加了党员干部的工作压力。三是街道社区宣传引导保障还不够。如部分党员干部在自己居住地社区报到的一般不受单位约束,社区也多采取自愿原则鼓励党员干部参与活动,出现了少数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不足;部分社区党员干部虽然参与的热情较高,但社区没有采取相应的宣传和制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导致党员干部获得感不高。
(三)考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党员干部服务社区能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落到实处,需要具体的制度做保证。目前,荆门市开展“双报到、双报告”活动的考评机制不健全,导致服务实效不高。一是服务公开制度有待完善。如荆门市部分社区没有将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服务内容实现透明、公开,群众知情较少,到年终考核时需要群众对下沉社区的党员进行评议,让群众产生“形式主义”的不良印象。二是服务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如部分社区探索积分制管理办法在下沉社区活动中的运用,下沉党员参与1次活动积5分,但在活动成效、群众评价等方面,缺乏具体的细化机制和有效的衡量标准。三是考核评价制度有待完善。由于部分机关单位将服务社区的工作与党员干部平时考核挂钩,因此在具体操作时一般会出具相对满意的结果,达不到考核的效果;部分单位将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考核结果和单位内部考核的结果分开统筹运用,降低了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考核兑付实效,抑制了党员干部下沉的积极性。
三、完善党员干部下沉社区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组织体系
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活动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组织工程、人力工程,加强下沉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领导机制,完善组织部署和统筹协调机制,更能保障活动开展的长期性、稳定性、规范性。一要相关主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构建县级统筹、街道协调、社区调度、单位参与、党员带头的组织领导体系。县级党委要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力量和资源配置,加强对下沉社区工作的指导;街道党(工)委要整合联系单位支持社区的资金、资源、项目等,加强对社区的工作支持和资源保障;社区党组织要做好与包联单位党员干部的接洽工作;机关单位要组建联系社区工作队,明确责任领导,有多家单位报到的社区,要由社区党组织明确下沉牵头单位,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二要社区党组织从工作内容、职责分工、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安排部署,制定明确的工作程序,为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把脉定向,拓宽参与渠道,激发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热情和信心。三要加强下沉后的监督督导、跟踪问效工作,对增加基层负担的单位党组织和报到不积极、履职不到位、作风不实在、群众有意见的党员干部,相关部门要及时提醒、限期整改,夯实下沉工作成效。
(二)加强组织保障,调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积极性
一要领导干部做好“示范岗”。领导干部作为下沉社区活动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本身就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只有躬身先行、层层示范,上行下效才能蔚然成风,给广大党员同志作出示范,以实际行动和效果,赢得广大党员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二要单位组织做好“后援团”。一方面,下沉党员干部所在单位要做好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党员干部的工作,在社区各项工作任务繁重时,平衡好服务社区和本单位工作的时间,保证党员干部下得去、驻得住、干得好。另一方面,党组织要通过慰问探望、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下沉社区干部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并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关爱和生活上的保障,激发党员下沉社区的积极性。三要街道社区做好“光荣榜”。社区要充分利用积分制管理,通过服务时长、服务实效等综合考评结果,对下沉党员干部进行考核评定,在社区宣传栏设立“光荣榜”,对积分排名靠前的党员进行表扬,并广泛宣传,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党员的争创活力,形成比服务、比奉献的良好氛围,提高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获得感。
(三)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规范化管理
一要建立公开承诺制度。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制定共驻共建事项,党员干部要对认领岗位任务进行承诺,社区党组织要对联系的单位党组织、党员干部践行践诺情况进行定期公开,方便群众监督。二要建立服务纪实评价制度。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后,社区要建立工作台账,将党员干部的服务时间、地点、内容、群众满意度等如实进行填写,再由社区党组织或者服务对象确认,最终反馈给党员所在单位,纳入党员年度考核。三要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服务实效作为单位党组织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将党员干部个人服务实效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促进下沉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要提高考核考评兑付实效,真正达到以考促建、以评增效。
(四)建立定岗机制,实现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服务精准对接
街道、社区要突出“牵头”和“抓总”,加强对报到单位和党员干部力量的整合。一是社区要提前按照“地缘、业缘、趣缘”等模式组建不同类型的服务团队,按需设岗、因事设岗、量才定位、以岗定责,使所设岗位既能切合本地实际符合群众的需求,又能确保下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事尽其办。二是党员下沉前要先向社区提供个人基本情况信息,包括专业、特长、个人价值需求、能自由参与服务的时间段等,以便于社区根据党员个人特点排班设岗,分配岗位职责。三是要激活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完善社区定岗定责制度运行机制,健全对社区自治组织分责定岗的监督机制。
(五)注重居民自治,党员干部下沉社会要发挥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作用
一要保障群众在社区中的“话语权”。社区公共事务大多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开展的如何,要让群众当“考官”,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成效的评价标尺。在涉及社区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上,通过召开“听证、论证、见证”会议,让群众表达意见建议,争取其认同和支持。二要保障群众在社區事务中的“参与权”。党员下沉社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不应仅追求“代替群众做什么”,更应追求“带领群众做什么”,要通过搭建平台,优化群众参与机制,探索群众的关注点,让群众意识到社区事务与个体利益密切相关,发挥党对基层群众自治领导的优势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变“党员干、群众看”为群众“积极干、主动干”。三要提升群众在社区工作中的“获得感”。为群众解惑答疑,疏通痛点、难点问题,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注重事关群众的一些长远规划、制度建设、参与机制的建设,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群众成为社区治理的直接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
(六)凝聚社会资源,搭建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治理联动机制
一要培养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凝聚“居民+下沉单位+下沉党员+工作人员+商户+社团”六大主体,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下沉单位党组织要协助社区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整合地方公益服务资源,加强社区参与主体间的互动。二要搭建社区与报到单位之间的联动机制。一方面,推动单位部门、机关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共同组建“大工委”“大党委”,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日常议事制度,形成对接单位、下沉党员资源与社区资源之间协作共享。另一方面,建立“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等工作机制,加强全市党政机关横向部门合力,聚合党政机关部门资源和党员干部队伍力量下沉社区、编入网格、进到楼栋,形成社区治理合力。
(七)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活动实效性
一要创建群众“点单”平台。依托社区党组织体系,畅通联系群众渠道,及时收集居民的“微梦想”“微心愿”“微诉求”,并对收集到的居民需求要及时进行筛选和取舍,形成居民“需求清单”加以处理。二要创建社区“派单”平台。社区将居民“需求清单”和下沉党员干部意向“供给清单”按类别进行对接,拟定具体的服务对象、服务事项、服务主体(单位或下沉党员干部)等信息,形成初步“服务清单”,在通过同服务主体充分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确定正式“服务清单”,实现“供需匹配”。同时将“服务清单”对社区群众进行公示(注意保护居民个人隐私信息),让居民知晓自己提出的需求得到了回应。三要创建党员“接单”平台。服务主体要对社区派发的“服务清单”进行确认,完成接单,接单党员干部要主动同服务对象沟通联系,说明自身基本情况,了解对方具体需求,如约提供服务。社区要统筹做好“服务清单”落实情况跟踪督办,确保服务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在所有服务事项完成后,服务主体要向社区报告完成的情况和申报服务积分。社区要通过了解居民的评价意见后,对服务主体所提供等服务进行评价反馈。
〔参考文献〕
〔1〕魏礼群.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的新进展〔J〕.光明日报,2017-08-07(11).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总书记的两会声音〔N〕.人民日报,2015-03-15(05).
责任编辑梁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