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游戏的主要方式,能够为幼儿营造多样化、多功能、多色彩的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区域、活动的内容、投放的材料及互动的同伴,进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教师依据自己的观察,及时调整幼儿活动,进而在保证活动适宜性与有效性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为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对其进行更适宜的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活动;观察能力;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1-0093-02
引 言
教师的观察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不再逐一引导幼儿。教师将区域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幼儿,仅通过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全面、深入地感知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状况、行为表现、兴趣爱好及思维特点等,进而依据观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对接幼儿的成长[1]。
一、明晰观察的内容
区域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仅作为组织者与参与者,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不断成长的空间,使其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需要具备一双慧眼,以更好地察觉幼儿能力的提升点[2]。教师首先应明晰要观察的内容,换言之,观察要有目标,不是盲目、随意的。
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认知能力,有的幼儿接受能力强,有的幼儿接受能力弱,这是由于幼儿的生活环境不同造成的[3]。比如,在自然角的活动中,有的幼儿能快速说出自然角内植物的名称,能够指出哪个是玫瑰,哪个是月季,哪个是荷花;有的幼儿则说不出来。教师应通过观察感知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进而调整活动方案。教师应结合观察结果,将班内的幼儿根据认知能力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教师还要观察幼儿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幼儿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也是教师应关注的重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的观察能为环境的营造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哪些幼儿喜欢交流,哪些幼儿较少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观察幼儿说了什么内容,会交流哪些话题,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展现出哪些特点。观察幼儿的语言能力,要求教师聚焦幼儿的嘴巴,发现他们口中的神奇世界。观察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会发现,每位幼儿其实都具备一定的语言天赋,只是教师没能破解其中的“密码”,没能找到教育幼儿的最佳方法。
毫无疑问,教师还能观察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是天生的表演家,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显现出当时的心情[4]。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幼儿的表情,并解读幼儿的表情。观察幼儿的情感发展就能了解每位幼儿在课堂上的心路历程,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感受,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要成为促进幼儿情感发展的能手,要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以上三个方面是教师需要观察的主要内容,当然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进而做到精准观察、精准施教。
二、观察幼儿的方法与策略
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能根据幼儿的行为,了解其背后的认知、能力与情感等[5]。因此,对幼儿教师而言,具备一定的观察方法与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关注兴趣点,做好引导
教师在观察幼儿时要注意其兴趣点,成为幼儿兴趣的培养者与助推者。教师难以了解班上的每位幼儿,需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爱好,深入挖掘幼儿的爱好,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6]。
在一次绘本阅读课上,教师发现几名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将目光聚焦在桌子下面,原来他们正在玩小汽车。几名幼儿玩得津津有味,几乎忘记了教师的存在。很明显,这几名幼儿的兴趣不在绘本阅读上,而是在玩汽车上。因此,教师调整了绘本内容,将《铃木守的车世界》《汽车嘟嘟嘟》《坐电车出发》《小人儿帮手》等绘本放入幼儿的书架,在激发幼儿原有兴趣的同时,提高其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在建构区开展了一次搭建小汽车的游戏活动。幼儿用废弃的纸箱子做车厢,用饮料瓶做轮胎,再用积木搭建高速公路。幼儿的兴致很浓,玩得很投入,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教师将观察的重点放在幼儿的兴趣上,就能深入了解其内在需求,从而深入挖掘幼儿的潜力。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幼儿,不能强制干涉幼儿的行为,而要顺应幼儿兴趣的发展。
四、关注困惑点,提供帮助
幼儿的生活经历有限,认知能力不足,在区域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幼儿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其参与游戏的心情及相关能力的发展。但大多数幼儿较为胆小,不善于表达,不会主动将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這便需要教师认真观察,了解幼儿的困惑点,及时为幼儿答疑解惑。
在一次绘本阅读中,几名幼儿在争抢同一个绘本,最后绘本被撕坏,幼儿伤心地哭了。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应立刻安抚幼儿,接着教育幼儿要懂得谦让。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了解幼儿哭泣的原因,对比幼儿类似的行为,找到幼儿的疑惑。很明显,幼儿哭泣的原因是绘本被撕坏了。教师与幼儿用胶带贴好了绘本,让幼儿不再难过。
幼儿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教师的帮助要有一定的目标与方向,确保幼儿能够更好地成长。教师应在幼儿真正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剥夺幼儿亲自体验的机会。教师应通过观察精准地感知幼儿的需要,教师需要在观察中不断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五、关注差异点,做好辅导
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空间,促进每位幼儿天性的发展。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将目光投射到每位幼儿身上。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观察那些表现积极的幼儿,而要观察每位幼儿,尤其要观察他们之间的差异。每位幼儿都是天使,他们在活动中表现不同,只是因为他们对游戏的理解不同,对游戏的感知不同。教师要客观看待幼儿之间的差异,做好各方面辅导,让不同的幼儿在游戏中享受同样的阳光。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认识什么是长度,进而对具体事物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幼儿忙着测量一条小路的宽,他们有的说,宽是5件外套连接起来的长度;有的说路是3个拖把的长度。每位幼儿都在忙碌着,珊珊却坐在地上一动不动,既不动手测量,也不与其他幼儿交流。观察到这一现象,教师开始思考:是不是珊珊没有测量工具呢?教师悄悄在材料区投放了一根小木棍,只见珊珊拿起木棍独自量了起来。教师对珊珊的辅导仅仅是提供了一根小木棍,这是教师细心观察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不同之处,不断思考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而给予幼儿适当的辅导,让幼儿享受活动的乐趣。
结 语
区域活动能够带给幼儿欢笑,也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观察能给幼儿的成长插上翅膀,让成长的天空更辽阔、高远。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用心观察,了解幼儿的一举一动;用情观察,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用智慧观察,掌握幼儿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
[参考文献]
秦旭芳,江艳.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特点及其提升策略研究[J].幼儿教育,2017(33):39-43.
叶小红.走向视域融合: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学前教育,2017(06):43-46.
朱萌萌.教师专业发展视阈下幼儿教师观察行为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10):63-66+79.
钱文琴.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2020(25):12-13.
钱璐珂.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能力提升行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0.
竇连芳.游戏活动中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09):80-82.
作者简介:曹梅(1982.11-),女,江苏海安人,本科学历,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用孩子的视角解读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