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中儿童心理的问题与对策

2021-09-10 07:22孔书兰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7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校管理特殊教育

孔书兰

摘要: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中的儿童思维能力无法达到正常水平,接受信息的能力比较差,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低,生活不能自理。传统的教育,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参考,采用浇灌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传授理论知识,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效果不好。本文就特殊教育中儿童心理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供相应对策。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儿童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特殊儿童因各方面因素造成,好多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所以老师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方面压力接踵而来,学生出现自闭、孤独的情况越来越多。现如今的教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挥家长在问题儿童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问题儿童慢慢消除对社会的恐惧感,具备最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中儿童心理的独特性及问题分析

特殊儿童,是指因心理、生理障碍,无法在正常的教育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借助特殊的教学手段辅助完成。由于他们在生理上存有缺陷,这些儿童具有自卑、敏感、多疑等心理特点,对外界的事物不信任,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可以找到自我,但是由于身体、心灵方面的限制,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问题儿童对外界充满排斥感,对社会正常群体存有敌意,相反对与自己相同类型的智障儿童存有同情心,一般没有戒备心理。问题儿童的心理问题比正常儿童要复杂得多,他们会把自己封闭在世界里,做出常人不能理解的行为,他们渴望和正常儿童沟通、交流,渴望获得与外界更多地接触,但又害怕外界的嘲讽、讥笑。家庭是影响特殊儿童心理的最直接因素,在特殊学校,教师会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温暖,但是家人的支持、配合才可以缓解学生自卑的心理因素。有些家长认为,家里有一个特殊儿童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他们会把生活中受到的议论牵怒到问题儿童身上,怨恨、冷漠孩子。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把关爱、注意力转移到健康的孩子身上,由于长时间的冷落,这些孩子会更加自卑、悲观、不愿意与人交流。

二、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中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创建生活化课堂

课堂环境,是生活化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轻松愉悦的氛围,可以提高特殊儿童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创作、实现教学目标。特殊学校课程方案表明,要建设对学生有利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环境的布置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教师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创设,使用教具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建情境,多媒体分为幻灯片、课件、录像三个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边播放边讲解,根据画面有针对地进行讲解,运用课件模拟现实教学环境,刺激学生视觉、感官,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利用表演、游戏、故事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音乐教室可以用五线谱进行装饰,美术教室可以利用学生的作品进行装饰。校园环境的建设,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相契合,立足于智障学生的特点,使用日常用具、生活场景布置环境,锻炼学生的识别能力、记忆能力,给智障学生提供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生学习正方形、长方形这一节知识点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选择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辅助讲解。让学生喜欢的喜羊羊、灰太狼、红太郎画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上,让学生自己总结正方形、长方形的特点,在练习中让学生自主判断,拿在自己手里的纸是什么形状,让学生自己对应正方形、长方形的特点,把手里的的图案贴在恰当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识别能力。

(二)丰富教学形式,展现多种教学文化

问题学生在智力上发育不完整,有所欠缺,接受能力普遍低于一般学生。所以,必须丰富教学形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采取单一的教学形式,学生难以消化吸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角色扮演,采取情境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要不断开拓课外活动,合理安排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在校园成立学习角、生活角,根据年级、心理问题程度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习不同知识的概念。这种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课堂环境的拓展,为创建生活化情境提供了有力条件,增加了特殊儿童的生活实践能力。

(三)家庭参与、学校教育一体化

特殊儿童的成长與家庭、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因为生理缺陷,和正常人的交流比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父母共同度过的,所以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一些亲子活动,拉近学生、家长、学校的距离,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学习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离不开家长的监督、引导[2]。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每周学习的课堂知识,方便家长在家里指导,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牢固记忆。比如在学习热爱劳动的课程后,在周末放假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帮父母分担家务,比如叠被子、洗碗,在家长的指导、监督之下,完成这一家庭作业,促进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巩固了生活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这种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了学生生存实践能力。这为问题儿童以后走进社会,平等交流、平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雄,袁飞,米韬, 等.特殊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一般心理健康: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进展,2018,8(8):1144-1150.

[2]严茹,许有云,潘威.心理弹性视角下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康复教育的干预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52):318-319,337.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学校管理特殊教育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南南的困惑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儿童心理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