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仙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过程常常出现不同形式的错误,降低了计算的准确率,这一问题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困扰。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光是学生学习能力不足造成的,还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下面,笔者针对学生的计算错误进行思考,对小學生计算错误的原因进行追根溯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为数学教学水平和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一、探究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小学生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的知识逐步增多,但是许多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却下降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发现,一小部分学生的计算错误是由于计算知识掌握得不理想造成的,而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错误都与计算习惯和心理因素有关。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对此不加以重视,因此只有探究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
1. 感知易偏差,不认真观察。小学数学的算式一般都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所以,计算前要先对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有一个感知,这个时候如果感知错误,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很多人常说的“马虎”。其实,这是由于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对于一些新奇、有趣的内容较为感兴趣,也较容易进入他们的视野,对一些平淡的事物容易在视觉方面产生选择性的忽视。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和感知水平的差异影响,他们在数学计算上对试题的感知会不够准确,从而出现看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抄错题目这样的问题。比如,在做题时把数字看颠倒,把符号看混淆,把加法看成乘法,还有的学生把题目从课本抄到作业本时,不是多点什么就是少点什么。如有个学生把题目中的0.523抄成0.532,做完题目发现结果不对,但是检查一下计算过程却无法发现错因。有的时候一道题目里含有的数字、符号较多,那么就会出现抄错题或计算出错的现象。
另外,小学生在注意力分配和转移这方面的能力较差,而且能够注意的范围也不广,使得在数学学习时易出现看错数据、漏抄内容的情况。还有的学生在进行单元知识的强化训练后,出现了思维定势,教师稍微改变一下题目,学生的注意力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样也会出现错误。如在进行乘法计算练习时,强化练习了78×25+22×25=100×25=2500后,教师将算式中间的加号换成乘号,个别学生做成78×25×22×25=(78+22)×25=2500,忽视了符号的变化。
2. 情绪不稳定,不耐心思考。在进行数学计算时,有的学生急于求成,想要尽快得到结果,做题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莫名的错误。根据学生上交的练习作业,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在遇到较简单的题目时,学生往往容易掉以轻心;另一方面是出现较难题目时,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做题的兴趣也不高。
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相较于幼儿时期是有所增加的,一些学困生意志较为薄弱,本身跟不上教学进度后,情绪容易急躁,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耐心。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稍遇到数字大、信息内容多的题目,就会有畏难的情绪,看到计算就会恐惧和紧张,这样的心态势必会增加计算的错误率;有的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不够重视,他们认为笔算是没有必要的,不肯把精力放在数学计算上;有的学生在学习的初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字迹潦草,导致演算过程不规范,常出错误;有些学生答题后缺乏验算习惯。这些不良的学习心态和习惯制约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自然其正确率也不能保证。
二、改进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教学对策
为了减少不良心理因素对小学生计算的影响,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掌握小学阶段必要的运算技巧,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在计算教学上要不断创新,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以促进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首先,可以融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在“认识小数”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三人一组测量组员的身高,用米为计量单位,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然后让学生计算组员的平均身高。其次,教师的教学要联系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只有对课堂内容感兴趣,才会融入教学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这样正确的几率就会增加。又如在“认识周长”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动手测量书桌、文具盒等常见的生活用品,学生在积极探索的同时完成了周长知识的沉淀,并且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无处不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2. 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在出现计算错误时,常常会以马虎、大意为借口,那么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可从学生的习题册、试卷入手,统计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原因、分值,然后对此整理出一个数据统计表,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且与学生一同进行分析,看看出现错误是由于对计算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还是审题不当所导致。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习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比如,审题时做到看清算式中的符号和数字,确定计算顺序,决定计算方式;计算时做到专注、冷静,细心计算;书写时整洁清楚,格式规范;检查时做到耐心、细致,运用科学的检查方法(逆算法、重算法、估算法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进行数学计算的时候就会胸有成竹。
3. 重视错题分析,纠正错误思维模式。学生计算出错是学习中常出现的情况,但是错了怎么改,如何改而不犯是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在错题的分析方面,教师应及时整理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题,与学生共同分析,进行集体纠错,并且在学生纠错的同时灌输正确的计算方法。对于一些重复出现、错误率高的试题类型,则可在全班进行对比练习、辨析练习,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如引导学生进行16×5和15×6的对比。另外,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分析自己的错题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他人的帮助再次分析错题,可以对自己的错误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可以学习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思维,从而达到有效纠正计算错误的目的。
总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这需要教师对教学不断进行尝试和改进,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心理建设,根据学生的差异,给出不同的方案,以促进学生计算问题的改进,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