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的幼儿园绘本教学课程虽然能够激发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但是在情感渗透方面的意识较差,教育工作者应当调整好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孩子们的情况和能力进行内容的设定,选择合适的方式展开课程学习,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将绘本故事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达到教育目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教学;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绘本是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的重要教学载体,通过简单的画面内容和简短的文字,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加强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认知和体会,并更好地进行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但现阶段的绘本教学流于表面,在情感渗透方面的意识较差,没有充分地将绘本故事的优势发挥出来。基于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重新设计课程环节,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加强儿童的情感体验,通过情境、迁移等方式,加强他们的情感教育。
一、明确情感目标,确定绘本内容
想要让孩子们在绘本课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在进行教学活动前,教师首要明确我们情感目标的内容,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图书,让目标和课程内容做到良好的呼应,精细设计课程环节,提升孩子们的能力,不断地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阅读,激发情感态度,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1]。
如在培养孩子们合作情感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之相关的绘本内容,如《猴子捞月》《拔萝卜》《好大的苹果》《德沃夫爷爷的森林小屋》等,这些故事内容简单,并且全篇围绕着“合作”内容展开。教师在进行课程活动前,可以首先明确我们想要培养的目标,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避免情感教育得不到良好的施展和发挥,保证情感渗透的有效性。
二、融合实际生活,加强情感渗透
绘本故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绘本故事中的内容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结合故事中的主题和想法,加强情感渗透,激发幼儿形成良好的活动态度和观念,保证绘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展示情感态度的教育目标,促使幼儿养成良好健康的心态[2]。
如在绘本故事《排排队》的教学中,这本故事讲述了在森林公交站中,小动物们有序地排队等车、上车,讲述了和同伴之间要相互尊重遵守规则。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播放一些图片,如在我们生活中的公交站上乘客争抢着往上挤的现象,引导孩子们讨论对错,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展开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渗透进情感教育的内容,提升他们的认知。
三、构建绘本情境,强化情感体验
情境构建的方式比较常见,通过内容的学习,能够让孩子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绘本故事中的内容,加强他们对知识内容的感受。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强化儿童的情感体验,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加强感情教学的内容,达成我们的教育初衷[3]。
如在绘本故事中《我的爱一直陪着你》,这本故事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学习内容。如书中“你登上高山,你爬上天空”“我的爱会找到你”“因为他可以飞翔”,在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图片,如蓝天、高山,结合图片中在背后观察孩子的身影,引导幼儿感受到“爱”的存在,通过情境激发情感态度,提升孩子们的能力,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
四、结合绘本故事,展开情感迁移
情感迁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手段,通过故事内容的感情构建,转移到阅读者自己的身上,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展开学习,加强他们的情感迁移,达成良好的学习目的,促进能力的稳定提升,构建高质量的绘本教学活动。
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其讲述了兔妈妈和兔宝宝之间的对话,围绕着“我爱你有那么那么多”展开故事。在阅读完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想一想和自己妈妈在一起时的画面,并且回忆一下妈妈都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满足了我们哪些小小的心愿等,以此展开情感迁移活动,通过故事内容联想到自身,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加强他们的情感教学活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一些绘本内容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认知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观念。语言能力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选择合适的内容,通过故事情境、实际生活、情境构建、情感迁移等方式,加强孩子们更深层次的体验,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吴蕊君.以绘本为媒介 以情感教育为目标:在幼儿绘本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J].新智慧,2020(9):87.
[2]唐貞兰.在幼儿绘本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9(25):133-134.
[3]王会川.论情感教育在幼儿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渗透[J].读写算,2019(5):25.
作者简介:张丽萍(1979—),女,汉族,甘肃庆阳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从事学前教育事业,擅长幼儿语言文字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