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芬
1 目前初中体育教育中的弊病
1.1 教学方式死板固定
现在初中的体育教学方式都是十分固定的,如同囫囵吞枣一般,一味的灌输知识不侧重理解。老师一边教,学生一边跟着做。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的死板,使体育课变的枯燥无味,老师的教学也会变得困难起来。
1.2 师生关系分化严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被人为分化,进而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被严重压制,只能消极被动的学习。在老师们的感知中自己就是主导者,而学生是被主导者,只需要被动的接受知识就行。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这样就导致了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明显的上下级关系,这样的课堂是非常死板的。学生一味的只是接收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
1.3 教学内容单一
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是比较单一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无论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适合这项运动都必须要强制性的去学习。不同的学生适合的运动也是不同的,强制性的让学生去学习这样会使学生的积极性丧失,严重的甚至会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感。这样就违背了设立这门学科的初衷。
2 初中体育创新的对策
2.1 初中体育教师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只要我们体育教师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我们学生才会形成创新意识,为此,我们体育教师需要积极变革传统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和整体驾驭课堂能力,要培养学生创新,我们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只有我们体育教师具备较强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此外,我们体育教师应当具备先进教育理念,才能传授更多适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客观实际,才能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在眼下如火如荼教育改革中拥有一席之地,此外,我们体育教师还要几倍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强讲课技巧,将那些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2.2 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体育教师需要积极构建一种民主和融洽师生关系,以便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被人为分化,进而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被严重压制,只能消极被动的学习。而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我们教师积极构建的轻松和趣味的氛围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进而促使课堂更具有人文性,学生在浓浓爱意中感受教师大公无私的爱,进而有助于旺盛求知欲的激发,此外,我们体育教师饱含深情的讲课,促使学生在教师和蔼可亲中受到激励,促使学生意识到自身被教师所关注,我们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言谈举止来散发对学生关爱之情,在这种轻松和谐氛围中学生获得信任和尊重,从而更好的学习知识,打好基础。
2.3 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
常言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艰难险阻。比如:训练方式、目标、场地器材等等。此时我们体育教师要促使学生细致观察,推理和验证来不断研究和勇于实践,进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创新能力。此外,在日常教学中,作者时常借助于网络、图画、影视等等重现生活化场景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体育,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此外,在日常教学中作者还有意识和有步骤的调动学生兴趣针对不同结论进行集中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在通过实践提高体育水平,进而达到掌握动作要领和熟练应用的目的。
2.4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体育特长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生理特点等不同。因此,基于这个现象,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要抓住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体系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学会用两点論和重点论去面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避免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基础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教学,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让学生提高对课堂的热爱程度,调动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些学生其实本身就具有一些体育的天赋,但是其自身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其实,培特长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应该将其重视起来,才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先天性创新潜能,这种潜能激发和每个人所出的环境息息相关,在一种适宜环境下,创造潜能会被转化为一种现实创造能力,而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创造思维而且更要增强他们创新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就是教师在现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进行初中体育创新教学理念时,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教师在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的发生阻碍了我们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进展。基于这个现象,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当营造出有趣的课堂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人文关怀的同时,还要发掘学生的潜能,用正确的教学理念,积极向上的教学心态,正确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
(作者单位:山东省五莲县许孟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