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到2019年我国有关精神贫困研究文献分析

2021-09-10 07:22张庆刘毅
西部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献分析精准扶贫

张庆 刘毅

摘要:精神脱贫对于深度贫困区实现精准脱贫和预防返贫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掌握我国关于精神贫困问题研究的现状,梳理了2000年1月到2019年11月的相关文献1312篇,采用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对文献发表数、期刊分布、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基金支持情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精神贫困的研究趋势显著上升,成为精准扶贫研究的新热点,学科层次广泛,重点突出,但在精准扶贫的领域中对于精神贫困的研究还相对较弱,缺乏领军人物,也没有形成研究阵地,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精神贫困;精准扶贫;精神脱贫;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4-0054-03

在消灭贫困的过程中,精神贫困越来越成为制约摆脱贫困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的深层次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1],并在多次会议和调研中提到扶贫必须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治穷必先治愚,只有解决贫困群众精神上的问题,增强内生动力,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更把消除精神贫困提升到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明确指出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注重扶志扶智,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这也是在中央正式文件中首次出现“精神贫困”一词[2]。2019年二月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组织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就进一步加强扶贫扶志工作,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和措施[3]。

在党和国家消除精神贫困战略的导向下,精神贫困问题越来越受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是关于精神贫困问题研究的趋势、学科领域、学者、学者机构分布、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状况如何,未见相关研究成果。对此,本文搜集、梳理了2000年1月—2019年11月发表在国内刊物上的有关精神贫困的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分析,以期为深入开展深度贫困地区精神贫困问题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文献来源

文献数据主要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来源,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9年11月1日,通过以文献主题为精神贫困、精神扶贫、精神脱贫、扶志的搜索,并手动剔除无效文献和非目标文献,共统计出有效目标文献1310篇。其中期刊931篇,報纸322篇,硕博论文47篇,国内会议10篇,主要涵盖农业经济、教育、政治、社会、马克思主义等大致15个学科领域(见表1)。

(二)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方法主要利用知网自带的统计工具、Excel等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所选文献的研究年代、期刊分布、研究机构、基金项目、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把握精神贫困的研究现状。

二、结果与分析

(一)各年文献发表数统计

从各年度文章发表数量可以明显看出(见表2),在研究趋势上,从2000年到2014年各年发表论文篇数整体波动不大,增长趋势不明显,最高年限仅22篇,15年共发表文献240篇,平均每年仅有16篇。从2015年开始,相关研究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2015年到2019年5年间共发表相关文献1072篇,比过去15年的总和多四倍多。从研究趋势上看,目前关于精神贫困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重视,这充分表明精神贫困对于贫困群众的影响已经成为制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因素。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中央精准扶贫战略的导向作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提出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从而引起广大学者对精神贫困问题的广泛关注,相关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特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期,精神贫困对摆脱贫困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自然引导相关学者来研究解决精神贫困问题。

(二)期刊分布统计

由期刊分布统计可以看出(见表3),发文数在5篇以上的期刊或报纸共12种,合计143篇,占全部文献的10.90%。发表文献相对集中的是老区建设、贵州日报、新西部、当代贵州等期刊和报纸。在1312篇文献中,核心期刊146篇,占全部文献的11.12%。其中超过4篇的核心期刊分别为人民论坛、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甘肃社会科学、黑龙江高教研究、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期刊(见表4)。

从期刊分布来看,可得出以下几个信息,一是对于精神贫困研究水平相对较高,虽然排名靠前的主要是普刊和报纸,但是核心论文发表数量占比较高,代表了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而且非核心期刊中也不乏高质量的论文;二是载文6篇以上的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是报纸,其原因是报纸的数量远少于期刊的数量,提高了报纸载文的平均数量;三是从刊物所属省份上明显看出西部地区更加关注精神贫困问题,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西部贫困地区的精神贫困问题更加突出。

