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手段,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层面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领域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和成熟的推行架构。本文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过程为例,认为思政教育引领体育教育目标、体育项目选择结合思政素养培养、体育教学过程灌注思政教育养成等是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路径,同时,针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不足,高校可以增强课堂的思政效果评定量化结果反馈、提升教师队伍思政能力、探索体育课程思政与现代化技术的有效结合出发,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发展需要。
关键词:立德树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5-0090-03
基金项目: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改革项目。
体育早在古希腊时期开始发展,其教育作用在孔夫子时代的“六艺”中就得以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体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体育课程与思政的“形式”与“意识”融合基础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制器,而是育人。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精神塑造、价值引领和思想培育,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公平竞争、光明磊落和团队意识这三种精神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本精神,而体育精神正是这三种基本精神的浓缩和集中体现。体育课程思政的“形”“意”充分体现在对受业者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中,体育教育与素养养成成为协同推进学生体育(形)与德育(意)的双引擎。
(一)体育课程“形”的表现
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身体锻炼活动,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组织形式多样、丰富有效的活动,搭载思政教育平台,在帮助学生获得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构建生命认知,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家国情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文化自信[1],是培养优秀公民最有趣、最适当和最有效的途径。
(二)课程思政建设“意”的表达
我国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多建立在包含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在内的“三维度,九要素”基础上[2],见图1。国际赛场上,运动健儿不畏强敌、奋力拼搏,无不体现他们的家国担当。体育竞赛中倡导的公平公正、诚信友爱、互相尊重等诸多良性体育精神中都渗透着传统道德的印迹。在体育道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体育道德信仰选择的批判精神,维护公平正义、遵纪守法,对赛场公平、运动规则、正确胜负观,帮助学生形成尊师重教的美好道德意识、诚实守信的处世道德。
(三)体育课程思政“形”“意”相通
利用体育育体功能实现课程思政建设,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进行思政融入,在各思政要素活动载体的持续过程中進行健康行为养成,使学生获得体育思政与品质习得。体育的思政过程虽然相对隐性,但却能对学生的行为素质和思想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将体育活动的显性教育功能与思政教育隐性教育功能有机融合,使身体活动和体育运动中蕴含的竞争文化、对抗文化、规则文化、社会文化实现更好的内化迁移的过程。
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途径
(一)思政教育引领体育教育目标
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应坚持知识、情感、意志的三维目标递进原则。学生可以于快乐育体中获取知识;于榜样力量中培养健康意识情感;于科学训练中锤炼品质,铸造坚强体育意志,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既定目标[3]。
(二)体育项目选择结合思政素养培养
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包含五大版块:体测标准项目、田径体能项目、球类基本项目(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徒手类传统项目(健美操、太极拳)、体育基础理论项目,对应思政映射点见表1。
(三)体育教学过程灌注思政教育养成
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心理特征和成长情况,高校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融入思政学习,引导学生辩证思考,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课程思政有效性。
1.课前、课中、课后三时段应衔接清晰
教师可抛出问题,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组织体育案例讨论与团建活动实施,在实施既定体育课堂教学的分组学练展示、课堂小结过程安排之余,结合课后“作业”的素质强化,巩固所学运动技能,全面提升素质,加强体育运动习惯养成,塑造校园文化氛围的良性循环。
2.课堂准备环节,引入团建活动,提升团队品质
教师可以拓展活动为载体,将课堂活动的体能锻炼和团队智能建设有效结合,在活动过程中创设情境、制定规则,激发团队成员之间协作能力,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团队关系,提升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4]。
3.围绕教学原则指导课堂组织
在教学运行中,教师应明确落实“1234”原则:“1”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树立“2”个目标,体育目标和思政目标;“3”个结合,结合教育内容开展思政,结合教学手段开展思政,结合运行载体开展思政;运用“4”个原则,“引导原则”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拇指原则”即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竖拇指,鼓励学生,“合作原则”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收官原则”即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做好课堂的总结收尾工作[5]。
4.结合体育教学效果评价,调整思政方向
为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灵活运用问题导向、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实践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体育维度向思想品质、责任意识等道德层面延伸,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测评观。
四、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待改进方向
(一)增强课堂的思政效果评定量化结果反馈
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课程知识与技能获得,而体育的思政价值、精神价值是隐性的文化内容,在考核评价上很难进行量化和终结性的评价,同时,也容易造成学生和教师的忽视[6]。
(二)提升教师队伍思政能力
体育教师的使命不仅是传授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还肩负着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应提高政治觉悟、课程思政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
(三)探索体育课程思政与现代化技术的有效结合
翻转课堂的信息技术应该服务于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育教学思政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强调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整体协调发挥最大效益。
五、结语
在“立德树人”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应充分挖掘项目思政元素,结合多种教育教学手段,量化体育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融入思政学习,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于实践锻炼中育人,帮助学生获得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构建生命认知,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得天独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蔡金兴.课程思政背景下上海市普通高中生体育品德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0.
[2]杨文轩.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18(25):1-4.
[3]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2020-10-15)[2020-12-24]. http:// 0-10/15/content_5551609.htm.
[4]李林.“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长江丛刊,2019(11).
[5]回延庆.高职院校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一二三四”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4):117-118.
[6]钱利安,黄喆.高校加强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J].运动,2017(21):82-83.
(荐稿人:王超,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基础课部主任,副教授)(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