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高萍
摘 要:从营造乐于玩耍的户外体育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参与活动兴趣;丰富乐于学习的户外体育活动器材,最大限度地利用乡土资源;启发乐于成长的户外体育活动玩法,丰富园本课程的实践内容三方面,研究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愉快成长的实践,以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乡土资源;体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8-0062-01
一、营造乐于玩耍的户外体育活动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搭建适宜的活动场地,激发活动兴趣
幼儿园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对原有场地进行改造:设置谜道和不同标志,使幼儿能够按照走跑跳的要求走出来;利用旧轮胎搭建平衡木,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将闲置的花圃改造成多功能区,发挥不同的作用;在进门的路上画上各种线条作为园区指路向导;门厅走廊悬挂小玩具,让幼儿拍打,发展上下肢动作;院墙壁上画上各种运动造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门厅四壁粘贴幼儿平时参与体育活动的剪影,每天来园时幼儿都竞相寻找自己的身影。
2. 创设区域运动环境,积极参与探索
根据幼儿身体活动的基本技能发展要求并结合园内场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园区划分为不同的运动区(平衡区、球类区、钻爬区、投掷区等),同时提供不同的活动器材,让幼儿自主选择,进行自由分散活动。例如,在投掷区,幼儿利用草飞镖、布沙包练习;在钻爬区,利用草垫、纸盒手掌、蛇皮袋山洞练习;在跑跳区,幼儿用PVC棒摆放成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模仿跳练习。
二、丰富乐于学习的户外体育活动器材,最大限度地利用乡土资源
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有利于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而体育器械则是幼儿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但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农村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器材相对比较匮乏,因此,可以巧妙地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和其他活动方式来弥补这一不足。
1. 废物利用,弥补器械的不足
日常工作中,教师可以留心收集废旧自然物品,用来制作体育活动器具,以弥补体育活动器材的不足。木头、竹子、草、蛇皮袋、纸盒等都是天然的运动材料,经过教师和幼儿共同的加工制作,就会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器材。这些材料制成的器材在体育活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如易拉罐、竹子可以做行走的高跷;草圈可以用来滚动和跳跃;饮料瓶做可以成保龄球;将蛇皮袋套在身上,可以练习袋鼠跳;布条、可乐瓶可以用来做飞镖。
2. 共享乡土资源,家长助力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园的许多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例如,将渔网的四角拉起可以进行“拉鱼”的游戏,既能训练幼儿跑的动作,也可以使幼儿体验到家长劳作的不易。这些材料虽不精美,但却是幼儿所熟悉的,而且幼儿也特别喜欢家长做的玩具,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情感。
3. 本土化的民间体育游戏
在园区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也是不错的方法。民间体育游戏对器材的要求相对要简单些,甚至不需要使用体育器械也能够开展活动。例如,在“占山头”游戏中,报纸是唯一的道具,把报纸从整张到一半再到四分之一,再逐渐变小,几个幼儿兴奋地围着单脚站立,体会着游戏的乐趣。“两人三足”游戏用到的活动道具也不多,只需要用绳子将脚绑住即可,待幼儿学会协调后,再逐渐加大难度,让其绕着障碍物或在平衡木上移动。
三、启发乐于成长的户外体育活动玩法,丰富园本课程的实践内容
1. 鼓励幼儿主动尝试,由高控制变为幼儿自主活动
教师在日常活动教学中,应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去尝试,弱化教师的控制力度。在大班“小猴探宝“的活动中,教师在布置好环境并交代规则后,并没有按照以往既定的过程来开展活动,而是让幼儿自行利用手中的布条拼放图像,尝试不同的跳法。通过此种方式,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每个幼儿都很开心,活动任务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
2. 关注活动中的幼儿,由走热闹到形成科学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创设出不同的游戏情境,并进行科学的活动指导。如在“小兔采蘑菇”活动时,教师在明确主题和游戏规则后,在活动中增加了情境,并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进行了分组,能力差的从轮胎上走过去,能力强的从梯子走过去,待幼儿能够大胆探索新的玩法后,再将小组合并。在此过程中,幼儿既掌握了各种技能,同时也感到了快乐与满足。
3. 体验多种玩法,在探索中获得乐趣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对器械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在教会幼儿一般玩法后,可以启发引导幼儿开发新玩法,而且一旦发现新的玩法,便让幼儿介绍给同伴,培养幼儿的互助和共享精神。例如,幼儿会发现草圈不仅可以当飞镖玩,还可以在地上滚着玩,这种一物多玩的形式,能让幼儿自由选择,结伴共玩,给予了幼儿更多的主动权。
四、结束语
挖掘农村资源,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是教师从现实需要出发,立足幼儿园实际而开展的活动。同时,以游戏为主,开展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让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既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武建芬.幼儿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的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08(05).
[2]金雅敏,杨卫红.幼儿区域化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上海教育科研,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