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艾丽菇娜
摘要:在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下,初中信息技术作为承上启下的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为其今后提升信息素养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相应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也产生了明显改变。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体系,是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创新。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让教学的各要素整合为一个兼具责任依从关系与情谊性关系的社会关系体系,通过对参与全员实施发展性的教育,达成发展学生个性且促进其整体素质提升的终极教育目标。文章对学习共同体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08
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实现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主体。与传统的教学活动的区别在于其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为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作用而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特色所开展的深度学习活动。所以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直接影响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实际教学效果。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主体性
学习共同体是以班级授课制作为主要形式,其不仅包括了教育的对象学生,而也是教育的主体,不是将学生和教师各个分割开来,其中不仅包含了学生的学习,因为其是一个社会群体,因此还包含了学习共同体教育目標、课程、活动、社会关系、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内容,是相互之间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二)开放性
学习共同体包含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也不仅仅包含学生自身,是一个社会群体,包含了社会关系并由此构建了整个体系,所以具有鲜明的社会倾向。身处其中的每个学生、教师,都将通过各自的行为、活动、互动而对他人的情感、责任、学习等施加影响,所以具有鲜明的开放性。
(三)一致性
学习共同体强调其中成员的全面发展,尤其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所以进行的教学设计,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由这一主要目标主导,成为其中的学习者、助学者的共同目标。因此对于每个个体在其中发挥的功能与作用,就要求进行科学的分工合作,要求通过相互协调与积极合作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达成共同目标。
二、学习共同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小组分工,发挥学生作用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学习共同体,首先就要科学地对小组进行分工,能让每个学生个体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充分地为集体目标的达成而展现自身价值[1]。将小组集体目标与学生个体的发展目标相统一起来,可以更好地激发其中每一个体的积极努力,开放合作。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这部分学习需要应用到的数据分析、图标美化、细节检查、图表制作等功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进行组合。比如数学好的学生负责数据分析,而细心的学生负责成品检验,美工好的学生负责图标美化。在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分工而确定不同的评价依据,比如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这些可以为学生对自己的优势表现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并让每个个体都可以在学习共同体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感受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成就感,激活自主学习动力。
(二)创设情境,引导小组探究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对深度学习理念的有效落实。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可以将教材中枯燥乏味的专业描述转化为三维立体的生动场景,让学生通过体验场景,利用学习感官而获得对于核心知识与技能最准确、综合的了解,提高知识的学习质量和效率[2]。另一方面,学习共同体是一种社会群体,必然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各类交互活动。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拥有足够的机会去不断交互,从而训练并促进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比如在八年级上册《创建交互动画》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制作按钮、留言板、多场景动画和在网站上发布动画的技能。则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需要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回顾,巩固,反思和强化提升。教师就可基于学习共同体,创设一个模拟的学习场景: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动画后,用PPT或其他软件进行展示,而其他小组则模仿网友,对其作品进行浏览,文明评论。评论内容既涉及到本单元所学的各个功能是否运用到位或有所创新,更涉及评论者主观的审美价值。即在真实发布到网站之前,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的网络环境中,通过与同学相互交流的方式对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进行及时的修改和完善。在过程中,小组内部也要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教师在一旁要注意对整个讨论和探究氛围进行引导,避免因为个别学生主观原因出现对人不对事,恶意打压其他小组作品的情况出现。将良好温馨的教学氛围,配合互动讨论,探究学习等方式,共同促进整个共同体从这一单元学习中的知识巩固与强化提升。
结语
总之,学习共同体是将参与教学的各要素都紧密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其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共同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建立学习共同体,提高学习兴趣――论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艺术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9(05):4.
[2]王凤霞.“学习共同体”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9(0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