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晶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其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审美理念,更好地提升学生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其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但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小学美术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为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教育,在日常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培养更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美术作为一门充满着艺术魅力的学科,既可以有效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又能够陶冶人的高尚情操。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美术课堂越发引起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强化对小学美术教学的管理与重视,在此过程中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目标
美术通常指一种需要占据一定想象空间的且有着可视性的一门艺术。其主要通过借助物质媒介与传播方式,最终将作者所具有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传递给观赏者的一个过程。这其中需要将一定的抽象概念充分融入到现实生活,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感受生活美。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性格上较为活泼好动,乐于接触新鲜事物。为此,在这一阶段,在设计美术教学目标时,不应该将提高小学生自己的美术课学习成绩设定为具体的目标,而应该侧重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等,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意义,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其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二、美术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1.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兴趣被看作是一个人注意力的重要表现,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着一个人注意力的发展。通常来讲,如果一名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这说明其注意力相对低下。反之而言,其具有较强的注意力。通常来讲,具有高度注意力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学习速度也相对较快。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引导学生积极实践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可分为外部性学习兴趣、具体性学习兴趣等较为明显的特点,其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一定程度上来说有着较为明显的表现形式。这点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的表现尤为明显,而高年级的学生更加侧重于对知识内部间的联系。
3.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处于一定的萌芽学习阶段,这点与原始美术间的表现形式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之处。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对美术的学习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有时候在美术课堂上所呈现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可见,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对美术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
(一)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分析
1.学生因素
从教与学的关系上来说,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日积月累的能力,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来提高自身美术水平等,相比较而言有些不符合实际。受这种情况的影响,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往往会受到挫折,这进一步阻碍学生学习美术的质量与效率。
2.教师因素
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可见,对美术教师的要求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而言,专业水平更高。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美术素养的同时,不能够只凭自己的个人喜好来评价学生,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教学因素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完备的教学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因为教学基础设施与学生学习的兴趣紧密相关。此外,美术教学中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也影响着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二)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
1.提高学生创造性美术发散思维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等还未形成,认知水平相对有限,想要提高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就要增强课程的有趣性,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好奇心。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可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进一步推动课程的发展,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美术教学中,还应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还要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其对作品的见解,激发学生敢于并勇于大胆尝试。
2.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在日常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在进一步保证学生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将学生带到室外开展有针对性的艺术学生活动。必要时可以带着学生到优美的大自然中观山,在观赏优美的自然风景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眼前的风景进行素描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在对所看到的风景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同时,再让其作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这些优美的自然风景还可以作为学生日常手工课等的材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日常的课堂美术教学更加符合生活实际,更加便于学生学习。
四、结语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性格上较为活泼好动,乐于接触新鲜事物。为此,在这一阶段,在设计美术教学目标时,不应该将提高小学生自己的美术课学习成绩设定为具体的目标,而应该侧重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等。加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美术课堂越发引起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强化对小学美术教学的管理与重视,在此过程中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意义,以增强學生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姬.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2]王涛.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意性写生教学的思考.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
[3]苏鑫.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教育研究,2019(39).
[4]徐意.儿童眼中的美术世界——小学美术变体画教学模式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9(18).
[5]白洁.激发兴趣,收获精彩——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艺术评鉴,2019(17).
(木兰县利东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