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与制造业产教融合度的实证分析

2021-09-10 07:22谢桂珊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产教融合高职教育

谢桂珊

摘  要: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题选取粤港澳大湾区180个钟表制造企业作为调查样本,进行了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客观地揭示了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希望能有助于上级部门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遇到瓶颈及其深层次原因,以便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3-0013-08

本课题探索构建教育部门(主要是高职院校)与产业部门(行业)融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力求让有关产教融合的评价可量化、可操作、适应大数据环境,希望可推广至国民经济其他行业。课题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与本地制造业的产教融合度进行评价,指出当前本区域高职院校与制造业产教融合仍徘徊于低度融合阶段,针对低度融合阶段,提出推动本区域产教融合的对策建议,务求推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协调适应,增强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对本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国外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研究起步较早,论文记录肇始于1985年。国外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教融合的内涵和特征、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方面。

就产教融合的内涵和特征而言,Allan Klingstrom(1987)提出产教融合是一种将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活动紧密联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和服务社会的特点[1]。Bernd Bruegge(1992)、Griddle(1993)指出,产教结合会被市场经济影响,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国内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研究起步较晚,论文记录肇始于施也频和陈斌(2007)的《产教融合 特色办学》。国内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产教融合的内涵、产教融合发展路径、产教融合动力机制、产教融合问题研究以及对策等方面。

就产教融合的内涵而言,杨善江(2014)认为,产教融合是教育部门(主要是院校)与产业部门(行业或者企业)充分依托各自优势资源,以服务产业升级和满足需求为出发点,以互利共赢为驱动力,以互信和合约为基础,以协同育人为关键,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项目合作、技术转移以及共同开发为载体,产业、教育内部及之间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高度融合,各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2]。陈年友等(2014)认为产教融合便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链的深层协作,即高职院校是为提升其人才的培养品质与制造行业公司进行的深层协作[3]。

二、研究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意义

课题通过对样本企业进行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客观地揭示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和问题,希望能有助于上级部门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遇到瓶颈及其深层次原因,以便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

利用产教融合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与本地制造业的产教融合度进行评价,指出当前本区域高职院校与制造业产教融合所处的阶段,针对所处的阶段提出能够推动本区域产教融合的对策建议,务求推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协调适应,增强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对本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4]。

(二)研究方法

钟表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属于精密机械工业与电子工业紧密结合的先进制造业。钟表行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乘着“湾区”的东风,钟表行业也是面临产业结构升级。随着智能穿戴的发展,可穿戴智能手表更是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涉及“中国制造2025”的多个关键领域[5]。因此,选择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代表,进行产教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与钟表制造业产教融合的现状,课题选取180个钟表制造企业作为调查样本。在粤港澳大湾区9大城市(港澳除外)中,每个城市选择20个钟表制造企业作为调查样本,合计180个调查样本,按照行业地位排序均匀分布,避免集中在两端而影响样本企业的代表性。第一步,通过实地走访以及问卷调查,分别从产教融合意愿、产教融合形式以及影响产教融合的因素三个方面梳理产教融合现状。第二步,把产教融合度的评估指标体系转化为调查问卷里的一系列问题,针对180个调查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收集评估的原始数据。通过评估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指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与制造业产教融合所处的阶段。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与本地制造业产教融合的现状

(一)产教融合意愿

选项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有83.33%的样本企业愿意与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方面的合作。目前,钟表行业的技术工人一般是中职学历。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希望通过提升员工素质改善企业经营效益,因而对高职院校的人才需求旺盛。企业普遍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具备“理论水平比中职强”“性价比高”“操作能力强”等优点。高校毕业生不愿意进入制造业也是一个客观因素。因此,钟表企业希望与高职院校共同培养行业人才,加强招聘就业等方面的合作,满足企业自身的用工需求。由于以上原因,钟表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的意愿比较强烈。

(二)产教融合形式

选项统计意义显著(p<0.05)。钟表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的各种表现形式以及所占比例如下:投资办学(3.70%)、订单培养或者现代学徒制(9.26%)、咨询培训(7.41%)、专业建设(12.96%)、课程建设(18.52%)、师资队伍建设(18.52%)、实训实习(20.37%)、招聘就业(22.22%)、橫向课题合作(5.56%)、科研成果转化(1.85%)。以上统计结果显示,钟表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的形式主要集中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招聘就业等方面,因为见效快、效益好。可见,钟表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层次较浅,而投资办学、订单培养、科研合作等深层次的合作比例较低,开展难度大。

