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
摘要:随着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被突显出来,学校应加强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体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本文主要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一些观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展开讨论,达到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的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前言:
核心素养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而形成的,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上的概念理论知识,更应通过知识点的学习,促使学生自我形成核心素养。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的内容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设计与时俱进的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利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更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一、教师发挥带头作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教师一起度过的,所以教师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那么,通过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就更能让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在法治与道德课的教学中,我经常会给同学讲述我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事,以及我自己经历的事所收获到的感悟,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学习《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七课的第二框“爱在家人间”这一课时,我就给学生讲述我在青春期时与父母的故事,和父母之间的点滴。有我的父亲每天风雨无阻送我到校、接我放学,还有我的母亲每天在我到家前就准备好了一桌子可口的饭菜。但是我也会和父母产生矛盾,但只需要回忆和父母间的温暖点滴,就能让我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爱。接着我让同学们一起回忆他们与父母的故事,他们与父母也有温暖的点滴和不时的矛盾。我让他们在面对矛盾时也学着和我一样回忆与家人之间的温暖点滴,感受和家人之间的爱,所有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通过给同学们讲述我自身的故事从而让同学们学习处理家人矛盾,与家人和谐相处的方式,最大化地引领学生利用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培养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二、灵活教学,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培养核心素养融入课堂
在以往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教师迫于教学指标的压力,往往都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有一定的成效,但却会极大地抑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性,甚至相反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作用。因此,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我们应该采用更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设计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的教学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有所收获。
例如,在学习《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三课的第一框“认识自己”时,我在课程的导入中,引入寓言故事《动物比大》,通过情景故事的引入,配以声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尽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在故事结束后立即提问学生,“青蛙为什么会死,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同学们还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没有立即想到答案,接着我把答案告诉他们,并引入这一课同学们需要学习的主题内容——“我们要认识自己”。通过故事情境引出新课内容,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在课堂的开展中,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表达他们的观点、提出他们的疑问,让学生从被动式学习方式转变成以学生自我为主式的学习,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开发课外实践活动,深层次理解核心素养的含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但最终学生还是需要回归生活,走进社会,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够算是真正的掌握知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也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那么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拘于课堂内的教学,更多的拓展課堂内容,课堂外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同学们将我们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让生活中的人和事感染、熏陶他们的情感,鼓励学生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记录自己的收获和心得,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悟,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合理运用,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本真,回归社会本真。
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课第二框“维护秩序”之后,设计了一个课后的行为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去当一次小小志愿者,在家长的陪同下,指导在红绿灯下过马路的行人,让过马路的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并在实践活动完成后,记录下自己在实践中的感受以及心得,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他们此次实践后的感悟和收获,让他们真正懂得交通安全秩序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实践能力,更能调动他们对课堂的积极性,更能培养他们承担责任、奉献社会等核心素养。陶行知老先生早在十几年前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在这个自我实践过程中,我们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在生活中 让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得到感染和熏陶,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从而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结:
综合以上所述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教师应以身作则,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教师学会灵活教学,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发掘更多有趣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更好的利用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开展拓展课堂的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贯彻教育与发展相结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碧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20,(3):90.
[2]摆雅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2):207.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