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丹
摘要:作为教师,想要利用群文阅读给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就需要对群文阅读形成明确的理论性内涵定义掌握。所谓的群文阅读,实际上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对于群文阅读来说,它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随着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不断深入,群文阅读的定义也在不断修正完善。基于此,以下对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课堂;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109
引言
群文阅读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兴起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创新性、开放性、丰富性等是其特有的教学优势,教学中学生阅读一组特定的文本,并针对教师提出的议题边阅读边思考,与师生分享阅读心得体会,继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强调的,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重积累,而群文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阅读与积累的要求。
一、加强整体性的交流与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加强整体性的交流与互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就正处在一个喜欢与人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年龄阶段,有着非常强烈的与人沟通的欲望,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都会让学生保持安静的状态展开学习。虽然说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管理课堂,让学生能够处在安静的课堂环境下,有更好的学习效益。但是从学生本身的需求角度来看,过于压迫学生的天性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应该要适当的发散学生的天性,对课程进行设计,可以基于群文阅读的要求,开展一节有关“对阅读内容进行交流探讨”主体的交流会,将学生吸引在课堂当中,从而推动学生整体知识学习发展。因此,针对方面的内容来说,可以以《桂花雨》这一节课程为例。这一篇课文主要是从童年小事入手,寄托对于童年和家乡的思念。在这一次群文阅读工作设计中,教师可以从课文主题情感入手,给学生整合群文阅读工作。具体来说,可以给学生展示出不同的关于怀念家乡的话语,从而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判断。分别体会和感受其中的相同与不同点。除此之外,在学生自己品读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说说看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如果是自己又会如何进行描写。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收获和体会,以此来推动学生整体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立足文章特点,提炼阅读方法
在开展群文阅读前,教师要对文章的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阅读指导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只是要让学生了解某篇文章,更要使其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才能让学生轻松地应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提升其阅读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可以针对文章特点,设计一些问题或任务单,为学生的阅读指明方向,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起到反馈的作用,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指导提供参考依据。例如,教师可以将《海上日出》与《记金华的双龙洞》放在一起进行教学,两篇文章都是在描写景物,但在写作手法上有着较大的区别,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两篇文章在描写方法上的不同,例如,《海上日出》的语言较为生动有趣,“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颜色红得非常可爱”,阅读起来较为轻快;而《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语言则比较严谨,“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等语句,运用具体的数字,让读者对景物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使其通过对比,深入了解不同文章的写作风格,还能够使他们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从而实现语文学习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整合多种阅读教学方式
单篇阅读作为一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较为常见,其按照语文教材编排的单元顺序以及篇章顺序,从头至尾一篇篇地教;主题阅读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在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理会研习和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文本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的阅读实践活动。每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各有其优势,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与取舍,将整本书阅读、单篇阅读以及主题阅读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重点讲解的文本就可以采用单篇阅读或者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这相当于是一个文本细读的环节,在学生对重点讲授的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再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讲解剩下的文本。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对于文本的解读既详略有别,又深入有读。例如开展关于“小英雄”的议题时,所呈现的文本有《小英雄雨来》、《鸡毛信》、《小萝卜头的故事》、《王二小》,可以将《小英雄雨来》设为重点讲解的文本,可以采用单篇阅读的方式进行详细解读,在学生体会到了小英雄雨来的不卑不亢、勇敢的人物形象后再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的文本。
四、发挥“美”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学生的语文基础,所以在对语文教材的选择上要注重文章的文筆、内容和情感,这样教师才会以“美”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例如,在《长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相关的视频介绍,更好地让他们感受长城的雄伟和壮丽。由此一来,激发了学生对长城的向往,教师顺势为他们展示其他描写我国景观的文章,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升群文阅读的质量,也有利于培养其语文素养。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群文阅读的意义与作用,将其恰当地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对传统单篇教学形成弥补与拓展的作用,让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语言知识,积累丰富文化底蕴,对文本内容形成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念念.小学语文课堂中群文阅读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01):21.
[2]曾绮璠.关于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分析[J].中华辞赋,2018(12):181-182.
[3]丁学洪.浅议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3):19-21.
四川天府新区锦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