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兰 解淑英 权爱娟
摘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内容,是毕业生、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在对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试点工作,论述了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培训及考试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1+X”证书;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探索;实践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1+X”证书制度的实行,不仅意味着学生毕业时要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而且还要具备较高水平的职业技能。“1+X”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保障,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证书为我省第二批启动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被批准为“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院校。学院认真贯彻落实“1+X”证书制度,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推进“1”和“X”的有机融合,拓宽就业面向,提高就业创业本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教学现状分析
在“1+X”证书制度没有推出之前,我国已经推行并实施了很多种类的证书考核制度,但并没有出现专门针对职业教育,而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并实施规模如此庞大的证书考核制度[2]。我们相信,“1+X”证书制度的实施必将有助于我国当今职业教育发展。针对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与“1+X”证书——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对接情况,对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对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教学现状分析,发现了诸多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存在滞后性
课程设置在高职机电类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首先,课程设置存在滞后性。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设置更新不及时,教师进行重复内容的课程教学。其次,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上受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师资等多重因素影响,理论课程的教学比重较大,实践实训课程比重少,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培养的机电类人才素质没有达到企业需求人才的标准。
(二)优质师资欠缺
师资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核心力量。“1+X”证书制度的推出和实施对高职院校的师资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技能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了解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并将技能鉴定标准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目前从事“1+X”的教师理论基础扎实,熟悉机器人操作编程语言,但是面临工作站系统集成的实践经验有限的问题,目前机器人专业师资团队不能满足“1+X”证书考试顺利进行的实际需要。
二、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践探索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我省第二批启动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作为试点院校,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培训及考试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依托“国际智能协作机器人培训基地”和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校企融合项目,与湖南瑞森可、北京华航唯实、上海ABB、新时达电气等企业合作,将企业用工需求进行梳理,实现岗位需求与学生能力培养无缝对接,实现校企联合培养;集合行业标准、企业技术标准及岗位技能标准进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二)创新课程体系
课证融合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重要保障,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对“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分析,我们开展了“1+X”证书制度下机电类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根据前期的论证和调研,将“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项目的认证考核内容(中级)纳入2019级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并进行系统教学。
(三)师资队伍能力提升
我们建立了专业教学团队,并进行了针对性的师资培训。一是派出5名老师参加北京华航唯实组织的“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师资培训,并顺利取得考评员证书;二是派出2名老师参加山东省的1+X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为日常的教学实训打下坚实基础。
(四)学生培训情况
针对考核标准,我们为学生量身打造了培训方案,并认真实施。一方面将“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证书考核内容纳入课程标准,针对考核要点实行模块化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教师团队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中培训,强化理论和实操学习。
(五)考试情况
2020年12月30日,我院圆满完成了第二批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认证考试工作。学校按照考试的要求申报了考点,并进行了积极的筹备和布置,从考试平台所需软件、设备到考前学生报名、下载考务管理软件并完成考前分配、设置场次、设置考试等各项工作任务。从考试情况看,通过率为95%,达到了预期目标。
最后,总结经验,在实施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由于培训时间紧,学生基础不扎实;模拟考试平台建设不完善,理论试题数量较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逐步完善各操作环节,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积累更多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0-04-16].http//www.goe.dzhengca/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 htm.
[2]陈妍,“1+X证书”制度与软件技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对接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9,(5):93-97.
[3]王基月,王权,付家林.工业机器人工程人才基于“1+X”证书制度下培养模式研究[J].农机化研究,2021,(2):68-70.
[4]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教育创新,2019,(16):5-11.
课题:烟台市职业教育“十三五”2019年度课题: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工業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级基金项目课题:基于机器视觉的中小型快递智能分拣机器人研究(2020kj03)。
作者简介:
王德兰,1985,女,汉,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
解淑英,1981,女,汉,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
权爱娟,1988,女,汉,山东济宁,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