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悲剧性

2021-09-10 07:22刘耀清
西部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悲剧性

摘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在16世纪创作的喜剧,19世纪以后,更多的学者认为《威尼斯商人》不是喜剧而是悲剧,运用心理学中“黑羊效应”的理论去剖析剧中人物夏洛克的悲剧性,发现夏洛克悲剧性本质的原因在于人类相互共处的社会团体这个大环境下,总会存在着一群人(白羊)会对一个人(黑羊)会进行毫无缘由地排挤或攻击,其中第一个屠夫欺凌黑羊的条件就是“路西法效应”中的特定环境说,即“排斥犹太人”的背景;第二个条件则是屠夫群体们的个性化意识中所夹杂的罪恶共享心理。如何能够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中让个人能够正确地审视自己,在群体都对黑羊进行欺凌的时候,保持自己的善良品质与责任感,不让自己由白羊成为欺凌黑羊的屠夫,这是人类应当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悲剧性;黑羊效应;去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4-0145-03

一、夏洛克悲剧性本质的原因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名作,百年来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鉴赏与研究,在19世纪之前,《威尼斯商人》一直被认为是喜剧作品,但是19世纪以后,更多的学者认为《威尼斯商人》不是一出喜剧而是一出悲剧,尤其是剧中的人物夏洛克,因为自己是犹太人的缘故,就被众人所排挤和欺负,最终这位可怜的老人在戏剧结尾落得人财两空的悲惨下场,而戏剧里本身所营造的欢快气氛几乎都是建立在夏洛克的痛苦之上的。尽管夏洛克在戏剧中是一位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在法庭当中其执意要割取安东尼奥的一磅肉更是体现了其凶残与邪恶的一面,但是贯穿整个戏剧来看,除了鲍西娅的求婚者摩洛哥亲王等这些与夏洛克毫无关系的人物角色以外,但凡是与夏洛克有着社会关系的所有人,都对夏洛克冷眼相向,主观故意地去伤害夏洛克,这本身就是一个群体对于单独的一个人进行欺凌行为的典型表现,与一种叫做“黑羊效应”的社会现象是相互吻合的。黑羊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学现象,其简而言之是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的奇怪现象。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单位,只要是在人类相互共处的社会团体这个大环境下,总会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群人会对一个人会进行毫无缘由的排挤或者攻击,然而这个被欺凌的对象可能只是相对于群体中的其他人而言,皮肤黝黑了一点或者多了一些自己家乡的口音等。在社会心理学“黑羊效应”的理论中,主要有黑羊、白羊、屠夫,羊群这些角色,“黑羊”是被攻击被排斥的对象,而“屠夫”是伤害黑羊的欺凌者,“白羊”,“羊群”代表的则是袖手旁观的人群,在屠夫群体加害黑羊的时候,白羊与羊群是冷血的群体,同时他们随着屠夫群体的罪恶行为的影响,也有极大地可能会转化成为欺凌黑羊的屠夫。白羊、屠夫、羊群都是這场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的盛宴中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威尼斯商人》中众人对于夏洛克的排斥与挖苦的情节所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社会心理学中的黑羊效应。夏洛克作为黑羊效应理论当中唯一的被众人所欺凌的黑羊而存在,但欺凌“黑羊”的屠夫们却是多人,这个庞大的屠夫群体即包括基督教徒安东尼奥,也包括自己的女儿杰西卡,仆人朗斯洛特以及各种身份的人物,他们的一系列行为都对夏洛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是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充满悲剧性的本质缘由。

