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艳艳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认知、心智、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让体育课堂变得异彩纷呈,但也给体育教学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体育课堂实施分层教学,就是针对这种差异性,教师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开展教学,以帮助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育技能等方面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体育;分层教学;开展策略
前言
分层教学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始终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体现出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方法。在小学体育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那种将一种教学方式用在所有学生身上显然已不合时宜,这样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所以在小学体育教育中运用分层教学是大势所趋。
一、按学生差异分层,提升体育运动水平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也是分层教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在教师对小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首先要对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分层,在分层前要明确两点,一方面,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很重要,另一方面,不同层次学生的身体运动机能。然后为每个学生选择合适层次进行系统学习。教师还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放在首位,关注每个层次学生的运动水平,由于学生的运动技能与水平在不同时间段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定期对其进行调整,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体育水平有清楚的认识。这样可以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使学生按照自身发展规律来实现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健康发展的目的。
例如,在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蹲踞式跳远”这一运动项目时,第一层为身体素质及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爆发力、柔韧度和耐力等方面均表现出色。而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在跳远时进行技能上的突破,帮助学生强健体魄,提升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专业素养。第二层次的学生应是在体育某方面较为突出,而综合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需要对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与改善,在保持他们在跳远技术优势的同时,要对其进行与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可以让第一层次的学生帮助其进行优势互补。第三层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强,由于平时缺乏体育锻炼,所以体质和各个方面的素质都不高,在对他们进行指导时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的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不仅要保证体育训练在其承受范围内,又让学生得到适度的锻炼。这样按学生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层,对于提高学生运动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按教学目标分层,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时融入分层教学法,教师首先就需要按教学目标来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来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仔细分析教材结构及学生的运动水平,以确保每个学生既实现教学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发展的最大化,又对其机能及技能等方面都有所突破。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认知水平和身体素质不同,如果给学生都设定相同的目标,势必使那些身体素质不强的学生产生懈怠心理,更难以对体育运动有足够的热情。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的先制定一系列小目標,然后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学生的兴趣与体能自然水涨船高,这样可以更发挥出体育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耐力跑”教学中,可以先将学生分为男、女生两个不同单位,然后对学生体能测试时根据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进行,在标准中,可看出学生的程度等级的不同。其中男生和女生的评分标准也不相同,但都可分为优秀、良好、不及格三个等级。紧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的不同将已经分类的男女生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为了维护学生们的自尊心,教师可选择不对最终成绩统一公布,而是选用更为隐性的分层方式。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不同阶层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训练是在不断进行中的,学生的体质与心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应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技能的变化而对教学目标进行适时调整,继而让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的学情。
三、按评价方式分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教学评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个学情反馈环节能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检验教师自身的执教水平。想要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就要以学生长远发展为中心,构建动态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这要求教师须集合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从学生多方面的细微观察入手,他们在体育课堂上的点滴进步教师也要善于发现与寻找。小学生普遍年龄偏小,处于此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活动都比较感性,教师的赞扬及学生羡慕的目光对于他们来说相当重要,基于这种心理特点,教师不能用相同的衡量标准去评价所有学生,更不能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要根据学生的自身存在的闪光点去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对体育运动树立强大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与信任。
例如,在完成“篮球教学”这部分内容后,教师立刻对评价采用分层教学手段。对于经常参加篮球运动且具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教师对其的要求可相对较高,重在引导学生对篮球精神的传扬及篮球高难度动作的探讨,而对于基础稍差一些的学生,应引导其对有关篮球相关动作技巧的改进,以及对其自身优势的发掘。对基础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应采用激励式的教学评价,帮助他们树立对篮球运动的自信心。通过这样按分层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的应用,不但让学生理解篮球基本动作改进的要领,而且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热衷程度,让他们在今后学习体育运动的道路上信心倍增。
结论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被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也是全新的教学理念,而这种教育模式的提出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目标及要求进行详细的规划,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施行具体的评价措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规划进行分层设计,从而保障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范宝龙.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0):135-136+139.
[2]李泊洋.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