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动手操作有效性研究

2021-09-10 14:13朱佳丽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4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深度学习有效性

朱佳丽

摘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现在已经是深入人心。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对小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教学和解题理论知识教学,现在更注重的是孩子们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教学。本文就是以小学深度学习为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动手操作进行简要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动手操作;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75

1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在近年来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下应用而生的,概括来讲,深度学习数学,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对新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进行分析、加工、重组,运用多种方法将其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同时,也要学会在各种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运用其中,作出决策,有效地解决一系列数学问题。这是一种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方式,是促使学生去自我构建数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深入地理解知识,学会有效思考,积累数学经验,从而得到长远的发展。

2 在深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1 让学生在操作中质疑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重视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甚至是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没有自己深入的思考,弱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摈弃传统模式,为了不让学生只是枯燥单向地被灌输知识,要多设计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并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多产生疑问,学会主动地思考,逐渐获得有效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长度相同的小棒,如火柴棒、纸棒、吸管之类的物体,并让学生在课堂探究环节中亲自动手操作: 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从中选出6 根小棒,然后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成几个三角形,有没有多余的小棒,并对此进行记录;接着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成几个正方形,有没有多余的,并记录数据。在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提问:“用6 根小棒可以摆出多少个三角形? 有几根多余的小棒? 正方形呢? ”学生都回答:“可以摆2 个三角形,并且没有多余的小棒;可以摆1 个正方形,有2 根多余的小棒。”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这个操作过程去列式:6÷3=2……0、6÷4=1……1,从而让学生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由来,还能引导学生去产生疑问: 如果不是6 根小棒,是其他的数字,会产生怎样的结果。那么教师可以再次让学生任意选取小棒的个数并动手操作,有的学生选了10 根小棒,发现拼出了3 个三角形和2 个正方形,得到了10÷3=3……1 和10÷4=2……2 的算式;有的学生选择了16根小棒,发现拼出了2 个三角形和2 个正方形,得到了16÷3=5……1 和16÷4=4……0 的算式。可见,学生在深读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2.2 利用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兴趣

有教育家认为,如果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出于发自内心的兴趣和求知欲的话,就更容易遗忘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是数学教师应该首要关注的问题。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乐于且善于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握住这一特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才能够有效收获更深层次的知识,并发展思维。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去计算“12×3”。第一种方法是让学生准备一些小棒,动手摆一摆,每根小棒代表数字1,十根小棒捆在一起代表数字10,那么学生会发现12×3 分开来看就是3 个“2 根小棒”,即3×2=6,还有3 捆小棒,也就是3 个10,即3×10=30,合起来就是3×2+3×10=3×12=36,这样借助对小棒的操作,既让学生在动态的操作过程中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还可以为学生后续对笔算的理解做好铺垫。再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纸牌A-10各一张,然后选出其中的3 张,使得纸牌上的数字(纸牌A 代表数字1) 经过混合运算之后,得到的结果是24。这样一来,利用学生喜爱的纸牌,并重新设计其游戏规则,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投入到实践操作的探究中,这对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3 促进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深度学习必然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入理解,并认识到知识的本质,而动手操作往往可以讓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对数学内容有更多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求解长方形面积的公式与方法,而这二者之间的面积公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用纸片裁剪一些纸条,或者找一些小棒,将纸条(或小棒)拼成平行四边形或者是长方形,让学生动手操作并独立思考,为什么纸条(或小棒)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长方形,以使得学生在操作中逐渐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此面积就是“底×高”。这样一来,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能有效地对知识产生深入的认识。

2.4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良好的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技能等的探索与获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深度学习而言,一方面,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深度学习;另一方面,深度学习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深度学习下,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思维量较大的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生活中常见到的事物图形,比如说飞机、蜻蜓、蝴蝶等,然后让学生去观察这些图形,从中寻找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这些图形可以将轴对称知识自然地衔接起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并激励学生去感悟、体验知识的由来、本质及其应用,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可以再次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动手绘制一个轴对称图形或是制作一个轴对称的物体。这样一来,不但巩固了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还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使得数学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提升,一举多得。

3 结语

现如今,小学数学的实践操作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环节中的点睛之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意识,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从实践操作中带着思考和问题去操作,从操作中获得新的疑问、体会和感悟;其次,教师也要注意实践操作活动的方法,如,可以多用身边的操作工具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已知的经验进行数学活动,可以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从活动中得到的知识;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实践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在活动中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多称赞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使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多鼓励一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使其感受到教师真切的关怀,在划分活动小组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合理分组,让每个组既有能力强的学生,也有能力弱的学生,让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魏周乐.教学有方向学习有深度: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J].考试周刊,2019(55).

剡山小学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深度学习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