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一年级、哪一科目,都有学习相对困难的学困生。在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知识水平、增强其学习兴趣是重要目标,能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实际学习环境与有效的改革策略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学困生类型
丧失兴趣型。小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屡遭失败,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就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失去主动学习未知知识的动力。这类型的学困生往往是怀着消极的心态学习,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贪玩散漫型。这类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心较强,自制力弱,无法冷静地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
效率低下型。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经常采用低效、高要求的方法;这就导致了对所学到的知识的利用效率低下。这种学生只掌握肤浅的数学知识,无法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知识。
知识断层型。知识断层型学生主要是因为疾病、家庭等因素,无法上学或及时转入学校,这使得他们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存在断层,旧的和新的知识很难连接,难以搭建起完善的知识框架,这影响了随后的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缺乏目标性和主观能动性。有的学困生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认为所学的知识对未来的影响不大,对所学知识缺乏学习动机和动力。
第二,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有的学困生在上课时很容易陷入开小差的状态,做作业时拖拖拉拉。
第三,遇到问题时回避应有的思考。有的學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问题时,往往倾向于依靠别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不愿意积极思考。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首先,以心碰心,与学困生沟通。通常来说,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和学习结果成正比。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与学困生沟通,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优点。在受到鼓励后,学困生会建立自信,和教师、同学形成和谐关系。教师可以在课后与有学困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优点、兴趣、问题等,在数学课上也多给予一定的关注,经常鼓励他们积极学习。
其次,利用情境教学法等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教育者,教师必须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引导和激励学困生。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应用效果较好的创新教学方式,能够点燃数学学困生的探究热情。情景教学法是一系列图像、语言、形象等的融合,能够体现许多不同的情况下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引入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最后,学习方法指导。小学生很依赖老师和同学,有的学生往往不会积极考虑问题,并没有掌握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教育,指导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和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使学困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系统整理和综合所学到的知识,使其积累的知识更加丰富和系统化。
学困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教师要想转化他们,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除了要分析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还必须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并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地更新教学策略,给予他们想要的教育。教师也应该注意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变化,应当经常照顾和鼓励他们,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摆脱数学学习困境。
(作者简介:韩吉祥,男,本科,二级教师,单位系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龙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