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珍明
摘 要: 兴趣教学法源于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人们对体育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和优先从事的倾向。这种兴趣贯穿于人们参与体育的全过程,一旦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就会调动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反之亦然。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运用兴趣教学法开展体育教学是大势所趋。本文以初中体育课程为对象,分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具体运用,以期更好地提高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兴趣教学法 初中体育 运用策略
伴随着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培养的关注度的提升,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备受瞩目。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于体育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创新达到一个高度,众多体育教师为实现更高效的体育教学,不断地开展实践摸索,形成较多有价值的成果。其中兴趣教学法便是成果之一,对改变传统“以运动技能和竞技思想为主”、“填鸭式体育教学”等教学误区颇有成效。
一、兴趣与体育教学二者的联系
根据人的成长和认知理论得知,初中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源自于本身的兴趣,对体育学习也同样如此。若是学生在学习体育过程中具备浓厚的兴趣,其自然而然便会激发出无限的渴望,并且想方设法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运动方法和体育技能,积极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反之,若是学生对体育学习丝毫不感兴趣,则其在课堂中的表现倾向于消极,不仅对教学漠不关心,对完成体育项目敷衍了事,而且在学习和掌握相关体育技能时,也是被动接受,不会主动配合教学。由此可见,兴趣与体育教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动力,体育教学能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锻炼学生形成强健的体魄。
二、初中生体育兴趣的特点
通过调查得知,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初中生较为活泼、爱动,处于各方面能力和思维快速发展的时期,且课业任务也较轻。这一阶段,相比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更成熟,相比高中阶段,学生具有更多的活力。因此,初中阶段是学生体育兴趣较浓厚且爱好广泛的阶段。然而,这一阶段学生的体育兴趣呈现出分化的特点。尤其是在男女学生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分化,则更明显。通常情况下,男生喜欢运动量较大且灵活性较强的体育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田径等,女生则倾向于运动量较小、姿势较为优雅的运动,如体操、跳绳等。相较而言,男生比女生的体育兴趣范围更加广泛,但从整体上看,不论男生女生,大部分初中生都尚未养成对体育运动长期且稳定的兴趣。针对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创新教法,做到合理“引趣”,以趣味教学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愉悦的体验,从而培养并形成对体育运动长久、持续的兴趣。
三、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兴趣教学法的益处显而易见,其具体的运用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
与传统初中体育课堂相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新课程改革强调,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摒弃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因此,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师要摆正自身作为教学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位置,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进而帮助学生学习体育。在此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轻松的课堂,改变学生对传统体育课堂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过程。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要做好前期安排和设计,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安排好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中,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竞技体育的魅力。首先,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只重竞技的意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一系列丰富、有趣的运动项目。其次,教学过程安排要循序渐进,动作教学要由易入难,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要领。最后,结合生活化的情景导入,让学生在生活情景游戏或是竞赛中表现自己,获得成就。
(三)优化体育器材设施。
应当针对体育器材等设施的优化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动机,进而开展兴趣教学。比如在户外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通过对音乐的选择和舞蹈的运用开展体育教学,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总之,在采用兴趣教学法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充分理解体育教学和兴趣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营造教学氛围、优化教学过程和体育器械等,发挥兴趣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等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黎雄辉.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
[2]王红.谈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