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到性别浅谈儿童性教育

2021-09-10 07:22孔志博岳顺兰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爱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孔志博 岳顺兰

摘要:儿童性教育就是对儿童进行有关性科学、性知识,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性教育不只是读一本书,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次录像,而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教育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随受教育者年龄不断发展的再社会化过程。很长时间以来,性教育一直是校园课堂上避之不谈的章节。性教育不仅可以保护孩子远离危险,更关乎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可以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早在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就明确要求“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在儿童性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趋于发展的今天,从哪里开始和孩子们谈性则尤为重要!

关键词:性;性别;儿童性教育;爱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不羡慕自己所没用的,这样才能保持愉悦的心情。——李银河

性从心从生,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解字》

个人经历幼儿期之后的发展是一个更为巨大的工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习性的养成和对常态的维持非常不易,但却都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弗洛伊德《性学三论》

2020年12月28日,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法槌落下,受到輿论广泛关注的百香果女孩陪强奸杀害一案尘埃落定,凶手被判死刑,彰显了司法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依法严惩的坚定决心,同时儿童性教育也刻不容缓!儿童性教育该是抓紧普及的时候了!

儿童性教育就是对儿童进行有关性科学、性知识,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性教育不只是读一本书,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次录像,而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教育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随受教育者年龄不断发展的再社会化过程。很长时间以来,性教育不仅可以保护孩子远离危险,更关乎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可以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人类通过两性将生命的种子一代代传递下去,性教育究其本质应该是一场生命的教育,是一种有温度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苏格拉底在大希庇阿斯篇里通过驳难发现美是很难定义的,找美的事物却容易的多,同样“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辞海》对性有七种解释,弗洛伊德干脆把性看成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随着生命一起来临,一起消失,是先天赋予的,性欲及其能量(力比多)天生就有,而性的认识及健康发展儿童时期占及其重要的地位,《说文解字》性的定义是:性从心从生,人之阳气,性善者也。人的本性是具备生命力的,创造力的,向上提升能力的。无疑《说文解字》即抓住了性从心即性是心理的性的特点,也抓住了性善这也性是社会的性的特点。同时还拓展了性的特点及功能,但还是比较笼统。

我们如果从性别出发来谈性的话就具体的多。性别即男女的差异,可分为生理性别、心理性别、社会性别。生理性别从基因,染色体,性腺,生殖器出发区分男女的差异,生而有之比较固定。心理性别是指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一般认为男性比较阳刚,进取,心理承受能力强,女性温柔,敏感,更富有同情心,感受性强。社会心理是指社会对男女在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儿童性教育可以基于性别教育拓展开来,不同的性别教育的侧重点不同,生理性别的教育主要在让孩子们了解并认识人体的不同,而心理性别教育和社会性别教育就与我们的情绪情感,人格塑造,社会交往,自我形象建立,生命教育等等方面联系了起来。纳入到我们中小学整体教育系统中去。

性别角色实际是人类社会不断强化和复制的结果,其中社会系统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认同、模仿等机制来实现。我们从出生起,父母就通过衣着,环境,布置,起名等活动把男女婴区分开来。两三岁的幼儿观察父母不同的服装和行为,对性别角色开始有所认识。学龄儿童父母给不同性别的子女购买不同的服装和玩具,对男孩顽皮和淘气采取容忍的态度,而对女孩的安静文雅则予以称赞。入学以后学校和社会从多方面强化男女两性的角色差异,例如学校和老师在升学期待,课余生活方式,体育锻炼项目等方面,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使其行为向相应的性别角色转化,进入青少年期图书、电视、网络将对性别角色的意识进一步发挥影响。

因此儿童性教育应该是针对人“性”的社会属性进行塑造,在儿童性教育中融入对身体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结合情感教育,建立完整的自我体系,有良好的自我认同,能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良好的角色同一性。儿童性教育还应有意识,思想,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儿童性教育也更应该是有温度的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弗洛伊德《性学三论》,李银河《性社会学》

(益阳市海棠学校 湖南益阳 413000)

猜你喜欢
爱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升华
教育要行走在爱的脉络里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爱在字里行间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