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学科相关的知识,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 人文素养; 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课程标准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素养,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人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正确价值取向建立的前提条件,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人文素养的概念
人文素养是学生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在个人道德与修养方面进行提升的一种素养。人文素养是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能力的体现,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部分。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历史和社会学科知识的长期熏陶,提高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人文情怀的形成,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但是从如今的教学来看,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普遍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往往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灌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设计。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策略
1. 将教学知识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将教学与生活进行联系时,可以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学习产生厌恶感。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传媒的行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常用的微博展开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教学过程中巧用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课堂氛围的营造,一个比较沉闷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得到提高,教师要改变仅仅通过对教材的讲解来教学的方式,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灵活地运用课堂提问的技巧。例如,在“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动画片《郑义门》的主题曲《家训》,导入今天要讲的课题,关于农耕文明的内容,接着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讨,找出有关农业繁荣的具体内容,农业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农业进步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点内容,并向学生提问,哪些行业的发展是手工艺繁荣的体现?明清时期手工业繁荣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可以对资本主义的生产特点产生初步的理解,并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思考,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3. 联系古今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与智慧,学生不仅可以对过去的史实进行思考,还可以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进行展望,学生可以从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和宝贵的经验。一些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和逝去的历史人物对当今的社会依旧存在着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代进行联系,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例如,学生在学习“新文化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近代北京的社会状况进行了解,在当时的北京,各类思想混杂,给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带来了困难,虽然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在当时并不算显著,但是对我国的思想解放和发展仍然具有重大的作用。同时,结合现代社会与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虽然我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繁荣,但是要想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更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导,同时让学生明白,过去国家的文化交流是比较封闭的,如今的文化交流更加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同时在文化方面有很多突出的地方,吸引其他国家的人进行学习,这是值得学生自豪的地方。将过去的历史与当下的社会事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的意义,从而发挥历史教学德育的作用。
总之,人文素养体现了一个学生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并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瑛.人文素养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7):65.
[2]谷苏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4):255-256.
[3]王靖其.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加強人文素养的研究[J].新课程(中),2017,238(3):227.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第四中学 张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