(三)文献作者和所在研究机构统计

从文献作者发表数量来看(见表5),超过3篇的有8人,分别为余德华5篇,杨艳、麻朝晖、吴稼稷各4篇,陈红、刘一伟、郭冬梅、朱华晔各3篇,此外大多数学者只发表一到两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余德华,他是较早对精神贫困进行学理研究的学者,系统地对精神贫困的概念、特征、成因、影响以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其所发表的论文质量较高,全部为核心论文[3]。遗憾的是从2006年开始,其再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

从研究机构来看(见表6),发文靠前的研究机构在精神贫困研究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尤其以丽水学院、中共中央党校、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贵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机构为代表,分别发表11篇、10篇、9篇、8篇较高质量的文章。

从作者发表数量以及研究机构的发表数量来看,当前对精神贫困的研究还不足,并没有专门研究精神贫困的学者,发文最多的也仅有5篇。同时也没有形成研究中心,各个研究机构发文数量都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是借助当前精神贫困研究的热度,申请下相关研究的课题,课题任务完成后基本很少有再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

(四)项目基金情况统计

从项目基金支持来看(见表7),5篇以上高质量论文支持的基金共有4项,由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的项目独占鳌头,共计54篇。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支持的项目有6篇,处于第二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支持的项目各有5篇,处于第三位。此外的有5项基金支持的项目支持的篇数分别为3篇到4篇,其余大部分基金项目只有1篇。从项目基金支持上明显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精神贫困问题越来越重视。

(五)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统计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关于精神贫困的研究都是针对贫困地区的精神贫困,只有少数是针对其他群体进行研究,比率大约占16%左右(见表8)。

从研究内容上看,绝大部分研究主要是为精准扶贫服务,其精神贫困主要是相对物质贫困而言,研究的内容是如何通过解决精神贫困而实现贫困群众的脱贫。针对特殊群体的研究,其內容主要是针对研究对象的心理进行研究,比如针对大学生的研究主要是解决缺乏理想信念、自卑等思想问题。对于老年人则是解决孤独、丧失生存信心等心理问题。对于农民工主要解决由于生存能力低下、边缘化而导致的失落、自卑等问题。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2000年到2019年关于精神贫困文献各方面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精神贫困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成为制约精准脱贫和可持续脱贫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国家和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思想的指导下,关于精神贫困研究的趋势显著增强,成为精准脱贫研究中的一个亮点。

(二)学科领域和研究层次广泛而有重点,关于精神贫困的研究主要以农业经济领域研究为主,同时渗透到教育、政治、社会、马克思主义等学科领域,表现出很强的专属性和渗透性。从文章质量上看,相对较高,以人民论坛、甘肃社会科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为代表的一些核心期刊长期关注相关研究,在该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从研究机构和研究者来看,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关于精神贫困的研究相对较弱,并没有出现相关研究的领军人物和研究阵地,在整个精准扶贫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更倾向于物质层面的研究,因此对于精神贫困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总体来看,文献数据特征基本反映了我国精神贫困研究的现状,展望未来,虽然2020年将要消灭绝对贫困,但不意味扶贫的结束,而是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进。特别是如何摆脱精神贫困,巩固脱贫成效和预防返贫必将成为扶贫领域研究的新热点,这不仅仅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有效预防返贫,实现可持续脱贫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EB/OL].2015-10-16.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6/c_1116851045.htm.

[2]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3]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EB/OL].(2018-10-19)[2018-11-19].

http://www.cpad.gov.cn/art/2018/11/19/art_46_91266.html.

[4]余德华.论精神贫困[J].哲学研究,2012(12).

作者简介:张庆(1983—),男,满族,内蒙古兴安盟人,西藏农牧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刘毅(1988—),男,汉族,山西榆社人,西藏农牧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文献分析精准扶贫
成人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针灸疗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康复作用中的应用概况
慕课在中国研究进展情况的文献分析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1例肺结核合并原位癌的病例报告
境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现状和特点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