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种植 魅力无穷

2021-09-10 04:09巢小霞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2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

巢小霞

【摘要】种植是孩子们实践、探索的好活动,它为孩子们展现了大自然的本色,激发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种植活动,指的是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亲身参与,体验并感知播种、栽培和收获,在整个过程中拉近自己和大自然的距离,激发种植的兴趣,发展自身的能力。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而种植活动,它具有课程教学和个别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结合我园地处农村的特点,利用身边的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种植的环境,获得美的体验;走进大自然,感知生命的奇迹;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点拨指导;酿出“神奇”作品,加强活动延伸。

【关键词】幼儿园种植活动;乡土资源;组织开展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部分幼儿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不认识禾苗,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懂得植物的名称等现象十分普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装着一颗美的种子。”美国一位教育家也说过:“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种植活动这一优势,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与游戏,陶冶幼儿的性情,开拓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幼儿各方面成长。幼儿本身就具有爱玩的天性,种植活动能让幼儿在自由的活动中,体会大自然的馈赠,解放孩子的天性,借最佳的親身体验舒展自己内在的情感,获得教育意义上的功效。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种植活动时,结合儿童的成长特点和种植特征,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实现自身和谐发展,更好地促进幼儿智力、审美和心灵健康发展。

一、创设种植的环境,获得美的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非常重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对园内环境进行统筹安排、精心设计、艺术布置,通过种植活动环境的创设,把美育渗透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为幼儿创设充满乡土气息和童真童趣,能让幼儿开阔眼界和自由想象的开放环境。

1、充满田园乡色的种植大环境

幼儿天性爱美,我们选择了几种乡土材料来布置种植园的环境,主要以瓦片、树枝、竹条、石子来装点种植园里的环境。我们把教学楼后面的空地一块空地开辟出来,用于种植活动的开展。在进行场地划分时我们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幼儿观察需要,各班根据种植的品种用大木块设计一块属于自己班级特色的标志牌。走进种植园,仿佛走进田园乡色的世界:种植园的外围用树枝和竹条交错穿插着的栏栅,用橙黄、浅黄、果绿色、粉红色相间的色彩图案配以点缀,种植园地用一块块的鹅卵石子铺满,色彩鲜明调和的彩绘瓦片作品穿插其中,让幼儿时刻融入艺术的世界里,给幼儿美的视觉享受。既激发了孩子对种植的欲望,又让孩子体验到了种植的喜悦感和成就感。种植园里的乡土气息时刻融入美的世界里,获得美的体验。

2、充满乡土特色的班级种植区域环境

各年龄班结合乡土特色在班级种植区域环境的布置中,我们在立足于儿童化、乡土化和教育性原则的基础上,更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创设一个充满乡土特色的班级种植区域环境。如在班级乡土特色的环境创设中,有的班级以“竹”为班级特色进行创设,在种植区域里,他们班的“花盆”都是用“竹筒”来取代。孩子们通过想象与创造,利用竹条、竹片、竹圈、石头、树枝条、木块、竹筒、竹块、竹壳、石头、泥巴、叶子、豆子、葫芦……等等的乡土资源来表现美、展示美、创造美,让班级的种植区域环境变得更加生动、多彩、充满生机,体现个性化的班级种植区域环境。

二、走进大自然,感知生命的奇迹。

幼儿生活中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对幼儿而言,来自现实生活并且经过亲身体验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知觉刺激有效得多。大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因此,我们常常通过散步、参观、郊游等活动,让家长们带领孩子们欣赏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近郊的农田及水果蔬菜市场,让孩子与花草树木对话,学习捕捉事物的个性美、充分感受色彩丰富和美,感知生命的奇迹,认识自然环境,从中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体验发现和探究的快乐。提升大自然的感知,激发幼儿对种植的兴趣,帮助有积累丰富认知方面的经验,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种植的激情。例如在带领幼儿在园内散步时,幼儿对随风飘来飘去的各种叶子的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搜集有关种植的资料,让幼儿对种植更深刻的了解,并产生对种植的向往。