当然,也有少数钟表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了投资办学、订单培养等深层次的合作并且取得成功,成为行业的典范。

珠海市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与珠海市技师学院联合招生,设立“订单培养”班,专业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制造)数控加工,两个专业方向每年各培养30名学生,毕业后将成为公司的骨干技术工人。

深圳市雷诺表业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钟表产业学院。雷诺表业与广轻职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雷诺表业为产业学院提供部分教学实训设备和耗材,如机床、手表机芯等,企业的中层技术干部负责讲授部分专业课程并且指导学生校内实训。第三学年,学生到雷诺表业顶岗实习并实现就业。

(三)影响产教融合的因素

180个样本钟表企业对影响产教融合的10个因素,按照重要性排序。统计的时候做如下处理:重要性排第一的因素,赋予10分;重要性排第二的因素,赋予9分;如此类推……重要性排第十的因素,赋予1分。最后再把每个因素的总得分除以样本总数54,得到每个因素的得分,最高分值是10分。影响产教融合的各个因素以及其得分如下(得分从高到低):

以上统计数据结合课题组对样本钟表企业的访谈记录发现,虽然企业的产教融合意愿很强烈,但是由于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企业不知如何开展产教融合,普遍感到很迷惘。因此,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政府部门对产教融合过程进行指导这个因素最重要。

建立“专业共建,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重要性排第二位。受访钟表企业认为,规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能够明确参与各方的权、责、利,让产教融合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保障企业的应得利益,不至于做“赔本生意”[6]。

构建行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沟通对话机制,重要性排第三位。目前,企业和高职院校处于分割的两个领域,双方难以找到合作对象。所以,企业希望行业协会充当沟通的桥梁,促进双方交流与合作。例如,定期举办行业与相关高职院校的交流活动;行业协会搭建网上交流信息平台,双方在平台上发布合作需求。

明确产教融合各方权利、义务、责任、地位的法律法规和操作层面的政策体系(法律保障),实施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摊和利益分配机制,分别位列第四位和第五位。从法律层面去规范产教融合各方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是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共同愿望。但是,由于企业都清楚法律有滞后性,所以企业认为科学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比立法更重要[7]。

实施税收减免政策或者适当补贴参与产教融合企业的重要性排第六位。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培养人才,需要付出人力、资金、时间等成本。更甚者,学生毕业后,在企业工作很短时间就流失到其他企业或者行业去,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8]。因此,企业希望政府能够适当补贴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给予每人每年定额补贴。

四、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与本地制造业产教融合度的实证分析

课题组在现有的校企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基础上,探索构建教育部门(主要是高职院校)与产业部门(某一行业)融合度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产教融合度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给出各指标权重,设计出产教融合度指标值计算公式,让有关产教融合的评价可量化、可操作、适应大数据环境,希望可推广至国民经济其他行业。

(一)建立指标评价体系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本人前期的调研走访,建立了一個产教融合度的评估指标体系。产教融合度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和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由“机制融合、育人融合、科研融合”等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构成[9]。

(二)评价方法

1. 层次分析法

在构建产教融合度评估模型的过程中,课题组选择了层次分析法(AHP)来构建产教融合度评价体系,同时给出各指标权重。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在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筛选过程中,应用扎根方法的主要步骤,运用访谈法、问卷法、网络资料分析法,使三类资料的含义和内容趋于一致,然后通过三类资料得到相互印证,从而确定相应的指标分类。再根据指标分类,应用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方法进行指标筛选。

(2)判断矩阵的构造。将各个评价指标两两比较,根据重要程度进行赋值。采用1~9标度,对不同的比较给出标度(2,4,6,8为上下两标度间的拆衷标度,也可以不用)。通过重要性标度,采用专家评议的方法,得到相关数据。通过得到的数据,构造判断矩阵。由 10人组成的专家组评价为基础,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机制融合、育人融合、科研融合这3个一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判断矩阵如表2。

2. 一致性检验

为检验判断矩阵的合理性,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的检验是通过计算一致性比例C.R.来进行的。

C.R.=C.I./R.I.

