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1-09-10 07:22罗小波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设计专业作为推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可促进文创产业的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加快设计领域服务模式的进一步升级。本文首先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特征进行阐述,其次对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进行分析,最后对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路径进行探讨,旨在帮助高校学生全面掌握设计学类专业的理论与技能,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关键词: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思想迅速响应,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上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迅速萌发并积极开展实践探索。设计类学科依附本身专业实践性强,专业与行业发展联系紧密的特点,积极鼓励学生开始创新创业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向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以及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方向积极靠近,以培养设计类新型人才目标为出发点,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论知识逐步转变实践性应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弥补设计类专业传统设计教育体系的不足之处,继而培养出复合型、多元化人才。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特征

创新创业型人才本身具备“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业意识”特征。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思维主要是指需要借助新颖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能力的存在能够帮助人们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继而获得新颖、极具行业需求的思维成果。创新精神。强烈性的求知动力和探索精神是构成创新精神的重要元素,创新精神可促使人员能够不断克服多种因素,帮助人们获得成功。创业意识。创业活动开展的主要动力在于创业意识,只有具备强大内在驱动力的人员才能开展系列的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是开创性活动的一种,在创业过程中并未有经验可以利用,因此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目标明确、意志堅韧的人格特征,让高校学生能够正视自身的挫折与苦难,以坚韧的意志进行项目创作。同时高校学生对于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于问题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为此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具备思维活跃、理念新颖的特征,让其在思考探索过程中获得成长发展,达到成功的目标。

二、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价值

高校在致力于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设计学类学科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现实意义。我们直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根据设计行业在美学、空间利用、物品呈现形态等领域的不断探索,积极应用互联网信息先进技术,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发散设计学类专业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设计视野,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高校教育改革发展配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地调整设计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探索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效满足设计行业人才的需求。设计类专业本身具备极强的实践性特征,学生需要经过大量的设计实践来进一步积累经验。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能够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推动设计类专业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为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路径

(一)完善设计学类专业教学制度

为了提升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需要制定科学化、个性化的完善性教学机制,继而帮助高校培养出适宜社会需要的专业创新创业人才。为了帮助设计学类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水平,强化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素养水平,可采取“先面后点”的教学模式,以设计学类专业中基础课程的个性化差异作为教学重点,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选课手段为设计学类专业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空间,帮助设计学类专业学生奠定广而精的基础课程知识,为学生专业教育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改善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模式

设计学类专业本身具备极高的实践性,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设计学类专业能力掌握水平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工作不断开展的背景下,设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彰显出极为强大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同时也极为重视实践性与操作性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学活动中实践操作与行业前沿充分结合,学生可通过实际参展、实地考察以及岗位见习的方法充分了解设计学类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进一步提升设计学类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

(三)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设计学类专业本身具备全面性、多样性、实践性以及创造性的特征,在进行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期间,课程总体框架需要按照基础理论、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这三各板块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基础理论课程是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重要基础,教师可通过专业基础领域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继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专业技能类课程本身具备极强的专业导向性作用,在进行设计学类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遵循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基于应用性与创造性进行设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将素质拓展训练纳入基础教育类课程。

(四)构建新型实践课程体系

在进行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响应高校转型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源源不断输送实践能力强、综合素养水平高的设计学类专业学生,对设计学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充分发挥设计学类专业的专业优势。为此高校需要立足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饱含家国情怀,又有敏锐前沿视野的新型设计人才。逐步提升设计学类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以及设计能力水平。同时为了确保设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深度开发设计学类专业学生的个人潜能,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学类专业教师充分把握“班导师”工作制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对设计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全面提升设计学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此外教师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水平,为此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带领高年级学生沁入来自行业的设计题目,让学生了解设计领域中发展潮流以及发展趋势。

结语

总而言之,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助推创新创业人才,满足设计领域的未来发展需求。为此,需要构建完善的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课程机制以及新型实践教育体系,全面提升设计学类专业教学质量,为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淼.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与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交叉融合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20(05):123-125.

[2]申利燕,孔红,赵瑞峰.“实训+教研+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32):20-21.

[3]熊本龙,刘巍,石岩,马旭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1(21):157-158.

[4]李春波.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方法——以淮阴工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2):8-10.

作者简介:罗小波,1985年7月,男,汉族,重庆市江津区,大学本科,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