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骞
摘 要:乡村学校受地域和环境影响,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提升作文水平,提高语文分数迫在眉睫,以课本经典美文为灵魂,以乡土文化资源为土壤,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和写作,写出身边的人和事,积累作文素材,传播乡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经典;乡土;写作;提升
作文写作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让学生能否获得高分的一个必要途径。学生的平时作文写作中,要求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写作心态,还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灵活的文字处理能力。
受地域的限制,现阶段农村学校高中作文教学依然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作文教学长期形成的死板模式化严重,老师常常一遍遍的讲述,一篇篇的训练,但是学生的作文水平依然提不高,学生平时写作中存在敷衍了事,应付老师的现象很严重。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迫在眉睫。这几年高考作文涉及面广,很多学生没办法去设身处地感受时代的变迁,考场上往往面对作文束手无策,很失公平。没办法用想象去代替实践,只有把经典之作的阅读和厚重而深远的乡土文学结合起来,为写作找到更好的素材,才能提升作文水平,乡村教师也要勇于去实践,把自己生存的这块土地的文化更好的发挥出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制定适合学情的教学目标和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训练,改变学生对写作惯有的思维模式,用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喜爱写作,提升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一、从课本入手,注重经典美文选择,从经典找素材,消除学生对写作的倦怠心理
见世面和知识面有限,农村学生在拿到作文素材后往往无所适从,无话可写已经成为常态,教师的教也形成固定模式,往往利用第一节课讲评上一次作文,第二节课留给学生完成作文,这种模式不但没有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反而让学生厌倦写作。教师的教没有明确的思路和目标。教师尝试从课本中所学经典美文入手,通过对经典美文的学习让学生从灵魂深处产生共鸣,内心储藏无穷的思想和情感力量,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智慧、写作水平和技能,也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选择课本中的经典美文要有针对性,教师的目标越明确,学生的吸收效果越突出,必须明确经典中的哪些方面能对写作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如构思立意角度,语言表达和写作顺序,还是表现手法和思想精髓方面等,学会写作运用。比如《诗经》让学生学得“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古都的秋》让学生学习如何记叙和写景;《廉颇蔺相如列传》让学生拥有爱国思想和爱国情怀,在国家遭遇危机时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感;《陈情表》懂得“孝”这一美德。回族里《圣训》也有“孝”文化,先知穆罕默德说:“天堂在母亲脚下,如果得不到母亲的宽容即使‘长年封斋,日夜礼拜’,天堂也会与他绝缘。”这显示了对伊斯兰妇女的尊重。通过不同民族对“孝”的理解,在生活中践行孝道,珍惜亲情,懂得感恩。《劝学》明白学不已,善假物,用心的道理;《赤壁赋》培养乐观与壮志的气质与精神;《沁园春·长沙》懂得爱国与拼搏重要性;《荆轲刺秦王》知晓命运与时代的关系等等,可以让学生找到很多写作素材,写记叙文时能选择好写作角度,写人物时能体现人物个性,能触动读者心灵,写故事时能掀起波澜,同时也为议论文写作找到论据。学会论证方式,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以经典美文为示范,这样学生不至于拿到素材无处下手,反而让他们对写作提起了兴趣。
二、结合乡土资源,写身边的人和事,体现当地风土人情,积累写作素材。
(一)关注本地乡土文化,以民俗入手,写出地方风土人情
学生平时的写作中学生很少关注本地乡土文化,也很少有乡土文化融入作文的概念,作文显得干瘪,枯燥,教师要提升学生写乡土文化的兴趣,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乡土文化进行思考和整理,比如可以先从民俗入手,宁夏是个回族聚居地,课堂上不乏回族同学,同样是过年,汉族的过年除了贴对联、贴窗花、放鞭炮、吃饺子还有哪些习俗,回族的“开斋节”和汉族的过年意义相同,方式不同,饮食方式,祝福不同等都不同,具有宗教信仰的差异性,让回族同学讲述他们的习俗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可以就同学了解的其他民族习俗进行分享和交流,在交流中学会解读,学会分析,也可以专门设计一节民俗作文课,让学生通过写作,加深对不同民俗的印象。就所认识的民俗写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既能让学生找到写作的乐趣,也能达到文化的传承。
(二)依托乡土文学,写身边的人和事,让写出来的作文真实感强
农村学生没有办法去感受外面时代的变迁,作文写作要么“无炊无米”,要么就是“有炊无米”,写作文往往是凑字数,完任务,写上来的作品大而空,无任何内涵,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提升作文写作水平,先从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起,通过写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出这一方水土养育下的风土人情,宁夏固原隆德县地处偏远山区,贫瘠的土地和落后的经济阻隔了和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为了更好的积累写作素材,教师根据初高中所学的乡土篇目,让学生借鉴写作,比如初中学过的鲁迅的《故乡》关于闰土的描写,采用的就是“以景写人”的方式,课文中写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通过“以景写人”的方式,少年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鲁迅在《祝福》中分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第一次:顺着眼。