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每月一事”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021-09-10 05:13田令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初中生

田令

摘要:以“每月一事”德育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研究如何为提高初中生的创新素养搭建了更大的平台,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每月一事;初中生;创新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048

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落实上,引入了“每月一事”的思想教育模式,通过每个月进行主题事件设置,让学生和教师通过随笔的方式,来进行思想反思,这对于改善师生思想有非常突出的价值。

核心素养不是先天秉承的,而是需要通过教育和学习来获得发展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们认为,“每月一事”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搭建了更大的平台,以“事”为抓手,力求做到“知情意行”,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激励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表率、示范的作用,让他们在活动中能提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

一、创新素养与“每月一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的核心素养,把创新放在了核心地位,以此贯穿和融通其他核心素养,用创新引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可以说,创新是一种现代人所要求具备的素养。根据上海教科院吴增强教授关于创新素养的讲述,创新素养应该是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总和。可见,创新素养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包括創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方法等方面,加强初中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既要有浓厚的宣传氛围,也要有持续性、丰富新颖的实践活动。

学校是培養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2012年,学校借鉴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每月一事”德育主题活动,紧紧结合“守规则、担责任、求真知、能创新”的育人目标,以习惯养成为核心,根据每月主题,通过不同年级的实践研究,创新活动形式、深入挖掘活动内涵,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素养。

二、以“每月一事”为载体,提高初中生创新素养的做法

1.构建课程,让“每月一事”落到实处

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课堂教学活动是实践的主要渠道,把“每月一事”形成课程,保障了每月的主题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并落到实处。

创建德育校本课程是落实育人目标、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充分联络师生生活经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在学校构建“旭日教育”校本特色课程体系中,开设了校本课程《阳光活动,成就人生——“每月一事”德育主题活动校本教材》,为各年级有系列、连贯地进行核心素养以及学生习惯养成提供了范本。

“每月一事”课程化,课程进课表,学校统一安排每天2:15—2:35为“每月一事”展示时间,每天一节课,每节课20分钟,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在各班级开展每月一主题的各类活动。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展示搭建更大的平台,例如,还会安排年级的分享会、校级的展演、比赛等等。

2.学生参与活动设计与实践的全过程

活动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发展体验,而参与活动的设计,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每月活动的安排,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设计,通常每月成立该月活动的学生领导小组,根据当月主题进行活动进行活动安排、人员分工等;每月月底会进行上月的小结以及下个月的活动分工,以四人为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然后每天轮流在班级进行汇报和展示。 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参与活动,而是自主、自动地参与组织、筹划、主持、幕后等工作,这无疑是初中生很大的考验和锻炼。

3.根据不同年级特点,阶梯式推进“每月一事”

初中阶段正处于生长发育的转折期,三个年级各有不同的年龄特点,学情、认识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同时,在每月相同的主题下,学生不能重复一样的活动内容,所以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组织不一样的活动,以六月“学唱一首校园歌”。

4.融入学科内涵,发挥德育和学科的功能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实施者和挖掘者是教师。“每月一事”是德育主题活动,我们大胆创新,融入学科内涵,更好地发挥德育和学科的功能。以道德与法治科为例,在“每月一事”活动中,该学科开展了新聞频道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了近期国内外发生的时政大事,然后在班级里进行播报,通过对某一时政大事的介绍、分析、评论,以及与台下同学的互动分享,能够对时政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和探讨。这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参与时政大事的热议,这既是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具有良好学习素养和创新素养的表现。

5.多元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每月一事”随笔的核心目的在于帮助教师以及学生基于具体的事件或是教学要点进行自我反思和反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也好,学生也好,可以基于“每月一事”随笔方式了解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问题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对策。基于此,促使在后续的教学以及学习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不足的规避,并利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具体的实践行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样以“爱国”这堂课的教学为例,学生对于“爱国”理念的认知,更多是源于教师的引导,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学生是否基于“爱国”思想的指引合理进行實践行为开展值得商榷。所以通过“每月一事”随笔,学生可以对自己实践过程中的爱国行为进行表述,借助这种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爱国理念的理解,深化其爱国情感。

“每月一事”随笔的方式,对于教师以及学生来说,是一种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有效方式,对教师以及学生实现思想认知的改善和提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习惯养成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行动路径——新教育实验推进“每月一事”的理论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17(01).

[2朱永新.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项目操作手册[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3]岳维鹏.创新素养教育相关概念的学理阐释[J].宁夏教育,2019(01).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问题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路径分析
从“文化践行”到“学子讲堂”
基于创新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