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村干部管理机制探析

2021-09-10 10:39陈锋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新时代

陈锋

摘 要:新时代民族村干部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后备力量不足、素质不高、内部矛盾交织、待遇较低、上升通道不畅等问题。鉴于此,应采取重视民族村干部后备人才培养,优推优选、提供成长平台,加强针对性培训,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打通向上通道等措施,加强民族村干部的培养和管理。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村干部;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2-0025-03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一些民族村干部出现“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问题[1],存在能力、动力和担当不足“不能”“不想”“不敢”为[1]的情形。针对这种状况,新时代如何抓好民族村干部选拔、培育、管理、监督和任用,建设一支坚强有力、会干事、想干事、敢担当的民族村干部队伍,提高党在农村的治理能力和夯实执政基础,实现全面建成民族乡村小康社会目标,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民族村干部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民族村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缺乏创业型人才

1.民族乡村留人“难”。在部分民族乡村,除了传统耕种和少量养殖,没有其他收入渠道,创业难、致富难,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持家的只是老弱妇孺,形成农村的“人才空洞”。相当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特别是受过中高等教育、掌握一定文化知识或者掌握一技之长的民族青年,多想逃离民族乡村的环境。

2.部分民族村干部“占着位子不干事”。调研时发现,一些村委,好几年都不发展新党员,为什么?因为这些村干部本身“进步”不了,但又不想退,他们很熟悉村委工作,一年到头基本不做事,这些干部“占着位置不干事”,每月白领几百块津贴。他们认为作为一名村干部,在村里还有几分脸面,担心发展新人顶替他们,有意不培养新生力量,导致后备干部不足,出现一年、甚至连续几年无新党员发展的窘境,民族乡镇党委政府也只好勉为其难,继续使用这些干部。一些村干部由此涣散“干心”,滋生“养心”,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3.一些民族村干部担当意识不强。新时代新形势下,振兴民族乡村困难多,产业增收难度大,作为村干部要把群众脱贫和管理好村务以及应对家庭琐事并举,工作头绪和压力难度较多、较大,不少村干部产生畏难情绪,缺乏担当意识和能力。

4.民族村寨宗派现象比较严重。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在民族农村村两委换届选举存在宗族把持,拉帮结派、拉票贿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混淆视听,削弱群众意愿的影响力,导致村寨不能选出有能力、肯为群众服务的好干部。

(二)民族村干部普遍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欠缺

1.民族村干部受教育程度较低,年龄结构老化。据调查了解,民族村干部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当前,民族乡镇、村组织村干部教育培训次数比以前多了,但与公务员培训学习相比机会还是少的,最多就是到乡镇里开开会,很多村干部连县城都没去过几次,知识面、见识面窄,不是很愿意主动学习。干部队伍严重老化,结构不合理,缺乏活力。如某民族镇共有村干部不到150人,其中35岁以下的,均担任团支书,占不到10%;36~59岁的,占50%多;60岁以上的,占近40%;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不到10%;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占约10%;初小文化程度的,占了近70%。

2.一些民族村干部素质和能力与当前农村新时代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调处矛盾和纠纷办法不多,不能让民族群众信服。受文化素养影响,一些村干部在国家政策的理解掌握、思想意识、法制观念、制度执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习惯于用老套路、老办法应对和处理村寨中遇到的人和事,有时还带着封建迷信色彩,不能及时、合法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也不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康。这种情况会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阻碍村寨发展。

3.一些民族村干部怕苦怕累,個人小算盘打得比较精。一些村干部表里不一,一让做事就喊辛苦,让人觉得他干部难当,处处给人想推脱不干的感觉,但其实心里根本就舍不得这顶“乌纱帽”。一到有什么惠民政策,心里就盘算着趁机私捞一把,总放不下那点小惠小利,不是为民办事,不是为了党的事业当干部,认为有权不使,过期作废。不是想办法发展村社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而是挖空心思中饱私囊。据调查了解,一些村干部暗中乱收费,群众要开个证明盖个公章都要收取5~10元甚至更多手续费,这种行为已是涉嫌违法了。

4.一些民族村干部罚字当头压群众。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遇到阻力和群众不配合,一些村干部不做细致说服工作,而是动辄乱用公权力罚款压群众,造成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由于民族村干部自身“内因”制约,需要“外因”特别是通过针对性培训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自己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2]。而民族乡镇受制于资金、师资、场所等条件限制,难以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导致民族村干部不懂法律,不思带领群众致富。

(三)民族村干部内部矛盾交织,监督不到位

1.民族村干部具有双重身份,担负双重责任。村干部拥有干部和农民双重身份。这种身份既有利于做群众工作,又不利于工作,在这“利”与“不利”当中出现了矛盾,一些村干部难以做到“两兼顾、两不误”。一些村干部工作责任心和担当精神不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遇难而退。因为不是国家拥有行政编制的干部,不会因此丢掉工作而难以生存,而组织对于他们的最严重处罚不过是免职,有些时候还不好罢免了他,因为一时间难以找到合适人选。村干部在村寨里的工作对象多少都有一些沾亲带故,工作起来不得不顾及乡里乡亲的看法,特别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

2.对民族村干部监督不到位。对于村“两委”干部选任方式存在问题,如何履行好监督职能存在不少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对于比较富裕的村,村干部会在利益问题上闹矛盾,对于没有什么集体收入的村,则是缺乏战斗力,各项工作往往出现“两委”互相推诿塞责现象。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新时代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