第二次: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以前精神了。第三次:只是那眼珠子间或一轮),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生动细腻的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高中篇目中学过的乡土作品如沈从文的《边城》,翠翠是美和爱的化身,文章体现了人情美、人性美,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仿写,写熟悉的景,熟悉的人和事,把身边能够体现人性美的事迹写进自己的作品中,比如学生作品《爷爷的旱烟袋》,学生以朴素的笔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爷爷的旱烟袋,通过奶奶给爷爷做旱烟袋,爷爷用旱烟袋及旱烟袋不离身的过程以及爷爷“吧唧吧唧”抽旱烟时烟丝叶火红的亮点,表达了爷爷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对我的期望。末尾处通过写收获的季节里爷爷坐在门墩上享受旱烟的情景,写出了生活在隆德县这方水土下最朴实的庄稼人的淳朴,善良。贫困并没有压倒他们,而是给予了他们和天斗,和自然斗的勇气和毅力,体现出了这块贫瘠土地上像爷爷一樣的千千万万的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品质。通过写熟悉的人和事,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关注生活,思维就会开阔,创作就有了灵气,有地方特色和地域风情,同时也传承了地方特色文化。
三、搭建阅读平台,拓展视野,作文向生活靠拢
中学生的写作不应该是功利性的,而是展现他们的个性,让他们以个性飞扬的方式找到写作的乐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展现个性。闭塞的乡村学校,死板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写作,学生作文很难突破,语文成绩也就很难有提升。互联网的推广和应用,为乡村学生搭建了阅读平台,也拓展了视野,让学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平时的作文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观看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也可以带学生去阅览室,让他们根据个人喜好去阅读,推荐学生读本土作家马金莲的《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学生读的过程感觉就是在读自己的故事,每一个生活细节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一般,通过阅读,感受家乡的历史,自然风物。
四、依托经典和乡土的契合点,肯定个性化写作
不论读经典作品还是乡土作品,都在潜移默化拓宽学生视野,有了素材积累,才能有个性化的写作产生,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有读书笔记,不能对所读作品“走马观花”。通过摘抄,列提纲,写感想,重想象等方式,把平时的阅读积累运用到写作中,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目的。经典是写作的灵魂,乡土是写作土壤。在学习完《古都的秋》后,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篇家乡美景的作文,通过写作,批阅,评价,一些优秀作文随机产出,比如《老巷》,开头学生写老巷像一位鹤发老人,饱含沧桑之美,紧接着根据自己转老巷,写出老巷经过岁月洗礼后的模样及自己的感悟,“巷子里的老房子大部分留存着斑驳的历史的痕迹,干涸的老井、暴露在外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根、古钟、马厩在斑驳的树影下静静的,时间在此刻似乎被放慢了。夏日的燥热的阳光透过树影悠闲的洒下来,那逍遥自在的模样几千年未曾变过,老巷中的阳光永远也不燥热,它永远柔柔的,像是陈年老酒很淡,却很醇,浅浅的斟在墙面上顽强生长出来的绿苔藓开出的小花上,微风吹过,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面而来,弥漫在空气里,细嗅,心头如有万千落花叩击心门。伴随着鸟儿清脆的叫声,你可以看見那一只只小雀儿悠闲的挺着胸脯站在围墙上、老树上……”让来过老巷的人感同身受,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热爱和记挂,让写作向生活靠拢,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再比如《昭君的选择》,学生打破对作品的思维常规,以个性化解读进行创作“昭君出塞,最终留给世人的是她的一座青冢以及人们的无限遐思,“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能出塞的少女,但是却错解了昭君当年心灵深处真正的选择。只身出塞心赴远方,寻一方广阔之地,给自己身心一些自由选择,远离宫廷心无外忧,这正如昭君之选。和亲只是心灵为生命作的选择。学生在进行写作时通过自己个性化解读,让作文有特色,有创造性。“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个性飞扬的写作不仅体现了语文这门课要学“活”用“活”的特色,也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乐趣。
通过对经典美文的个性化解读,依托本地乡土资源,从二者中找到写作的契合点,让学生觉得经典不是高不可攀,乡土也不是一文不值,从而达到积累素材、提升写作能力、增强语文素养、增加文化内涵的目标。使乡土文化得以传扬、保护、继承、并创新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冯为民.《语文微探究教学与批判性思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6年第4期
[2]王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5(04):104-109众:
本文系宁夏固原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如何结合经典作品和乡土文学的契合点提升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探究”研究成果。课题序号: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