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健身专项人才的意义与对策研究

2021-09-10 07:22:44
体育时空 2021年2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健康中国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1-019-01

摘  要  “健康中国”战略是国家远景发展目标中的重要内容。為“健康中国”建设事业培养健身专项人才是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需要,是时代的使命,也是全民健身运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健身专项人才的价值与意义,并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健身专项人才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健康中国  校企合作  健身专项人才  培养对策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明确了“人民健康”在国家富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2019年末至2021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考验。我国在抗击疫情战斗中的表现无疑是非常出色的,这源于政府有力的抗疫政策手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视群众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全民终身体育健身意识,宣传普及健身知识,使全民健身常态化发展等事关人民健康的事项将成为很长阶段内体育教育工作和研究的重点之一。

高校作为专业人才输出的主要源头,“校企合作”是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友好交流与合作,力争产、学、研共同发展,是高等教育与行业、市场需求之间深入融合促进人才培养的模式。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医疗、建筑、制造业等多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健康中国”背景下,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健身专项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健身专项人才的价值与意义

(一)对解决健身市场服务的科学性、准确性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健身市场对健身指导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精通健身理论和专项健身技能的人才。对这类人才,仅靠一些健身俱乐部、运动协会、运动用品销售公司以及非营利体育组织和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等提供的人员对大众健身进行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健身专项人才既满足了健身市场对健身指导人才数量上的需求,同时提升了健身指导服务的科学性、准确性,进而推动健身市场创新,促进了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二)促进高校和健身企业进行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长足发展

高校在体育场馆设施、师资科研、科学健身指导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健身企业则通常在体育运动物质资源、专业经营人才、财力资源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健身专项人才可进行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目标。

(三)满足大众对健身指导服务形式多样化和内容多元化的需求

“健康中国”背景下,一方面,健身指导服务的人群更加多样化,依据其自身情况对健身服务场所、健身时间等方面的需求有所不同,其健身意识和消费能力也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对健身内容、健身项目的选择与锻炼强度等也有很大差别。“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健身专项人才可以有效解决这些差异所引发的问题,根据服务人群年龄、健康状况、需求特征等情况来满足其健身指导需求,使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市场需要结合起来,同时还能兼顾学生就业期望,是健身专项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选择。

二、“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健身专项人才的发展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校企合作”共赢机制

健身专项人才综合素养以及技能情况是衡量人才质量的关键。在对健身专项人才的培养实践中要通过细致的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培养人才的各项目标、找准人才定位,培养出企业所需、社会缺少的健身专项人才。同时,高校与健身企业之间应积极探索适合双方的合作机制,完善合作实施中的激励、约束以及保障制度,实现共赢的长效发展。

(二)构建健身服务行业的课程体系

一个完善的、实用的健身服务行业课程体系是培养优秀健身专项人才的基本保障,这一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是学校单方面能完成的。为此,健身企业必须与高校通力协作,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健身服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完善“校企合作”中的教育制度,形成越来越完善的、符合健身行业市场需要和大众需求的、可以高效完成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健身专项人才工作中的投入与创新

投入是保障,创新是动力。社会、企业、学校都应加强对“校企合作”的重视与投入,对这种健身专项人才培养模式给予相应的制度、财力、物力、人力方面的支持。高校与企业要注重合作中的创新,尤其高校更应在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为健身专项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持续动力。

三、结语

“健康中国”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健身专项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健身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需要。这对提升健身市场服务质量、实现校企共赢、满足大众健身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合作”培养健身专项人才的模式应从完善共赢机制、构建课程体系、加强投入与创新方面着手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云辉,刘学谦,吴焱军.校企合作共育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24):136-138.

[2]汪丽,李明骏,孙诗阳.基于校企合作的体育健身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09):198-199.

★项目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健身专项人才“校企合作”培养路径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健康中国校企合作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48:29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08:49:20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34:38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3:28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0:58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