在戏剧《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当中,夏洛克这个被欺凌的黑羊遭受了不同的人物的不同程度的伤害。与夏洛克本身就有着宗教冲突的代表人物安东尼奥是对黑羊夏洛克进行欺害行为的最为典型的代表,正如夏洛克所说,在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之前,安东尼奥曾经在商人汇集的地方辱骂夏洛克和犹太人的交易,称夏洛克是异教徒以及杀人的狗,甚至安东尼奥还做出了将唾沫吐在了夏洛克的胡子上,用脚踢踹夏洛克的疯狂举动。尽管此次安东尼奥的行径对夏洛克起到了一定的伤害,但是这一次的伤害只是在表面上对夏洛克进行了欺凌,并没有对夏洛克产生其他的负面影响。除了本身与夏洛克就充满着敌对关系的基督徒安东尼奥,夏洛克自己的女儿杰西卡也是参与对黑羊夏洛克的欺凌行为的屠夫群体中的成员,杰西卡尽管是夏洛克的女儿,但她却厌恶自己的父亲,她的和自己的情人罗兰佐私奔,离家出走的行为严重伤害了自己的父亲,正如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对知道了自己的女儿离家出走后的夏洛克的描写,他像发了疯似的,在一路上乱叫着“我的女儿!我的金钱啊!同一个基督徒逃走了!啊。我的基督徒的金钱啊,公道啊,法律啊”,尽管这一处对夏洛克面对女儿的离家出走后的描写更多地表现了他对于自己的金钱更大的关心,但是无可否认地是女儿杰西卡的离家出走对夏洛克这个黑羊造成了不小的刺激与伤害。如果说夏洛克在戏剧《威尼斯商人》中所遭受到了程度最严重的一次伤害,那么它一定来源于戏剧的最高潮部分——鲍西娅对于夏洛克最终的审判,鲍西娅正是运用夏洛克只准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而不准留下安东尼奥的一滴血的法律概念的转化,致使夏洛克不仅仅在法庭上败诉,还失去了自己的很大一部分个人财产,正如夏洛克在法庭败诉时所说的:“你们拿走了我养家的资本,这活活要了我的命。”虽然此次屠夫群体并没有对于夏洛克进行肢体上的伤害,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鲍西娅对于夏洛克的不公正的法庭审判结果其实是剧中的屠夫群体们对于夏洛克的诸多迫害行为中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一次。

在戏剧《威尼斯商人》中,不管是安东尼奥,还是鲍西娅,朗斯洛特,杰西卡等人,为什么都会对夏洛克会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呢?致使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充满悲剧性呢?如果仅运用“黑羊效应”的理论去解析夏洛克作为群体中的黑羊被欺凌的原因的话,与其解析黑羊夏洛克为什么会被以安东尼奥为代表的庞大的屠夫群体所欺凌,更不如直接从戏剧中屠夫欺凌黑羊的条件入手,其中第一个屠夫欺凌黑羊的条件就是“路西法效应”中夏洛克作为黑羊的特定环境,第二个屠夫欺凌黑羊的条件则是屠夫群体们的个性化意识中所夹杂的罪恶共享心理。

二、“路西法效应”——夏洛克成为黑羊的“特定环境”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心理效应“路西法效应”:“个体容易受特定环境的影响,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个人的判断能力会急剧下降——我们可能违背本心,从天使堕落成恶魔。”“特定环境”一词,是屠夫们对黑羊进行欺凌,造成黑羊悲剧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个良好的或者正常的环境下,好人会保持自己原有的善良的品德,但是如果在一个坏的环境下,道德再高尚的好人也可能会变成残忍的魔鬼。在戏剧《威尼斯商人》中如果没有一个特定的环境,可能会有人对夏洛克进行欺凌,也可能会有很多人对夏洛克进行欺凌,但绝不至于演变成一场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的盛宴。因此夏洛克能够成为黑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作为屠夫群体的安东尼奥这些人对夏洛克作出伤害行为的时侯本身就处在一个适合刁难夏洛克的特定环境中,而这个特定环境,其实就是一个中世纪甚至整个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反感与排斥犹太民族的大的社会环境,夏洛克也正是因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遭到了不平等的待遇。夏洛克所属于的犹太民族,又称希来伯民族,以游牧为主,后在进入巴勒斯坦以后,与南迦人相互融合,但是不久后犹太人为防止被南迦人所同化的危机,保留自己的民族文化,于是建立了自己的宗教犹太教。犹太人在人类历史中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国家,流离失所,被流放和散居构成了犹太民族的发展历史,对于以基督教民族为代表的仇视犹太人的民族而言,流离失所的犹太民族更像是丧家之犬一样存在于人类历史的文明中。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宗教和法律上,犹太民族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都受到了诸多不平等的待遇,甚至他们还受到了强烈的迫害,比如在世界历史中,犹太人被迫害的渊源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罗马的残酷统治,十字军东征对于犹太人的生命和财产进行了疯狂的掠夺。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所提倡的反犹主义和建立的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犹太民族的悲剧意义。也正是由于这种大的反犹的特定环境,导致了在《威尼斯商人》中,屠夫们会毫无顾虑地迫害“黑羊”夏洛克,造就了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情节。因此,根据“黑羊效应”的理论,夏洛克所处的历史情境是其受到迫害,产生悲剧性的第一个条件,此条件偏重于戏剧中的所有角色所处于的情境因素。

