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与自媒体融合:音乐生德育路径新探

2021-09-10 07:22王欣然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育策略好声音自媒体

摘要: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具有自主性、时代性、开放性的特点。自媒体依托网络平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作为高校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音乐类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高校德育将自媒体的传播特点与音乐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相结合,将传播正能量的“好声音”与自媒体相融合,能切实优化音乐类大学生德育效果。

关键词:自媒体;“好声音”;音乐类大学生;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5-0234-02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快速发展,这种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时代特征,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运用。与其他学科大学生相比,音乐类大学生因专业特殊性,在思想、个性、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点,因此其德育工作也有特殊要求。本文在对音乐类学生、思政工作者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将自媒体与“好声音”——即传播正能量的音乐作品相结合,提升音乐类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自媒体的特性及其对大学生德育的作用

(一)自媒体的特性

自媒体又称个人媒体,于2003年7月由美国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首次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出,其内涵是“带有私人、平民、普泛、自主等特征的传播者,他们通过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1]。自媒体包括微信、博客、QQ、贴吧、论坛等网络社区,这种私人化、平民化的互通方式已成为如今日常交流的重要手段,并显现出自主化与个性化、即时性与简便性、开放性与交互性等特点。自媒体用户在发表观点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并且发布者与受众之间可以实时交流、共享信息。

(二)自媒体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1.拓展了高校德育的新平台。随着手机智能化、自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海量信息、高覆盖率、高互动性、高效快捷传播的优势越来越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认同,以QQ、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交流沟通的主要手段。

2.开创高校德育的新理念。传统德育中,教育者在课堂、讲坛等传统阵地中起主导作用,被教育者的知识、信息主要来自教育者的讲授,因此教育者在知识上拥有权威。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教育者的知识垄断地位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以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信息不对称性已不复存在,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涵盖大学生从网络自媒体获取的信息量。这就要求我们适度改变课堂教育模式,将自媒体引入课堂教学,树立开放的德育理念。

3.探索高校德育的新模式。传统的高校德育教育模式,以单维、线性传播为主,老师和学生缺乏交流互动,体现的是一种不对等的交流关系。而自媒体则不分高低,互动性是其显著的特征,这种交互模式颠覆了传统德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每个人既可以是教育者,也可能是受教育者。自媒体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虚拟化、平等性、自主性的特点,非常契合当代大学生崇尚自由、注重自我、思维活跃的性格特征,运用自媒体平台开展互动式交流与讨论,可以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信任感,进行建立价值观念的互动。

4.拓展高校德育的新维度。自媒体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即时性与网络化是最大的优势。高校传统德育在很多时候较多强调的是物理的时空概念,以定时定点的教育方式使特定的对象接受同样的教育,德育的影响力被限制在有限的讲堂内和教室中。自媒体环境下,网络空间的无限性和虚拟性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信息传播呈现出多维度和开放性,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更加多元,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为德育的优化开辟了新天地。

二、“好声音”与自媒体相融合的德育实施策略

这里所说的“好声音”,指的是内容积极、格调高雅、经久不衰的优秀音乐作品,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价值。在自媒体时代,将“好声音”与自媒体相结合可以给音乐类大学生带来喜于掌握、乐于接受的审美体验。正确把握音乐类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教育规律,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原则,在采用音乐专业个性化教育、音乐教师言传身教等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媒体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创新载体和途径,因势利导,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专业音乐人才。

(一)倾听“好声音”,培养自媒体音乐人队伍

1.培养音乐专业教师中的思想“网师”。由于音乐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学生情感丰富、个性鲜明,与专业教师的交集多,因此,专业教师的自媒体政治修养直接影响音乐类学生政治学习的成效与素养。应重视提高音乐专业教师的新媒体素养,在教师中培养代表正能量的思想“网师”,通过在网络上发表专业评论及观点,使音乐学子倾听网络“好声音”,对围观的学生而言就是生动的网络课堂教育,也是思想的培育和再造,可以达到远程教育的目的。

