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克锋
摘 要:校园内的农业劳作作为新时代“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新劳动教育形式已渗透到义务教育阶段。杭州第六中学在校园中开辟出一块“智慧农场”作为学生农业活动的体验基地,将它打造成区域性的农场学习中心,并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其操作流程为:提出问题—做好准备—设计制作—展示评价。
关键词:学习中心;劳动教育;项目教学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对农业劳作更是知之甚少。基于此,杭州第六中学作为杭州市上城区的一所初中公办学校在国家“五育并举”理念的指导下,在校园中开辟出一块“智慧农场”作为学生农业活动的体验基地。同时,为了能够打破校际课程资源共享的壁垒,学校将“智慧农场”打造成了区域性的农场学习中心,也成功申请成为浙江省中小学實践教育项目试点学校和STEM未来计划农业教育试点学校,让全区学生都有机会在一系列的项目活动中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际农业种植中,在新农业劳动中落实“五育并举”中的劳动教育。
一、项目教学法对于农场学习中心活动开展的意义与价值
胡庆芳博士在其《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一书中写道:“跨专业课程又称为项目教学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除此之外,项目教学法还具有“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优点。这与农场学习中心课程的教学组织开展形式十分吻合,也为教师开展区域化新农业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农场学习中心活动实践
杭州第六中学开展的“植物种子观察装置”项目教学,是沿着“提出问题—做好准备—设计制作—展示评价”的流程(如图1)展开的。
(一)提出问题: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项目任务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真实的学习”,强调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创设“真实情境”的素材可来源于课本实验、生活现象、虚拟故事、科学历史等,意在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快速进入“项目任务”中的角色,真正参与到项目活动中。
(二)准备阶段:为达成项目任务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准备的素材可根据项目内容所需,从学生课本、网络文本、网络视频等资源中获取,教师亦可自己动手拍摄一些微视频供学生模仿学习。
(三)设计制作:小组合作学习下的作品设计与制作
小组学习被当作真实社会工作环境、职场文化的缩影,在项目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也必须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小组合作的元素。
在“设计制作”环节中,教师可采用“明确任务”“构思方案”“组内分工”“制作模型”“测试优化”这一流程(如图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
(四)展示评价: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下搭建更多展示平台
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多元评价机制的建立,可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发展性评价、反映教学内容、包括学生的声音。
教师可依据项目任务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表,包括“方案设计”、“模型制作”、“模型性能”(可依据具体模型作品,细分性能评价内容)、“模型外观”等维度。各学习小组依次用演示的方式面向指导教师和全班同学进行陈述,并回答评判人员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结合此项目的评价量表对展示小组进行提问、评价和打分。
三、体会感悟
通过“提出问题—做好准备—设计制作—展示评价”的四步项目教学实施,笔者发现项目教学相比于单一的学科教学需要给学生更多时间来思考、讨论、实践和展示。因为学生在整个项目中的角色定位不是“消费者”“被动接受者”“旁观者”,而是“生产者”“主动参与者”“评价者”,教师的角色也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项目发起者”“知识技术指导者”“评价标准制定者”。在农场学习中心,学生在经历一系列的项目活动之后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在动手实践、团队合作、科学探究中发展思维,树立敬畏生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