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能英
摘 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对于课堂构建的要求逐渐深化,通过对生态课堂的关注了解到,为保证师生所共建的和谐融洽氛围,需要使课堂具备多样性、自然化和动态多变的特征,因而要求在后续的讲解过程,依据学生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对接所需要满足的特征,以生态学的视野照顾到班级的每一名成员,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的提升。促使其在核心素养渗透的要求下,能够全面发展个人能力,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数学眼光。本文将基于以上背景探究,在高中数学生态课堂构建中,应当如何渗透有关核心素养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高中数学;生态课堂;策略
引言:生态课堂是一种新型模式,要求教师以生态学的视野将学生视为多个生态因子,而在整个生态环境中其所形成的要素具备多样化的特征,并能够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律,说明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特点,按照生命进化原理创建和谐共处的教学氛围。由于高中数学难度较大,仅仅通过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无法达到技能提升以及方法掌握的效果,没能符合核心素养渗透的需求,因而在生态课堂构建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其具体性能,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化要求。
一、生态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所谓生态课堂其一对接的是自然天性要求,即学生在年龄逐步增长的过程中,成长规律与精神发展需要顺应自然变化,因而为保证生态课堂的构建有效性,需要充分符合人本主义的要求,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规律为主,促使其朝着和谐协调发展的方向行进,而所要创建的教学情境,需要满足学生的自由独立个性[1]。准确把控好学生、教师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平衡,即师生、教与学以及自然关系和平发展、和谐共处,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够积极发展并引入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得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完毕后,能够将此形成个人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明确个性发展以及创新品质生成的积极意义,解放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机制,从而将课堂打造成生动灵活的现实效果。
(二)特征
生态课堂是追求生命价值的模式,其充分以感情体验为前提,通过引导学生生成情智与交流互通的模式,感悟到数学素养对于现实生活的实际作用,能够回归教育本真,提升个人生命质量,因此在实际应用环节要注重所具备的特点。首先在整个课堂构建环节要追求本真、自然,通过营造生活化。自然民主的学习环境,保证其所创建的氛围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使其更为轻松的处在学习情境下,超越真善美[2]。其次要保证灵动性,所构建以及引入的教学模式和活动,要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说明生态课堂的参与程度较高,学生在此种情况下可生成健康的人格,从而保证生命灵动的效能。最终要达到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层次,在同一堂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出多种能力整合的效果,开启学生智慧,保证在所营造的氛围以及活动中触及更高层次的知识领域,激发个人潜能[3]。
二、核心素养视阈下构建高中数学生态课堂的策略
(一)构建良好学习氛围,核心素养培养创设和谐环境
教师所营造的环境要充分满足自然和谐的需求,应当积极应用显性场景的作用效果,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对于实践生活以及在具体生活中的直观运用形成良好的物质环境,从而对其生理和心理产生刺激,说明在教学中要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具创建的,符合生活实际以及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场景[4]。在此良性物质空间下,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于其学习所付出的努力,从情感层面上延伸到数学活动中,提升参与度。其次所创建的环境要满足学生精神的需求,即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入民主宽容平等的思想,积极促使其产生交互活动,使课堂能够具备安全和信任的特点,最终引导情感由学生流向学生和学生流向与师生的效果,展示出核心素养作用的切实意义,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更具备知识渗透以及理论内化的现实特点,能够帮助教师更为深入的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从而激活兴趣,保证核心素养渗透所作用之地更为坚固。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个性化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生态视角下,生命因子都会朝着自身特异性的规律向前迈进,从而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意识与能力水平,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教师所创建的课堂活动要符合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充分应用因材施教的办法,不能全盘否定学生在提出创意性结论的思维以及想法,充分肯定其对于数学探究活动的重视程度,为每个学生提供个人展现的机会,尊重其朝着生命规律向前发展[5]。而高中数学难度较大,学生很容易在做题中出现错误,有些教师过于严格,对于学生的错误常常采取否定和严厉批评的做法,此种做法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说明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予以包容,采用启发和引导的办法,帮助学生优化其所给出的解决问题方式,使其个性和思维能力能够得以尊重。在不同的数学问题中,教师需要依据每个层面学生在此阶段展现的能力与基本水平,设置对应的变式内容,使得每个层面的生命因子都能够准确按照个人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渗透的切实发展要求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关注后进生的具体反馈,优化问题的解决模式,真正意义上做到将学习主动权予以交还。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对于教学内容、教材顺序等均作出了調整,不再是按部就班的讲解,而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个体化差异,给予学生选择权,给出选择性必修这一概念,说明其可通过解读自身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更为贴合探究欲望的教材内容,因此要求教师要能够认知到这一层面,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接高考的要求,构建生态课堂。教师尤为注意数学新高考模式下对于思想与思维能力的挖掘程度,取消了文科数学,说明考试的难度将有所降低,更为重视数学文化价值,应当积极与数学史相结合,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与文化交融,使学生能够正视文化价值,从而满足生态课堂的构建需求[6]。
(三)引入交互式的模式,刺激学生产生创新思维意识
生态教学模式即通过引导和感悟的作用效果使得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因此要求就是要因势利导,从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以及生命经验知识的体系构建的作用效能。说明在引导过程中要求充分重视个人的想法,所启发的内容要适度,掌握好引导的时机,而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其所面对的障碍以及困难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升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效果。某个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困难,若仅仅对一名同学进行针对性指导,将忽略其他同学的学习,因而要使用交互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汇报、倾听以及感悟交流的模式,引导学生将自身想法予以阐述,在整个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生成思维能力,符合核心素养渗透的需求,进而学会利用掌握的理论作用到问题解决环节,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7]。
例如,在讲解不等式的过程中,教师可给定一题多解的问题,充分活跃学生思维,刺激创新意识的产出。利用PPT展示题目:解。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与其他同学形成交互式的沟通模式,探究此题的不同解法。在激烈的讨论后,潜移默化间使学生内化了数学方法,符合生态课堂中对于生命规律践行的需求,说明在其中学生已经从感性认识的层面延伸到理性层面,逐步生成逻辑思维。具体在解决中可应用绝对值定义、转化法(转化为不等式组)、等价命题法和绝对值集合特征完成解题任务,进而求出此题的结果为{x| (四)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养成解决生活化问题的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习要为学生夯实基础,说明教师要关注社会发展的变化,了解其中涉及到应用数学知识的部分,将此引入到数学课堂上,加深与实践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体味到学习的现实意义。在生态课堂中,更多的是将知识应用,即作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说明教师要具备关注社会生活的眼光,加入生活化材料,更为贴近自然生活,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提升对科学改变世界的直观认知程度,进而有助于生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契合核心素养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养成的要求[8]。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态课堂的构建落实,针对不同的生命因子设计符合其生命发展规律的活动,并在其中积极指导,按照数学理论内化与应用的标准施行。目前,我国正处在新高考的试验期,此模式的提出更为重视核心素养的渗透,因此在教学中要将提升学生个人能力和全面形成数学素养作为目标,并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予以实践,需要教师不断更新个人教法,对接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文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张晓兵.基于核心素养培育,构建绿色生态课堂[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3:111-112. [3]刘青山.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生态教学措施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2:149. [4]洪秋兰.基于信息化生态课堂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J].高考,2019,27:155. [5]曾庆清.浅谈信息化生态课堂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63:81. [6]黎明、魏有蓮.高中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学情境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5:41-44+129. [7]朱文浩.信息化生态课堂视角下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4:18-19. [8]王丹丹.研学型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