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素娟
摘 要:小学教育是人生价值观的启蒙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今后的人生价值观导向。《道德与法治》承担着提升学生品德,引领人生价值观导向的重要任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使用,这门课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立德树人?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这就要求义务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仅要有机地融合到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等学科,还要把思政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朝着价值观端正、知识丰富、能力全面这一正确的目标奋进。结合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小学《道德与法制》如何做到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
一、借生活,满足道德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这就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事实告诉我们,生活就像一本无字之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你会觉得她处处是学问:让你懂得怎样做人?让你明白怎样深入认识周边的事物等。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我深入挖掘生活作为教学资源,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时,我先在幻灯上播放《塑料袋漂流记》的故事,故事里有工厂加工塑料袋的简单流程,有在集市、商城等被派上场的场面,有被丢在小区的垃圾桶,有被风吹起到处飞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这些袋子最终会漂流到那些地方呢?张生:塑料袋漂流也许会漂流到田野,影响田地里的植物吸收营养和水分;陆生:会漂流到惠州东江,东江水质慢慢的被污染;李生:会漂流到大海,大海的鱼虾会被堵塞喉管,导致死亡。是啊,塑料垃圾危害性这么大,我们生活又离不开塑料,我们该如何做呢?小组合作探究,举手发言:减少塑料袋的利用,用环保袋;用竹篮来装东西;多种树,增加绿色;少开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以生活现象作为教学的引子,用故事的形式展示,吸引学生的兴趣,寓道德教育于活动之中,思想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生活热点话题也可以进入课堂。如,针对新闻上比较火的一个“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话题,我组织学生举行一场小小辩论赛。我首先了解学生的基本观点,然后将小学生分为甲乙双方,甲方认为该扶,乙方认为不该扶,随后让他们进行辩论并阐述自己的理由。一番唇枪舌战之后,学生感悟到,当我们碰见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时,我们就要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们。同时,我们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防止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通过这样的课堂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地思考和讨论,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果,价值观导向就融合在课堂讨论之中,不用老师过多地说教。
创设典型的教学环境,将生活情景带入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满足学生道德成长。
二、借文本,营造道德氛围
文本是师生开展课堂对话的有效纽带,是教师走进学生生活及其内心世界的链接桥梁。由此,书本中蕴含着的教学的指引方法,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话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的方案,为学生展开讨论、思考等提供了鲜明的学习导向。在五年级第一单元面对成长的新问题《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一课时,学生通过预习《课余生活我选择》中的活动园后,提出了许多困惑,需要我和学生为他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我借助文本中的三个片段——跳蚤市场、小小集邮员、小研究《焚烧秸秆对环境的危害》与学生分享,通过分享,学生明白了丰富的课余生活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更能解决他们自己的困惑,学会选择,学会沟通,从而激发他们关爱社会,热爱祖国,体现从小要有时代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材文本构成了对话的关系。教师在与教材文本对话时,应注意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学生与教材文本对话时,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能正确包容学生对文本产生的各种想法,让师生对教材的情感体会进入思想教育、情感升华的更高境界,营造正向的道德氛围。
三、借活动,落实法制教育
教学是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师认真组织和开展活动,将法制教育渗透在活动中。如 “雅学灵动 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品牌活动。主要分:“乐雅红领巾”,“美雅红领巾”,“香雅红领巾”。“乐雅红领巾”以乐观向上的品格教育为主线,通过学校周边的文化公园和校园的优雅环境、惠州地方特色李家拳和唱客家山歌等活动,引导队员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雅红领巾”,以美好品格、高雅气质为主线,通过模拟小法庭,学习法官的措辞、法官的威严、熟悉法律条文,懂得法是一种社会性的约束行为规范,能指引社会人走向自然规范,走向合理公平的竞争,从而进一步认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拒绝诱惑,远离危险行为》、《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交通安全你我他》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很快就学懂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仅直接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还能诱发不良行为,导致犯罪,受到法律制裁。从而发现法律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不同门类的法律其实离自己很近。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深刻体会、理解相关法律知识,培养了美好积极向上向善的品格。“香雅红领巾”,是通过“为贫困小学生送爱心”、“为老师送祝福”、“为父母做一件事”、“为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做一道菜”、“写一手好字”、“读一本好书”等展示活动,培养队员自主管理意识,懂得自律,更让他们体验到“梅花香自苦寒来”,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是有规则、有节制的,从而真正做到“人香慧雅”,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此外,我还安排学生观看电视节目《道德观察》《法治在线》等法制节目,让学生对焦点问题进行辩驳,让真理越辩越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还带领同学们浏览路边的宣传栏,听法官讲宪法知识,去书店购买宪法图书,老师准备宪法文本供学生传阅,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通过开设有层次、多样化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劳动、爱家乡等“三爱”教育以及感恩、法制、理想等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陶冶道德情操,升华思想,立德树人。
作为新形势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授模式,研究新教材,新學情,做到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营造乐学乐思的课堂氛围,肩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守法、懂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
(作者单位:惠州市新湖小学,广东 惠州 5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