三、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点拨指导。

种植活动这个过程是非常的奇妙,它们所显示的是一种对世界的生命认识。相对于其他的活动,种植更具有生命力、成就感和亲切感,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鲜感和愉悦的视觉享受,更因为它包含了孩子自己的辛勤劳作和喜怒哀乐,随性而至却又魅力无限。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个体智力发展的方向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因而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遵循幼儿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教育手段,使每个幼儿的各项能力都发挥出来。其观点为教师及采用适宜的指导策略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如: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种植,因为各年龄的幼儿发展需要也不同,我们为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指导目标和种植种类也相对不一样。小班主要以一些常见的或幼儿自己吃过的且低矮的蔬菜为主,如茄子、萝卜、土豆等,种植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小班幼儿刚开始接触种植时,我们老师先提前犁好地,挖好小坑,然后让孩子亲手把种子放进去泥土坑里,最后把泥土盖好坑,对种子进行浇水施肥。中班主要以常见的粮食作物为主,如番薯。玉米、水稻等,种植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老师积极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如一人负责挖坑,一人负责播种,一人负责盖土。而大班主要以一些常见的生长相对高的蔬菜为主,如豆角、荷兰豆、丝瓜等,种植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豆角种子发芽时,孩子们发现苗苗长得多的地方,豆角就会长得比较细长;而长得少的地方,豆角就会有长得粗壮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在这种对比性的种植环境中,发现种植密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种植活动中支持和引导幼儿感受生命、创造生命,能促进各年龄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在开展种植活动中,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重视并鼓励幼儿亲身体验和亲手操作活动,真正反映幼儿种植活动的发展轨迹。当然,顺其自然的同时,也要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点拨”幼儿,使其能大胆操作、大胆种植,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种植技能知识。

四、酿出神奇“作品”,加强活动延伸。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是其自我意识发展、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3—6岁的幼儿而言,他们好奇、好动天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说明”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这一学习特点是由其年龄特征、人格特征、所持经验的特征等所决定的。《指南》强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让一个持续的种植活动过程不乏味,而且还有发酵,酿出神奇的“作品”,就要加强活动延伸。种植不但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科学性活动,更是一门能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的活动。当孩子去欣赏自己的神奇“作品”的时候,每次都会有不同的发现,而每一次发现都会让孩子们有不同的感叹:“蒜头起苗苗啦” “蚕豆开花了,像一只只花蝴蝶”“椰菜长得像钱包一样,太神奇了”……一个个神奇的“作品”引入眼帘,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收获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摘、挖、刨等多种收获方式,丰富了有关植物的种植知识和种植经验技能,而且学会了合作,体验到了种植的快乐。同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生成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如将孩子们种植物的根、茎、叶、花、壳、皮、籽等清洁消毒,分类整理到班级活动区域,孩子根据自己操作的需要随时取用。如:

种植活动是一种实践和参与,同时也有着体验与学习。孩子们在与材料的学习互动中,实现了主动发展。幼儿种植活动能够充分培养幼儿的经验和创造能力,体会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生命的奇迹,品味收获的喜悦,快乐种植,幸福成长。这样,在不断有新发现、新难度出现的后续活动中,幼儿进行着有序的发现、探索和创作,这要归于种植活动延伸的不断加强注入。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可以提升孩子对自然文化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在孩子心中树立孩子自然环境的概念,促进孩子身心更加健康的成长。让我们秉承一颗热忱、开放的心,让孩子时时处处爱护自然、爱护生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点拨指导,引进新的美术要素,走进种植、魅力无穷,用他们的童心去种植心中美好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263—288.

〔2〕许狄.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7.

〔3〕吕平仙,吴建芬.如何構建有效的幼儿园班本种植活动[J].才智,2019:21.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67.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巧用乡土资源创特色幼儿游戏活动探讨
让文字鲜活起来
巧借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研究
激发农村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乡土资源给力生动思品课堂
试论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