2.扩大学生工作者队伍,提高其综合素质。一方面,要让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走进音乐类大学生的内心,倾听大学生心声,熟悉掌握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提高专业教师、学生德育工作者的自媒体应用能力,使其熟悉掌握网络用语的风格和技巧,通过融入学生、融入自媒体,在网上网下发挥关键作用。

3.强化学生网媒“好声音”。要充分发挥音乐类学生的专业性,发挥他们对听觉的敏感性,倾听“好声音”。通过加强培养教育,使音乐专业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为网络自媒体中的“好声音”,通过他们在网络上营造浓郁的音乐氛围和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以相互感染的方式发挥桥梁和自我净化作用。

(二)精选“好声音”,提升音乐类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音乐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特殊方式。由于旋律、调性、节奏、织体各不相同,所以形成了风格多样、表达不同情感的音乐作品[2]。音乐类大学生每天都接受音乐的熏陶,而“好声音”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还是从传播性、接受性,都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如歌曲《十送红军》《团结就是力量》,表达了战士在艰苦的战斗中顽强拼搏、英勇作战、积极向上的大无畏精神。在《祖国颂》《红旗颂》等赞美祖国的歌曲中,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社会富强、人民团结的繁荣昌盛画面。学唱革命歌曲可以使学生了解战争岁月、革命精神,勿忘历史,奋发图强,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西方古典音乐可以陶冶大學生的人文情怀。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等,其基本特点都是有苦难、有战斗、有沉思、有热情,歌颂了人类需要和平,展现了大爱无疆、震撼人心的力量。中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加强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化思想品德情操,增加对音乐文化理解的深度,提升传统文化修养。如古琴曲《流水》,在滚、佛、绰、注的演奏手法中,描绘了水流湍急的自然清澈美景;《平沙落雁》则通过对秋高气爽、水清沙细的描绘,营造一幅清新秀美雅致的画面,听者顿生安静宁和、舒心惬意之感。

(三)融入“好声音”,打造音乐类大学生喜爱的自媒体互动平台

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的自媒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意境,零距离、无障碍、虚拟化使得文化更容易渗透和传播。通过打造融合“好声音”的自媒体平台,可以“抓住”音乐类大学生的眼睛。

1.根据自媒体特点进行“好声音”的内容转化。如学院自媒体平台可以精选中外经典音乐进行每周推送,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量,使学生欣赏到更多的课外优秀作品;制作优秀学生演唱演奏的微视频,供其他学生欣赏学习;还可以把每场音乐会的节目及音乐制作成影片,进行主题推送。

2.积极开发音乐类大学生喜爱的“微教材”。如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以音乐“对话”音乐学生,积极开发传播音乐类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正能量的自媒体音视频作品,如动漫音乐、网络歌曲等新型表达方式,将音乐与德育有机融合,向音乐学子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四)常驻“好声音”,使音乐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它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多种功能,如认知功能、育人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治疗功能与社会功能等。其中育人功能的最核心内容就是德育,这也是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3]可见,发挥音乐的载体功能,以“好声音”的形式推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载体优势。

1.加强互动交流,深化情感。通过自媒体“微平台”,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功能,积极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专业教师可以在此发布新音乐、新作品、新声音并进行作品赏析与讲解,同时为大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

2.寓教于“乐”,樹立正确价值观。在“微平台”中优选有育人价值的“好声音”,如红歌、西方经典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等,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传递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使学生了解音乐中的文化,通晓音乐创作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三、结语

在这个无“网”不在、无“微”不至的自媒体时代,音乐类大学生更应结合本专业,凸显音乐“好声音”的优越性,突出音乐育人功能的卓越性,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的有效手段和特殊方法。结合自媒体平台,充分发挥音乐寓教于乐的功能,通过“好声音”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品质,对提高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效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赖胜兰.网络舆论监督的困境和发展对策[D].广州:暨南大学,2011:8.

[2] 杨贵萍.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J].教育探究,2007(3):68-71.

[3] 韩丽娜.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93-96.

作者简介:王欣然(1977—),女,黑龙江宁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德育策略好声音自媒体
浅析离异家庭学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
浅谈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德育策略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
台媒关注“好声音”李代沫吸毒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