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结合阅读教学的习作训练

2021-09-10 17:43刘光文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指向读写结合阅读

刘光文

摘要:小学第二学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节点,是学生积累语言、陶冶情感、发展思维的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把阅读和习作脱离开来,单方面进行教学,造成读与写脱节或联系不够紧密的局面,出现读与写的语文能力培养分道扬镳的困惑。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浅显的探讨,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吸纳课文的表达方式、想象补白、放眼课外阅读这几种渠道为切入点,指向习作教学,求得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达到读写的契合。

关键词:阅读;指向;习作;读写结合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小学语文是学生语言积累、语感培养、情感熏陶、思维发展的开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启蒙作用。“读”和“写”是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两大板块,要落实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就需要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习作是语文教师的教学难题,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望洋兴叹的难题,教师怕教难教,学生怕写难写。可以这样说,读写结合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学生不会再害怕阅读,不会再无米下炊。从第二学段起,教师就要重视读写结合的训练,努力克服读写脱节,习作教学的随意性。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和渠道有很多,读写结合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常常被忽略的途径。小学语文选文多文质兼美,情感真挚,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世界,又有撷取材料和表达方式的方法指向,如果教师能够因势利导,自然会“乐于读书,逸于作文”的。小学第二学段的写人习作教学,也可以从课本中的写人文章汲取营养,学习方法,得到习作训练。

如此一说,那么怎样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写呢?

一、积累课文中丰富的词汇,学以致用

叶圣陶说过:“阅读时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学生表示,怕写作文,并不是题材、方法问题,而是腹无诗书气不华,无从下笔,下笔没词。

我们在写人阅读教学中,会对课文中描写外貌、动作、神情和心理的词语精心品读,但这种品读需要对词意的品味外,还要为习作积累丰富的描摹词汇,领会用意,学会运用。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有了词句的储备,学生头脑中的习作材料就成为有源之水,自然流露出来。

教师可以引导课本上写人的语言材料的积累,也可以将语言材料的积累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读到的好词、佳句都就积累下来,时间长了,荟萃成册,时常拿出来读一读,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习作时也不再为无言可述烦恼了。

二、吸纳课文的表达方式,读中仿写

小学语文课文选文重视学生精神成长和人文性的渗透,既有情感体验的价值观形成,又有语文各种能力发展指向,语文的各种能力包括了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叙事性作品是课文中最常见的,也是适合中低年级学生心理期待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叙事性作品是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写作手法的基础。

习作的篇章结构布局可以从例文中学习,吸纳经验。结构是习作中的技术问题,习作的起步阶段,可以教学生通过对课文蓝本习得经验的模仿,然后根据实际生活材料仿写,撷取精华,最終内化成自己的一套形式。

教师在第二学段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先训练学生习作开头和结尾形式。开头的方法有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描写引入、名言佳句开头等,结尾的方法有发表感想、点名主旨、名言总结、抒发发人深省的情感等。但要反对灌输死知识,僵化形式。

写人习作,还要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做一些指导。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具体的描绘出来。人物描写就是要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形象用文字绘声绘色地再现,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第二学段课文中有很多示例,写人的描摹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情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描写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除此以外,还可以学习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

教是为了不教,模仿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学写结合,真正将方法灵活有机地用在习作中,不为模仿而模仿。课本中的例文有着习作表达方式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在教学中做到将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使得学生从阅读中学会习作的一般方法。

三、揣摩课文的写作意图,想象补白

补白指的是通过细心揣摩作者的文本,通过想象或者联系补充课文的“空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补白,还能为小练笔提供支点,创造和文章相同的类似情景,是习作训练的一种准备。

小学生在读课文时,可能面临一个悬念的困惑,人物的命运怎么样了,故事发展到后来出现了什么情节,等等。于此,我们借助补白的手段,缩短学生与作者的心理距离,既排除了阅读障碍,深入文章透彻地理解内涵,又留给学生想表达的欲望和想象的空间,利用补白锻炼习作功力。

补白的内容有很多,通常用的是补细节和补结尾。比如,在《卖木雕的少年》一文中找出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在《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中,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联系上下文想想医生会说些什么?

课文留白之处,往往正是体现作者写作技巧的匠心独运处,有弦外之音处。鲁迅先生介绍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写成之后,要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毫不吝惜地删去。这里,学生还可以学到留白的余韵和巧妙。

四、放眼课外的文本阅读,拓宽思路

鲁迅在《致颜黎民》的信中说到:“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读与写的教学要立足于课本,毕竟课本都是精心采撷的文本,但局限于此,往往造成拘泥一家的局面。如果说课本是学习游泳的池子,则课外阅读就是广阔的水域,任人遨游。课外阅读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而构建更广阔、更深厚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积累丰富的词汇、吸收表达方法,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融合,把读和写结合,收到的效果会更好。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之谓也。

教师激励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可以尝试结合语文课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如读了《丑小鸭》之后,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读了《争吵》之后,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后的感受,选择写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心得和向同学介绍图书等方式反馈自读情况,并作相应指导。这样一来,既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又能实现学习的迁移,促进学生个性阅读的自由发展,为提高习作水平奠定基础。

“问渠哪能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比如说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引导学生坚持记日记、即时写片段、认真修改习作等),这里仅就将阅读教学指向习作谈几点浅显的看法。总而言之,读与写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有机统一的两大板块,读是第一步,写是对读的深化和情感表达欲望的自然流露,读写之间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在读中贯穿写的因素,在写中提升阅读能力,真正做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做到有序有法,从而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得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乐于阅读,乐于习作,绽放语文的美和魅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鲁迅.《致颜黎明》(《鲁迅全集》十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指向读写结合阅读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