三、“去个性化”——屠夫群体们的罪恶共享心理

去个性化,是指一种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的影响下,丧失了个人自身的责任感和理智,产生个人单独情况下不会作出的行为的现象。提到“去个性化”一词,总让人难免会将它和“从众”一词联系起来,因为两者都最终表现为单独的人物个体受群体的影响而产生与群体相靠拢或相一致的行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去个性化相较于从众而言,更体现了其在效仿群体行为时“自身责任感的缺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大家都买蓝色的书包,你也买,那么这仅仅属于从众心理,因为在买蓝色的书包时,你的身上并没有某些责任感的缺失:如果大家都在教室里大喊大闹,原本文静守纪律的你受到群体的影响也大喊大闹,那么这所反映的就是典型的去个性化现象,因为在这里原本在单独条件下不会大吵大闹的你受到群体的影响而产生了对“遵守纪律”“保持安静”等这些责任感的缺失,在很多时候去个性化对人的坏处要远大于它对人的好处,但是去个性化也并非完全是一个贬义词,比如在演唱会中,一个原本内向的人不会在任何人的面前唱歌,但是在演唱会中所有人都在唱歌的背景下,原本内向的人便会因为群体的环境而被同化也加入到唱歌的队伍中去,在这里去个性化的心理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本内向的人的压抑的性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黑羊效应”的理论中,去个性化则完全作为一种贬义词而存在,由于屠夫群体数量的巨大,导致原本保持理智的好人因去个性化的心理而被同化,放下了其自身原有的遵守道德的责任感,逐渐地由白羊或羊群变成了加害黑羊的屠夫。在《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作为被欺凌的黑羊,残害他的屠夫群体的数量也是相当的巨大的,这个群体其实不仅仅有安东尼奥,朗斯洛特等这些剧中所详细塑造的人物角色,还有许多对于夏洛克进行迫害的潜在的屠夫群体,这些潜在的屠夫群体便是在人类历史上对于黑羊夏洛克所属于的犹太民族进行迫害的数量巨大的各种社会阶级。比如经济上,犹太人的精明以及对金钱强烈的渴望在一定程度上抢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获取财富的机会,他们成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厌恶的竞争对手。在宗教文化上,基督教的耶稣正是被他的身为犹太人的第十三个弟子犹大出卖,以至于不管是上至统治阶级的教皇,还是下至平民百姓都对于犹太人具有抵触情绪,甚至许多平民百姓具有着认为排斥与迫害犹太人是一种对基督教的虔诚的行为的极端思想。当大众都开始侵害黑羊这个对象的时候,由于屠夫群体的数量的庞大而使白羊产生的去个性化心理成为了黑羊被侵害产生悲剧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笔者在此特别想以个人经历举例,笔者在学生时期因为过度肥胖的原因曾遭到了许多同学的勒索,原先A、B、C等六个混混一样的同学经常蹭我饭吃,但是接下来,很多原本看上去正人君子的同学H、M等接近班级半数的人与我交流也露出了想占我便宜的倾向甚至对我做出了欺凌歧视的行为,之前的我能够成为被欺凌的黑羊,H、M等这些人物的变化所反映的正是一种去个性化心理,当越来越多的屠夫在对被害者“黑羊”进行侵害的时候,原本的白羊或羊群很容易受去个性化心理的影响,逐渐地融入屠夫的群体,进而也变成迫害黑羊的屠夫。心理学家对于这种罪恶共享的去个性化心理的成因的分析是这样的:“原先的白羊在作为一个个体时,对于自己的行为具有着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当他隐匿在一个群体当中,就不会被当作特定的个体被分辨出来,就算是做出不理智的邪恶的行为,但是由于是和一个集体统一参加了这个行动,因此他们甚至不会认为这是错误的行动。”