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录片中“情景再现”手法的合理运用

2021-09-10 07:22张晓勇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

摘要:借助影像手段记录千姿百态的社会,是纪录片的职责与魅力所在。而在“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下将社会历史缩影展示出来,是传统纪录片的创新之举。由于历史不可重演,所以在运用“情景再现”手法时,需要将历史文献、影像资料、口述历史等综合为一体,立足于多角度、多向度展开论述。在历史纪录片中通过运用“情景再现”手法,能带来全新的历史主义观点。基于此,本文从“情景再现”手法出发,在界定该手法的基础上分析将其运用到历史纪录片中的必要性,并提出几点运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纪录片;“情景再现”;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160-02

近年来,历史纪录片为了复原再现历史场景,普遍会运用“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以历史为核心的纪录片在电视纪录片领域中占据的分量相当大,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因为历史观从未停止变化,不同年代中的历史纪录片有风格迥异的特征。为了带给观众更真实的感觉,就需要使用“情景再现”等手法,围绕事物事件所处时代和场景进行构建,给人们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人们思考能力的增强,帮助他们更全面地把握事件完整过程,进一步发挥历史纪录片的作用与价值。

一、“情景再现”界定

有关“情景再现”的界定,通常由下述两方面组成:其一,以创作纪录片的技法界定“情景再现”,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搬演或扮演方式,设计声音、画面,表现客观世界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件等的创作技法[1]。通常情况下其使用在不具备现场记录机会的场景或题材中,属于一种纪实风格的异化手段。其二,以“场景重现”界定“情景再现”,通过创作者的扮演,用活动影像的方式将可能或已发生的事情等表现出来,是一种叙述事件、烘托情境、补充虚实的影视手段。

不论是上述两种界定中的哪一个,都是以扮演的方式表达可能或已发生的事件等为中心,此类方法能将全新的表达方式提供给紀录片的摄制,有利于纪录片表现力的增强,能将全新的视觉享受带给观众,进而有效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

二、“情景再现”手法的必要性

(一)影像历史局限性

历史纪录片的制作中,有必要应用“情景再现”手法的关键在于,能以不同条件为根据合理选择“情景再现”手法。人类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然而却仅有一百多年的影像历史,而在制作历史纪录片时基本上只能为观众呈现这一段时间内的历史,同时也无法记录这段时间内的所有历史情境。为了将以往的历史情景进一步还原、重现,需要将“情景再现”手法融入其中,以便为人们呈现更丰富的历史纪录片。

如在历史纪录片《滔滔小河》拍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分为3集共计150分钟的纪录片,是怎样展现与今间隔3000多年的小河人的生活状态的?长纪录片生动性问题怎样解决?通过“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即可将此问题完美解决[2]。以小河墓地现场的多棱形、桨形和圆形胡杨木桩为根据,结合新疆文物局的小河墓地棺、随葬品等,将3000多年前小河人生活等相关场景再现。拍摄期间,将升格拍摄手段融入各个“情景再现”镜头,在强调服、化、道真实准确性的基础上,能够规避观众因臆造、想象而产生的错误认知。

(二)满足文化视觉需要

历史纪录片制作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密切关联着视觉文化。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历史纪录片,在文化历史传承中同样体现了不可忽视的价值。当前时代,各个数字化技术取得了可观的发展成果,观众对历史纪录片的视觉感受也更加在意,以视觉效果呈现历史文化,不但能有效满足观众需要,同时还能为观众显现以视觉形式构成的时代故事。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形象而又具体的视觉画面为观众转述历史事实,加深观众的理解并促进他们的思考。因此,为了展现视觉效果更优的纪录片,就必须充分融合“情景再现”手法。

(三)突出历史纪录片的趣味性

在讲述历史事件时,往往都摆脱不了枯燥乏味的特征,如果仅是单纯的历史教育,基本上都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以纪录片的形式传播历史事件,能将丰富的内容讲述给人们,并使观众对历史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望,使他们自主、积极地了解历史、探索历史。因此在历史纪录片的制作中,为了保障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必须突出一定的趣味性。而通过运用“情景再现”手法,便能突出历史纪录片的趣味性,在演员、演技及特效集为一体的基础上,构建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如此一来,在对历史内容讲述的过程中便具备了相应的情节,能调动观众对历史内容的兴趣。“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不但能设置更具悬念的故事情节,还能进一步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与欲望。

如在历史纪录片《八路军总部在武乡》拍摄中,存在一个问题:在搜集、整理了文献后,发现很多故事情节都十分生动有趣,然而书籍中的这些情节有照片的十分少,有活动影像的更是凤毛麟角。分6集共计300分钟的历史纪录片,如何才能将这些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呢?对此,“情景再现”手法便是最直观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各个先进技术的运用,优化情境还原效果,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利于纪录片收视率的提高。

