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
摘 要:地理新课标强调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很多著名教育学家都主张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所探究的知识相联系,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以及促进三维目标整合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不足,叙述了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原则,并对中学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中学地理;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
引言:将生活引入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探索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缺乏学习兴趣即使学生很认真的听讲,也难以很好的掌握知识与应用知识,更无法积极主动的探索,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强调要以生活为中心开展教育活动,中学地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获取鲜活的知识。
一、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不足
首先是教学资源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方法落后,并未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一些优秀的地理教学资源并未充分应用于教学中。(二)教学设施配置比较差,硬件设施薄弱、仪器短缺,学校教育投入不足难以配全所需教学仪器,缺乏教学挂图地理模型、地理标本、地理图书室等,教师在备课时也只能依赖于教材,并无标本模型展示,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板书进行讲解学生被动记录,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自然低下。(三)教学缺乏完善管理,教师频繁更换,教师对教学用具并未妥善管理,致使教学用具损坏严重,有些地球仪被层层剥落,或者教师只是将教学仪器作为装饰品并未充分进行利用。(四)地理教学不被重视,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受到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很多学校都将数学、语文、英语学习作为重点封其为主科,由于地理学科所占分值较低被封为副科,教学不受重视,而且不但学生与家长存在这种观念,地理教师也会存在这种观念,种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分配出现严重失调现象,学生并不愿意花费较多时间学习地理,中学地理知识面比较广,学生通常学习新知却忘记旧知,基础越来越薄弱,久而久之丧失学习兴趣。而且学校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存在误区,在排课时通常地理课时较少,有些地理教师要带多个班级,学生与教师沟通不顺畅,教与学严重脱节,这些都影响着中学地理教学发展。(五)师资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职教师少,中学地理教学不受重视地理教师改行现象严重,有些学校都是聘用兼职地理教师,但兼职教师通常业务水平不高。2.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多是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并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未体现出地理学科的特色,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低下。而且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足,只是了解浅显内容,并未涉及到深刻理解,也没有理清教材的内部联系,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3.教研气氛不浓,很少开展教研活动,或者教研活动缺乏组织、监督机制,教研活动缺乏深度广度,教师缺乏教研精神,教研活动层次较低、质量低下等等都影响着教育水平的提高[1]。
二、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地理作为研究生活环境与空间的一个学科,其教学不能够脱离生活,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每一个因素都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要突出地理实践性。例如:在学习“亚洲”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亚洲地区人们的生活差异,如贝都因人、雅库特人、孟加拉人等在衣食住行方面存在的差别,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分析与理解自然环境对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存在生活中。
(二)趣味性原则,中学生好奇心强烈,注意力不集中,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一个目标是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生动的语言描述、有趣的生活现象都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要以问题为基础引发学生思考,或者利用精美图像使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图像世界,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视野,也可以利用谚语时事材料作为教学导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教学更加趣味化,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生活性原则,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然,树立正确的地理价世界观念,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以生活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够学有所获,地理教材是静态的但地理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生活中见到过的自然现象和听到的热点为切入点,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以致用。
(四)适合性原则,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情境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案例设计要为特定的教学对象所服务,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课程资源进行创设,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段、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创设[2]。
三、中学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一)创设综合性生活化情境
通过创设综合性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利用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表达能力,增强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相关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让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长江水文特征,通过对长江的地理条件分析、总结其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制约条件,提出治理措施,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假如同学们是一名水利工作人员,重要工作是考察长江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调查以及土地退化、生态环境破坏等人文地理条件调查,让学生从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方面分别阐述长江的利用情况,有些学生会回答到有利条件是具有丰富的水能和矿产资源,但其洪涝频发也是重要的制约条件。
然后教师再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建设水电站的话,在哪个河段建设最有利于水能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进行标示,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对长江流域条件有更好的认识。或者创设分角色体验生活情境,选择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企业家、居民开展小组讨论,对于企业家思考为什么要投資工业,结合长江的条件可以发展哪些工业,对于居民思考生活环境破坏对其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真正的参与到探究过程中[3]。
(二)创设生活热点情境与问题型生活情境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利用新闻资料进行课堂导入,如南北极考察、外星文明、厄尔尼诺自然知识等,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耳目一新。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具有生活气息的事物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西气东输、新能源开发等,或者结合近期发生的时事要闻设计综合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生活情境是应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情境,是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相关内容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结合教材示意图,为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1.让学生观察图中斜坡植被覆盖情况、观察所对应的三个烧杯中水的浑浊情况,思考水土流失与其有何联系。2.假设三个斜坡植被覆盖率相同,但降水强度不同,那么烧杯中的含沙量情况如何,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3.假设三个斜坡植被覆盖率以及降水强度都相同,但坡度大小存在差异,那么所对应的烧杯中含沙量又是如何,与水土流失有何关系。通过创设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水土流失原因,利用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或者教师也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哪些?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总结,通过创设这样问题型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4]。
(三)创设生活体验情境
中学地理新课标中规定要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重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构建开放型课堂,将教学延伸至生活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有所获,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体验情境,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例如:创设国旗下的演讲生活化教学情境,演讲主题为世界环境日,通过演讲活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创设拼图比赛生活化教学情境,给出特定地区的地图拼图,让学生进行拼图比赛,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位置知识。创设小品表演生活化教学情境,一个同学扮演长江说自己是黄河,另一个同学扮演黄河说自己才是黄河,通过小品表演活动加深学生对河流污染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观察地理现象,有些抽象的地理知识可以应用生活实例进行模拟再现。
例如:在学习“季风气候”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生活体验情境: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海滩游玩时的感受,在阳光充足的中午,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其与海水感受到温度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到了夜晚再将沙滩与海水温度进行对比会存在怎样的差异,通过创设生活化体验情境既可以突破重难点学习,又能够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在学习其他有关气候知识时就会格外轻松[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对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组织及设计有了明确要求,将生活情境引入教学中,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知识,而且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综合性生活化情境与生活热点情境,创设问题生活情境与生活体验情境,使学生在生活教学中掌握地理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少燕.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89.
[2]陈长宽.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的策略探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62.
[3]王雯越、于红博.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4):146-148+151.
[4]陈贞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微[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4):58-59.
[5]李玉華.浅谈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初中地理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