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绘本教学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2021-09-10 03:13:15陈凯莉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1期
关键词:绘本教学行为习惯培养

陈凯莉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发现,针对幼儿阶段的学生培养,不能仅仅注重提升其知识水平,为进入小学课堂打基础,更要重视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塑造其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形成的行为习惯,可能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就将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对绘本教学进行有效尝试,探讨如何借助绘本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绘本教学;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教师虽然想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因为习惯的培养,但是普遍发现,学生的接收效果不佳,学生不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高效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绘本教学,作为一种在课堂上运用图文并茂的故事进行教学的手段和工具,能够有效吸引3-5岁幼龄儿童的注意力。教师将绘本教学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能够引导幼儿在听故事和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深刻地消化故事中蕴含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自主性地加强对自身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借助绘本故事,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后,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对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自己独立完成吃饭,睡觉,上厕所等任务。但是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仅仅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幼儿被动地接收教师的说教并被动地顺从老师的指令,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幼儿虽然能够在幼儿园中自理自己的生活,但是这样的指令性教学会极大地抑制幼儿的自主能力,幼儿在听从命令的过程中,并不能有效完成对自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为了解决这一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发性的产生生活自理的想法,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生活自理的尝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故事这一教学手段,通过故事的情节,激发出幼儿对生活自理的尝试兴趣,帮助幼儿自发的培养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在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吃饭的秘密》这一绘本故事进行辅助教学。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家庭中仍然处于父母喂食的阶段,还未能尝试自己动手吃饭,因此,在幼儿园的生活过程中,幼儿的吃饭问题就成为教师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教师可以利用《吃饭的秘密》这一绘本故事,为学生讲述绘本中男主角在伦伦的帮助下,解决不爱吃饭的问题。在学生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绘本故事中的挖洞设计,将手指放在绘本封面的洞中,将其当做舌头,当手指移开时,就出现绘本故事中的各种各样的食物。幼儿在观看这一过程后,对自己吃饭产生了充足的兴趣,孩子们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吃饭。这一教学过程之下,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借助繪本故事,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孩子在幼儿阶段培养的良好生活习惯对其身体发育和未来的作息习惯等都会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因此,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线教师和家长而言就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幼儿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性,幼儿的生活习惯的有效培养并不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而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也会忽视对幼儿的这一方面的培养,导致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致使幼儿在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下,影响其身体健康和健康发育。因此,幼儿教师就可以利用绘本故事,通过故事情节的演绎和学生角色的代入,引导学生学习绘本故事中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实践,有效培养自身的生活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小熊不漱口》这一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培养饭后漱口这一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为学生讲解绘本故事的情节,引导幼儿融入到教师讲解的情节当中,在讲述绘本故事的过程中,教师突出表现饭后不漱口的危害,激发出幼儿对这一危害的共鸣。教师在完成绘本故事的讲述后,幼儿已经能够初步认同“饭后漱口”这一生活习惯,在此之后,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吃完饭之后,问一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故事呀?”,学生纷纷回答“学了《小熊不漱口》!”,教师就可以在提醒学生饭后要勤漱口这一生活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提醒下,都纷纷漱起了口。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就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就能够有效避免蛀牙的形成。

三、借助绘本故事,培养礼貌行为习惯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其世界观还未塑造,因此,这一阶段的幼儿就较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甚至会不顾他人的感受,出现攻击性行为。因此,在幼儿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必须有意地帮助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引导幼儿考虑他人的感受。但是文明礼貌这一行为习惯对于幼儿而言较为抽象,幼儿难以理解“讲文明,有礼貌”这一概念,从而导致教师虽然在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但是始终效果不佳,幼儿始终无法养成礼貌行为习惯。因此,为了解决这一教学困境,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绘本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借助绘本中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讲文明的概念,从而帮助幼儿培养这一良好行为习惯。

例如,教师在培养幼儿礼貌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对不起,没关系》这一绘本故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故事情节中礼貌用语的运用,帮助幼儿了解在哪些情况下应该使用礼貌用语,帮助幼儿培养做错事情要说对不起的行为意识。幼儿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对礼貌用语的运用方法和使用场景有充足的了解和掌握。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之后,教师发现,幼儿能够在影响到他人之后,主动地说对不起,幼儿的礼貌行为习惯得到有效培养。

总结:

总而言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会对幼儿产生终身的影响,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有意识地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幼儿的 年龄特征,适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借助绘本故事这一教学工具,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有效培养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而如何有效运用绘本故事,则需要幼儿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蒋光晓.绘本阅读助力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J].读与写,2021,18(2):270.

[2]德吉.绘本阅读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人生与伴侣,2020(8):97.

猜你喜欢
绘本教学行为习惯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6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8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6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40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如何优化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教育(2016年43期)2016-12-15 21:27:27
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绘本教学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9:00:36
共读绘本从“句号”到“省略号”
教育(2016年38期)2016-11-15 18:26:27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