三、历史纪录片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要点

(一)突出“虚实结合”的手法与技巧

历史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具有独特性,尽管写实有利于收视率的提高,然而过度侧重写实难免会被人诟病,被误认为是电视剧。纪录片中的历史人物由演员扮演,也会出现被观众认为“出戏”的情况,他们觉得某个演员与历史人物并不像,如此就会影响历史纪录片的严肃性[3]。部分纪录片人十分机智,他们通过暗光处理演员扮演的历史人物面部,或虚化处理镜头,这样就可以在通过“情景再现”还原历史故事的基础上,规避纪录片近似影视剧的问题。

如《科举》这一部历史纪录片,是我国千余年科举发展历程的反映。但是,仅限于部分史书和文献而不存在其他可拍场景,倘若仅根据覆盖在层层历史瓦砾下的残迹遗存来回望历史,必定是不可取的。而导演便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情景再现”手法。该纪录片拥有多达8000多个分镜头,将“前景”附在每个镜头中,属于一种相当罕见的纪录片作品。此类“情境”在将镜头间隔贡院“屋檐”的基础上拍摄贡院内考试学生,或是在对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典故拍摄中透过四周燃气的“炉火”。以实为主的前景、以需为主的背景,能赋予画面多层交替的美感,同时呈现出朦胧虚拟、意犹未尽且欲说还休的表达风格。观众能够聚心会神地观看,关注主角是否拥有与当时规范相符合的服饰和胡子。

(二)遵循历史真实,真实还原历史

若脱离了“情景再现”手法,有部分历史纪录片甚至无法完成。由于相關历史情景无法真实体现,所以也就无法传达历史信息与情景。而相比追求艺术真实的剧情片而言,纪录片需要严格遵循历史真实,从服装、道具、制景及化妆开始,再到影像整体氛围等,都需要确保能将历史的真实性完美传达。

如在《梅兰芳》这一历史纪录片中,便能发现创作者在遵循历史真实性中的努力与专注。在梅兰芳表演“天女散花”中融入绸舞表演的讲述中,创作者通过“情景再现”的运用对其表演展开了诠释,同时通过解说词说明了当时丝绸的长度,而如今的表演丝绸必定会拥有比梅兰芳时代的丝绸更长的长度,之所以会有此类描述,是为了补充“再现”,由于创作中很难将历史情景完全还原,所以需要通过相关的补充说明进行完善。

(三)配以字幕揭示“情景再现”,取得观众认可

历史纪录片创作者为了将“情景再现”的某个片段点明,通常会搭配字幕,而近年来有一部分历史纪录片故意模糊纪录片常规表现与“情景再现”镜头差异,会对观众产生误导,让他们产生部分“情景再现”为真实记录的错觉,而观众如果具备一定常识,就会将这种古代摄取的镜头否定,导致观众在镜头真实性探究方面产生纠缠,此类做法相当不明智,无法使观众信服,甚至会导致整个行业被质疑[4]。因此,大部分创作者在创作历史纪录片时,会搭配“情景再现”等字幕,让观众能明确区分真实与再现,不会使观众产生反感,且从深层次传播角度而言,这也是创作者自信与尊重观众的体现。

(四)注重核心人物的设置,铺垫纪录片电影化、影视化发展渠道

具备鲜活性、命运感的核心人物,在跌宕起伏的情节化设置中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与先后发生的枯燥无味的一个个历史事件相比,作为个体生命的核心人物,能进一步拉近与观众间的距离。多数历史纪录片创作者会围绕核心人物这条线索,对历史事件重新进行编排,或将历史片段有效串联在一起。如《圆明园》历史纪录片中,创作者立足于宫廷画家郎世宁的视角,对发生在圆明园内的各个宫闱事件进行描述。郎世宁不属于皇室中人,却时常出入皇家园林和宫殿,尤其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以西方人形象密切接触东方人的典例。创作者将核心人物确定为郎世宁,根据他的身份转述皇室的生活,在确保权威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客观性。

四、结语

“情景再现”表现手法,从某个角度来看或许是创作者被迫必须选择的无奈之举,然而该创作方法的诞生,却也将全新的契机带给了纪录片特别是历史纪录片,创作者在严格遵循历史真实原则的前提下,通过该方法的合理运用,必定能促进历史纪录片的创新。而在具体制作历史纪录片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其“真实性”,如何将“情景再现”手法巧妙地框定在真实性范围内,在确保表现力充足的基础上还确保纪录片能够经受真实历史的考证,是创作者及相关人员必须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占国.基于“情景再现”的纪录片创作探析[J].传媒论坛,2020,58(10):145-146.

[2] 凌亚涛.纪录片情景再现的场景设计与运用[J].视听界,2020(01):102-104.

[3] 张宁.浅谈情景再现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J].记者观察,2020(06):106.

[4] 沈炎.历史题材纪录片中“情景再现”的应用[J].才智,2018(24):186+188.

作者简介:张晓勇(1974—),男,山西汾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进行幼儿教学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学生个体
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