《威尼斯商人》中对于原本善良的白羊产生去个性化心理变成屠夫的最典型的阶级的例子就是之前所说的不管是上至统治阶级,还是下至平民阶级都对于犹太人具有着抵触情绪,在这里具有反犹情绪的是两个阶级,对于统治阶级而言,他们迫害犹太人具有着强大的财力和物力,他们可以从法律和制度等方面欺凌与压榨犹太人,但是相对于统治阶级,平民阶级却没有迫害犹太人的那么多的有利条件,由于迫害犹太人的群体数量的过于庞大,平民阶级的贫民百姓受去个性化的影响,也与统治阶级一样尽可能地在犹太民族的伤口上撒盐。除了阶级的例子以外,白羊因其去个性化心理而变成屠夫的最典型的戏剧角色的例子则是仆人朗斯洛特对于夏洛克的背叛行为,在剧中相对于其他的人而言,朗斯洛特在对夏洛克进行迫害行为之前带着许多的犹豫成分,正如朗斯洛特心里的独白:“我的良心说朗斯洛特,你不要走,但魔鬼说,朗斯洛特,走”,此桥段朗斯洛特最開始将背叛夏洛克的行为称之为魔鬼的建议,这证明在刚开始的时候朗斯洛特对于夏洛克的背叛行为是带有着一定的愧疚和自责感的,也就是说朗斯洛特在一开始并不算是屠夫,他只是普通羊群中的一员,起初的他具有着遵守道德原则的责任感,而他最终也背叛与欺凌夏洛克,成为屠夫群体中的一分子,其原因正是受到了“去个性化”心理的影响——大家都欺凌与诋毁夏洛克,那么欺凌诋毁夏洛克就显得自己的责任分散化以及没有什么罪恶感了,同时庞大的屠夫群体数量还增添了朗斯洛特的匿名性,欺凌诋毁和排斥夏洛克还可以加强与自己崇拜的基督徒们的联系等等,最终朗斯洛特因个性化心理变得认为欺凌夏洛克理所应当。因此,根据“黑羊效应”的理论,原本善良的好人受作恶群体的影响自身情绪发生转化变成欺凌黑羊的屠夫是夏洛克人物产生悲剧性的第二个条件,此条件偏重于屠夫自身的情绪因素。

本论文运用“黑羊效应”的理论对于《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悲剧性的原因进行了简要浅析,然而戏剧终究来自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相对于对戏剧作品中夏洛克的人物悲剧性的分析和解读,如何能够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让自己以及读者能够正确地审视自己的行为举止,在群体都对黑羊进行欺凌的时候,保持自己的善良品质与责任感,不让自己由白羊成为欺凌黑羊的屠夫,才更是本论文写作的目的与初衷。

参考文献:

[1]李巧英.《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悲剧色彩[J].消费导刊,2010(4).

[2]威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M].邓明见,译.北京:台海出版社,2000.

[3]陈俊钦.黑羊效应[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刘耀清(1996—),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单位为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戏剧学。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威尼斯商人悲剧性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悲剧性的探索*——歌德诗剧《伊菲格妮在陶里斯》的和谐路径
《威尼斯商人》的狂欢化审美品格
电影《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穆拉诺玻璃瓶,“威尼斯商人”的外衣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
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教学探讨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