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凤
摘 要:近年来,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原因和人们对家庭婚姻观的不断改变,离婚率不断上升,由此产生了越来越多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笔者主要针对来自离异家庭的“问题生”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带班经验,阐述班主任在面对这类特殊学生时的一些德育策略。
关键词:离异家庭;问题生;德育策略
教育家哈巴特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可是,经过我的细心调查发现,在我担任班主任的时间里,班里一些经常违反校规的所谓“问题生”,很多来自离异家庭,并且这类学生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学生在性格和情绪情感方面体现出易怒、忧郁或者自卑,颇有“破罐子破摔”、自我放弃甚至游戏人生的态度。无论在学校日常常规工作、教育教学,还是在班级管理中,对这一类学生,班主任都感觉比较“棘手”。因此,本文对这些离异家庭学生,特别是“问题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剖析,简要分析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一、几种典型离异家庭学生的性格表现
家庭是学生成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一旦家庭破裂,将会对孩子内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杨全清硕士所做的《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比较普遍的情感特点是:爱哭;过分胆小和焦虑;冷漠;情绪低落,不快乐;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对什么事都无所谓;易烦躁:易发怒;交友困难;惧怕某些动物、情景或人;固执己见,闷闷不乐;控制力差;攻击性强。我根据做班主任的工作实践,归纳了以下几种典型的来自离异家庭学生的性格特点。
“我恨我爸爸,讨厌他,看透了人生,一点意思都没有。”说这句话的是学生A,理科平行班的一个“暴躁王”。他曾经因为打架被记过,也因为考周测把所有的试卷当着教师的面撕成碎片而被停学。班里一点点小小的事情就可以很容易地激怒他。
学生B是我见过的学生当中最倔强、最爱撒谎的学生。他几乎每节课间都要到厕所吸烟,甚至晚修期间也要去,一去就是大半节晚修,很多科任教师一提到他都摇头叹气,颇有种无奈感。不过最让所有教师头疼的还是他的假话连篇。
学生C父母离异,跟外婆生活在一起,是我们班的“忧郁王子”,孤僻,形单影只。每天眼神里都有种顾盼自怜的感觉。他常常望著窗外,眼神涣散、空洞。学生反映,他有时甚至旷晚修,一个人在校道内踱步,欣赏月色,感受微风。即便看到最灿烂的阳光,他也觉得世界很灰暗,很难融入班集体。
二、典型离异家庭学生性格表现的原因分析
家庭是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是对于来自家庭离异的“问题生”,他们内心所承受的压力比同龄的其他学生大得多。
就拿学生A来说。我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摔东西甚至大打出手,他妈妈经常在他面前哭诉,以至于他小小年纪动不动就用拳头唬人,爱顶撞教师。
学生B自打出生就跟他父亲住一起,父亲对他的管教很严,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而他和母亲见面也只是一年见一次或者好几年才见一次,因此只要他提出任何要求,他母亲就会尽量满足。他爸爸不让他买ipad,他就打电话给他母亲,谎称自己要学英语,需要ipad来练发音练听力。如果平时他犯了什么错,班主任让他打电话给家长,他也会毫不犹豫打给他妈妈,并会绞尽脑汁地为自己的行为找种种借口,由此形成了他爱撒谎找借口的习惯。
学生C父母离异后,跟着外婆住。高中住校后,他的父母最多在电话里面叮嘱他几句,他都会搪塞过去。他的外婆六十岁左右,他很不喜欢跟她讲话,每次放假回到家里他宁愿一个人发呆。
从对以上几种类型学生分析后,不难发现,家长的身教重于言传。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学生重要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学生亲眼目睹的是自己的父母争吵,冷言相对。在情感上面,他们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美好;在实际生活方面,他们或许要自己面对一切,这就很容易让他们形成对父母、对生活、对学校的一种埋怨与不满。
三、班主任对待离异家庭“问题生”的德育策略
班主任不仅肩负着教学工作,更肩负着管理整个班级,找出适当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高中阶段的他们摆脱了初中的那种青涩的叛逆,脱去了小学生的稚气,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但还不能做出独立的判断。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他们充满了对生活的怨气与无奈,却在内心深处渴望家庭的温暖。他们就像是一只脾气古怪的迷途羔羊,等待着有人去帮他们一把,至少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有积极的向往。针对以上几种较为典型的来自离异家庭学生,我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开德育工作。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就发觉这些学生身上有不少陋习:打架、抽烟、旷晚修、迟到、玩手机等,一开始找他们聊天,他们或者恶言相向,或者谎话连篇,或者沉默不语,一点都没有想跟你交流的意思。于是,我决定先观察他们一段时间再说。同时,我还找到了他们各自以前的班主任,了解了他们以往的表现。在了解到他们都来自离异家庭以后,我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逆反心理。
子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育工作之间的联系。我相信,只要以欣赏信任的态度去面对他们,肯定能再次让他们充满怨气的内心有所改变。为了这个赏识教育,我特意在每节班会课都插入一个表扬环节,特别表扬上一周有做过好事的学生。我特别留意这些“问题生”的表现。半个月过去了,机会终于来了。晚修辅导教师坐的椅子坏了,我在办公室重新找到了一张铺满灰尘的椅子。刚好学生A走了进来,于是我请他帮忙把凳子拿去课室并让生活委员把它擦干净。可是他回了我一句:“我来擦就可以啦!”看着他主动请缨,我感到有点出乎意外的幸福。于是在下一周的班会课上,我很大声地表扬他的时候,我看到他脸红地低下了头,激动到有点身体打颤。自此,他从没有迟到过一次,也没有顶撞过教师。
任小艾老师曾经说过,“如果在你的班主任工作中忽略了家长的力量,你永远是一条腿走路”。在看到这些学生点点滴滴改变的同时,作为班主任,我经常把他们好的表现和进步通过校讯通发给他们的父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些家长开始打电话跟我沟通。学生的家事我们没办法去改变,但是学生是家长跟教师共同的牵挂,为了他们更好地发展,我们要与学生的父母多沟通。
四、总结
离异家庭的学生渐渐都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家庭的不幸让他们比同龄人多了一份冲动与暴躁,但是他们也多了一份成熟。经过班主任的努力,他们似乎开始懂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作为班主任,我们还将面对很多家庭离异学生,我们没办法选择生源,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态度。我们要坚信:爱,不等于教育;但没有爱,肯定没有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杨全清.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