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叶华
摘要:情感可以直击人的大脑与心灵,是语文教学当中的灵魂所在,情感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自我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可以使其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感悟课本作者的内心世界。所以,情感教育的渗透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举措。这也是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情感教育也变得有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引言:
就小学生而言,在教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当注重品德的熏陶,小学生的三观未能完全形成,仍旧处于建设阶段,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也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仅仅要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与教授,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引入。这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与标准,按理来说应当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实践当中有所彰显。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建立健全教学观念,重视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起到感染熏陶的意义
情感教育具有一定的融合性与渗透性,可以通过语文课本当中每一个文字所囊括的情感融入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情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无私的节操,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心灵。它可以不着痕迹的挖掘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内心的天性与善良,不断的启发学生,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的得到加强与稳固。不过这也就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心智健全完善、有着健康情感的人。因为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与情感未能完全成熟,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以分辨教师的情感取向是否偏离正常轨道,如若教师的情感取向出现好坏、是非不分、三观不正的情况,那么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阻碍学生的情感建设。
(二)起到培养审美情趣的意义
语文课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素材,它们都融入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想要从审美素材当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获得美,情感必不可少。而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深化感情,并且在情感的融合之下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洗浴他们的心灵。所以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当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优化他们的情感领悟,还可以让他们在感悟真情碰撞的过程中领悟各种审美蕴含。
(三)起到調控学生情感的意义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浓厚的情感,对一切客观事物都保持着很大的热情。但由于他们年龄、经验和知识的限制,对客观与未知事物不具有看穿本质的能力,所以感情不够深刻,不仅情感泄露,而且可控制性与稳定性极差。它们需要是来自教师的鼓励与沟通,而情感教育就是建立在教师尊重学生情感的前提下,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所以它可以充分把控学生的情感,有效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从而建立一个师生交往融洽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二、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一)有效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
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课堂导入。一旦在课堂导入环节触及学生的情感领悟以及精神需求,就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导入过程中,教师用最饱满的热情、最真挚的语言去直击学生的心灵,与其产生强烈的共鸣,带领学生带有同样的情绪加入到新课教学当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奠定夯实的情感基础。例如,在学习《我多想去看看》一课前,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北京天安门的图片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配以《五星红旗》的背景音乐,学生顿时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这时,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有的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与议论,"这是我们中国人民共和国北京天安门,相信很多同学知道但是却没有看到过,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游览天安门,感悟我们中国首都"例课前教师的多媒体导入瞬间给予了学生感官与听觉上的强烈刺激,使学生瞬间对于接下来学习的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新课程的学习奠定了情感上的基石。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处于低龄阶段,虽然没有过多的情感但是具有非常丰富的情感潜能,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与激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堂与情感引领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活跃度以及积极性。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始终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上占据的主体地位,同时这也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核心载体。以往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已经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质量会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教授这篇课文,选择一个同学阅读狼,一个学生阅读小羊,学生在听到别人分角色阅读时会跟随着课本不知不觉中走进故事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快速明白文章的大意。学生可以主动走进课文,思考问题,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对于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三)准确把握课本的感情基调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语文学科属于基础性学科,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带有些丰富浓烈的感情色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准确的贴合课本的情感基调,激发学生的情感,应当事先熟悉课本内容与结构,掌握文章的基本情感基调。这有利于教学当中随时把控自我的教学感受,以及调控学生的学习情感。通常来说,语文教学的基调可以以温和、平稳为主。因为比较符合学生听课的心理习惯,同时也可以使教师的情感情绪收缩自如,稳定持久,教师也不会因为感情变化太快以至于造成心理疲劳。但是,语文教师也应当根据教材作者的情感与学生所抓住的情绪状态来确立自己的教学基调。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时,就应当楼主母子之情,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作者的一字一句中去感悟伟大的母爱,从而引起共鸣,提升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让情感焕发新生,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语文教学当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仅是符合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加强学生情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课文深处,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其与课文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进而不断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金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 神州, 2017(36):192-192.
[2]]樊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7(3):78-79.
[3]黎日英.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3):147.
[4] 于桃红.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24).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崔庄镇西崔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