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
微课程是在幼儿中生成的个性化课程。微课程不仅体现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生成意识,還支持着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如何在课程的建构和实施中引领幼儿走向深度学习呢?笔者将以“探秘香樟”的微课程为例,进行班级微课程的实践初探。
追随幼儿兴趣,捕捉热点话题
初春时节,我任教的昆山市机关幼儿园内飘落的香樟树叶和掉落的果实成为幼儿嬉戏玩耍的首选,在游戏的同时,幼儿在思考:“这是什么树的叶子?为什么在春天落叶呢?”“这些黑果子能吃吗?”……一连串的问题成为幼儿讨论的话题。于是,我们顺势而为,和幼儿开启了“探秘香樟”的奇妙之旅。
引领幼儿实践,师幼初探香樟
调查表—发挥家园配合的作用。幼儿带着疑问和家长一同认识香樟树,探寻香樟的秘密。通过调查表,幼儿对香樟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有的幼儿了解到人们用香樟木做家具等可以起到防蛀的作用;有的幼儿了解到香樟树全身都是宝,它的树叶、树皮、果子都有药用价值。
集体教学—适时调整相应的活动。结合微课程,我们开展了写生香樟树的美术活动。幼儿首次尝试户外写生,充满了新鲜感,观察得很仔细,画得也很认真。涵涵小朋友观察到香樟树的树干是交错在一起的,树干上有小小的洞;鑫鑫观察到香樟树的树干高大挺拔,树上有很多枝干,还长了很多果子。在写生活动中,幼儿通过仔细地观察,感知了香樟树的形态特征、树皮的纹理,进一步丰富了对香樟树的认识。
户外探究—适度放手,捕捉真需要、真兴趣。户外探究区游戏中,幼儿探索香樟树的树叶、树皮和果子的秘密。活动中,幼儿手拿放大镜,通过看看、摸摸、闻闻、比较等方式进行探究,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度地放手,让幼儿真正地与环境产生互动,并出现真问题、真思考、真探索。同时,教师不断观察和聆听幼儿的疑惑,捕捉幼儿的真需要、真兴趣,发现有价值的课程内容。
支持幼儿探究,促进深度学习
教师追随幼儿的脚步,将他们搜集和整理在初探香樟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兴趣点,归纳为以下三个问题,并引领幼儿从问题入手,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深度学习,最终获得答案。
问题一:香樟树是落叶树还是常青树?
针对这个问题,幼儿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绝大多数幼儿认为香樟树是落叶树,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对于落叶树和常青树的认识还不够。于是我让幼儿回家找落叶树和常青树的有关资料。幼儿在收集了资料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香樟树是常青树,春天新叶子长出来的同时,老的叶子就会掉落。通过这个活动,他们对落叶树和常青树的含义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紧接着,我们又开展了“分一分”和“找一找”的游戏。“分一分”游戏是请幼儿对教师提供的一些树的图片进行区分,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找一找”游戏是让幼儿寻找校园里的落叶树和常青树,并制作相应的标志挂在树上,让更多小朋友认识生活中哪些是落叶树,哪些是常青树。
问题二:哪棵香樟树最粗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寻找最粗香樟树的活动—数学活动“测量香樟树”。通过积极讨论,我们一起确定了六种测量工具,分别是绳子、皮尺、纸条、回形针、手、游戏棒。活动中,幼儿运用六种测量工具,分小组进行测量,并在记录纸上记录下结果。最终,通过比较测量结果,幼儿找到了最粗的香樟树和最细的香樟树,还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重新给香樟树编号,制作了号码牌。通过活动,幼儿不仅掌握了测量的方法,还学会了小组分工合作,提高了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三:香樟树的黑果子是种子吗?
探索黑果子的秘密。在科学区里,幼儿一起研究香樟树的黑果子,他们将捡回来的黑果子进行解剖,发现黑果子外面有一层黑黑的皮,剥掉黑黑的皮,里面有一粒硬硬的东西,外面的皮好像是它的果肉,里面硬硬的东西好像是它的种子。
种植香樟果。户外种植区里,幼儿进行了黑果子的种植活动,他们把黑果子埋在泥地里、花盆里,给它们浇水,期待着黑果子发芽。有一天,幼儿惊喜地发现泥地里的黑果子真的发芽了,还长出了两片小叶子。幼儿不仅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了猜想,还收获了微课程带来的乐趣、挑战、快乐和经验。
拓展活动形式,体验课程乐趣
在微课程中,我们不断拓展活动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课程的乐趣。比如,户外艺术区里,幼儿尝试了彩绘树叶、树叶剪贴画的活动。
在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地追随幼儿的兴趣,有效捕捉和把握教育契机,及时给予有效的回应和支持,才能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让幼儿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体味愉悦,感受成长。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市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