其中,C.I.为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为:

C.I.=(λmax-N)/(N-1)

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判断矩阵的维度。

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为一致性比例。当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以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λmax=3.005。一致性指标为C.I.=(λmax-N)/(N-1)。把以上数据代入公式可得C.I.=(3.005-3)/(3-1)=0.0025。当N=3,查表得到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0.58。一致性比例为C.R.=C.I./R.I.=0.0025/0.58=0.0043。C.R.小于0.10,一级指标一致性较好,由此得到的各项权重是有意义的。

3. 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同理,得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各项权重,如表3、表4所示。

产教融合度指标值计算公式I=Σ(E*W)*100,I取值范围0—100

其中,ΣW=1(i=1→20),W=WB*WC*W  (公式一)

W为指标D相对于目标A的权重,W为指标B相对于目标A的权重,W为指标C相对于目标B的权重,W为指标D相对于目标C的权重。

通过归纳分析产教融合的发展规律,运用德尔菲法对上述指标体系的综合推算,认为可以把产教融合的进程大体分为低度融合(产教融合度指标值<40)、中度融合(产教融合度指标值40-70)、高度融合(产教融合度指标值>70)三个阶段。

(三)实证分析

钟表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属于精密机械工业与电子工业紧密结合的先进制造业。钟表行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

本研究选取粤港澳大湾区180个钟表制造企业作为调查样本,把产教融合度的评估指标体系转化为调查问卷里的一系列问题,针对180个调查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收集评估的原始数据。然后把调查得到的数据代入公式一,得到每个样本企业的产教融合度指标值。最后得出180个样本企业产教融合度指标值的算术平均数是31,属于低度融合阶段。

五、对策建议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钟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意愿比较强烈,但是由于缺乏政府相关部门指导、规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沟通对话机制、法律保障以及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摊和利益分配机制、政策激励等,导致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困难,阻碍了产教融合的进度。

目前,钟表行业在开展产教融合的时候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也是其他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障碍。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推动本区域产教融合发展,促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协调适应,增强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对本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

(一)强化政府指导

相关的政府部门要能够发挥自身的职能,积极引导地区的产业融合,通过职能转移、授权委托等方法,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制定出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相关方案,积极开展人才需求工作、实现校企合作结合、教育教学指导、职业规划,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10]。引导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学活动,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鼓励骨干企业与职业学校组建产教融合型企业。

(二)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促进校企互相结合

在产教融合的利益驱动下,企业和高职院校显然乐于合作发展,但由于企业与高校之间存在着一些理念上的差异,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体系,既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加速发展,也能够节省企业雇佣人才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11]。

(三)强化行业协会的作用

一方面,强化行业协会的职能,认清自身的使命,提升产教融合的进度,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行业协会的评价职能。政府通过行业协会对产教融合的效果进行评测,建立安全可靠的统计评价系统。能够利用好监测结果评价的结果,作为绩效考核、投入引导、试点开展、表彰激励等方面的重要依据[12]。

(四)打造信息服务平台

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要能够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优势,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促进产教融合的效率[13]。依靠信息服务平台整理区域和行业内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投资实验项目,提供技术性服务等各类供求信息,信息化的服务平台将有效提高各项服务的效率,为产教融合奠定基础。

(五)完善法律制度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参与产教融合的各方行为准则,明确行业協会的职能和作用,使企业,政府,职业高校等参与方划分好各自的职能、任务方向、工作内容等,进一步调动各方开展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14]。

(六)出台激励政策

政府通过出台投融资和财政鼓励政策,促进企业以多种方式与职业高校进行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程度。激发起有能力的地区对于产业融合进行探索,创造出新型的校企联合制度,为相关的企业和职业高校提供基金和技术的支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其办学时的相关权利。

参考文献:

[1] Klingstrom,A..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Industry[M]. Sweden:Uppsals University,1987:18-25.

[2] 杨善江. 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 教育与职业,2014(11):8-10.

[3] 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 中国高校科技,2014(08):40-42.

[4] 成洪波. 粤港澳大湾区“产学融创”:内涵实质、需求背景与路径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18(10):36-41.

[5] 欧阳河,戴春桃. 产教融合的内涵、动因与推进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19(07):51-56.

[6] 朱万炫,敖克勇,王征义.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究与实践[J]. 汽车实用技术,2020(18):218-220.

[7] 谢敏,顾军燕. 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度研究与评价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5):42-45.

[8] 庄西真. 产教融合的内在矛盾与解决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2018(09):81-86.

[9] 陈志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本质与实践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18(05):37-43.

[10] 蔡泽寰,肖兆武,蔡保. 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要素优化探析——基于“中国制造2025”视域[J]. 中国高教研究,2017(02):110-114.

[11] 潘陆益.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构建研究[J]. 中国农业教育,2015(03):61-64.

[12] 陶红. 广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6(24):31-35.

[13] 吴结.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多元化模式构建及评价[J]. 现代教育管理,2011(06):71-74.

[14] 陈志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本质与实践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18(03):35-41.

(荐稿人:刘万华,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数智经济贸易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产教融合高职教育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