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轶
摘 要: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运用自然资源,不仅能丰富大班美术活动的内容,还能创新大班美术活动的形式,也能提升大班美术活动的实效。尤为重要的是,“应时应景”“不拘一格”“脑洞大开”地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运用自然资源,可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自然资源;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有效作用
从蜻蜓的飞行过程受到启发,人类发明了直升机;从蝙蝠的飞行过程受到启发,人类发明了雷达声呐;从青蛙的视觉原理受到启发,人类发明了电子蛙眼……一直以来,人类从未间断过向大自然学习,大自然是一本真实、有趣、形象、直观的教科书。
正因如此,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巧妙地运用一些自然资源。将自然资源巧妙地运用到大班美术活动中,不仅能丰富大班美术活动的内容,还能引领、启迪、鼓励大班幼儿向生活学习、向大自然学习。下面笔者将主要围绕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谈一些独到的见解。
一、“应时应景”地运用
冬去春来、夏走秋至,四季更替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变化规律。随着四季的更替,大自然中的各种自然资源也在悄然发生着各种变化。于幼儿教师而言,在大班美术活动中运用自然资源,一定要做到“應时应景”,即在不同的季节、运用不同的自然资源丰富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的内容,创新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的形式,提升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的实效。
例如,在秋天来临时,颜色各异的树叶、琳琅满目的蔬果等自然资源,都可以成为幼儿美术活动中有趣、实用的活动素材。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节假日或与父母、或与兄弟姐妹、或与爷爷、奶奶一起去郊游。在郊游过程中,不仅要观察各种树叶的颜色、形状,还要采集一些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的树叶。之后,带着这些树叶参与美术活动。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用这些树叶制作一些粘贴画。一片弯弯的柳叶,在幼儿的粘贴画中,可能就会变成一只弯弯的小船、一条弯弯的眉毛、一瞥弯弯的胡须……同样,在硕果累累的秋天,幼儿教师可以将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蔬果作为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的素材,让幼儿在红红的苹果上雕刻一张红扑扑的笑脸;让幼儿在绿油油的黄瓜上雕刻一条可爱的毛毛虫;让幼儿用一根金黄色的香蕉做一轮明月……
事实上,将多姿多彩、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自然资源运用到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不仅有助于丰富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的形式,还有助于启迪大班幼儿向大自然学习。
二、“不拘一格”地运用
形状各异、颜色迥异的树叶,只能用来做树叶粘贴画;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蔬果,只能用来做蔬果拼盘;可爱漂亮、无忧无虑的小金鱼,只能用来写观察日记……事实的确如此吗?显然不是。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运用自然资源时,教师一定要鼓励、引领幼儿“不拘一格”地运用,绝对不能让幼儿形成一种定式思维。一旦幼儿形成定式思维,就会限制他们的想象力,束缚他们的创新思维。那么,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教师究竟应如何引领幼儿“不拘一格”地运用自然资源呢?
例如,清晰、直观、具象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大班幼儿展示,在美术活动中“不拘一格”地运用自然资源案例,就可以打破幼儿的定势思维、放飞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当幼儿兴致勃勃、满怀期待地带着自己采集的树叶参与美术活动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一些主题鲜明、美轮美奂的树叶粘贴画,向幼儿展示一些用树叶做得连衣裙、项链、手、胸花、发饰等。显而易见,这些树叶美术作品正是教师“不拘一格”运用树叶的范例,可以引领、启迪幼儿在美术创作活动中“不拘一格”地运用自然资源。
三、“脑洞大开”地运用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师在大班美术活动中运用自然资源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运用自然资源时,教师可以鼓励、引领、指导幼儿“脑洞大开”地运用,即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自然资源,创作一些新颖的、独特的美术作品。
例如,在利用各种各样的蔬果资源开展大班美术活动时,幼儿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告诉幼儿用哪些蔬果去创作什么样的美术作品,而应完全“放手”,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现有的蔬果资源创作美术作品。几颗大枣,在幼儿的奇思妙想下,可能会变成奥特曼的秘密武器;几片白菜叶,在幼儿的别出心裁中,可能会变成一片绿油油的森林……
实践证明,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归因于每一位幼儿“脑洞大开”地运用自然资源,创作美术作品,所以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也会变得有序、有趣。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中运用自然资源时,幼儿教师应自始至终做到“应时应景”“不拘一格”“脑洞大开”。如此,融入形形色色、琳琅满目的自然资源的美术活动,就会成为孕育幼儿创新思维,发展幼儿核心素养的一片良田沃土。
参考文献:
[1]李众英,滕洋.浅谈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4(9).
[2]徐晓燕.浅谈自然资源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