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晴
摘 要:研究者采用同伴提名法确定观察对象,并通过材料分析,发现个案幼儿被拒绝的原因来自教师、幼儿自身和家庭三个方面,并基于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逐步引导幼儿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非典型性;被拒绝幼儿;个案分析;干预
一、问题的提出
此次个案研究中非典型性被拒绝幼儿是指没有上述被拒绝幼儿伤害别人或者破坏物品的典型行为,却被同伴拒绝的幼儿。但非典型性被拒绝幼儿可能还存在其他特征,因此称之为“一类非典型被拒绝幼儿”。
研究者所在班级采用幼儿自主投票的方式竞选升旗手时,发现可可(化名)多次在竞选升旗手时落选,只有极少数幼儿投票给她。同伴对她的评价多是负面的,描述为“可可对我们太凶了”“可可总是搞我”等,为了解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者展开此次研究。
二、个案幼儿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
1.缺少对个案幼儿的关注
可可在与同伴游戏发生冲突时,有时同伴会有告状行为,但因为她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动作攻击等明显的、引人注目的特征,容易被教师忽视。
2.日常观察方法不恰当
研究者在观察中发现,可可与同伴交往时,教师是否在场会直接影响观察结果。教师不在场时,可可与同伴交往时,语气、语调相对高亢,强迫他人、言语攻击次数增加。因此,教师日常观察中无法观察到幼儿相处的真实性。
3.缺少合理干预个案幼儿的经验
从与个案幼儿班级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干预措施大多为提醒,比如“你这样对小朋友,他们很会不舒服的,不要这样子”等,有时会用严厉的语气强行制止幼儿的行为,但幼儿的言语攻击行为依旧会发生。
(二)幼儿自身
1.以自我为中心
皮尔杰以“三山实验”证明“幼儿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可可虽然已经六岁了,属于幼儿园大班阶段,社会交往经验与技能有所提高,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但研究者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她在与同伴、成人交往时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无法倾听和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
2.消极的互动方式
研究者运用追踪观察法,在不被可可发现的情况下,记录可可与幼儿互动的方式。研究者发现可可在与同伴相处时,如果成人不在观察现场,可可经常会用言语恐吓、强迫等消极的互动方式让他人强行接受自身的想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地位。
(三)家长
在发生跆拳道事件中,研究者继续与其家长进行非正式访谈,了解到可可的情况是:
1.可可在校外报了跆拳道兴趣班,教练比较严厉,会用教鞭提醒可可,但是家人并没有合理地给予引导。
2.在家中,阿婆为了让可可“听话”,会用言语恐吓可可,比如“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理你了”。
三、干预对策及结果
(一)干预对策
1.坚持追踪,真观察
追踪观察有利于教师了解不同时期幼儿的不同状态以及评价教师干预策略的适宜性。在对可可消极行为干预的过程中,教师一直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对干预后可可的前后行为进行对比,教师先后采用同伴榜样法,正负强化、自然后果、留白等多种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引导幼儿学习积极的同伴交往方式,记录可可前后行为变化,再观察,再调整。
另外,研究者调整了观察的方式,从原先在场观察调整为不在场观察,选择一个可可看不到但研究者可以看到的场地,观察可可与同伴互动的真实互动行为。
2.注重疏导,巧干预
基于个案幼儿自身情况与需要,主要采取以下四个干预措施。
(1)营造融洽的班级氛围,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在可可多次落选升旗手后,有伤心、大哭等消极情绪,教师应先疏导她的不良情绪,之后再为其提供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交谈机会,帮助可可了解被同伴拒绝的真正原因。
(2)树立高级榜样,提高幼儿社会交往技能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指出“更多的他人的角色,包括成人、同伴、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共建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成人、大一些的孩子或是社会交往能力强的幼儿来给可可示范一些合作的技能,帮助她构建正确的交往经验。比如,教师邀请班级受欢迎幼儿介绍教学员练习的方法。
(3)增加同伴合作机会,强化个案幼儿的优点
可可点子多,愿意为同伴出主意,在可可想出帮助他人的点子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可可还是很爱小朋友们的,她在努力地帮助我们”,让同伴在教师的引导中发现并强化可可的优点。
(4)家园合作,共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关系
指南中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教师在了解可可的家庭教育情况后,鼓励可可家人用平和的方式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用客观、具体的方法评价幼儿的表现。
(二)干预结果
两个月之后,研究者用同伴提名法再次调查。问题为:“班里这么多小朋友,你最喜欢和谁玩?”“那你有不喜欢一起玩的吗?”“你最不喜欢和谁玩?为什么?”“你喜欢可可吗?为什么?”幼儿会这样评价“可可会耐心地教我学跆拳道动作”“我想和她一起玩”等,說明以上干预措施对帮助可可建立良好的同伴友好关系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紫涵.一类非典型型被拒绝幼儿同伴交往的个案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
[2]洪瑛瑛.被拒绝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干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6(6).
[3]王燕.同伴交往中被拒绝幼儿的个案分析与干预[J].早期教育,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