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幼儿园课程对于地方化、特色化的追求也在不断地加深,幼儿园教育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发展。而学前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对社会建立基础认知,因此,对幼儿生长发育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建立阶段。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园课程规划不科学的现象也在随之产生,急于与小学教育接轨,导致相关课程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生长发育及性格特点,使学前教育课程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层次的发展。因此,就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为主题进行相关的探究与表达,希望使学前教育课程更加多元化、自主化。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
针对学前教育发展来说,可以在课程趣味性及课程模式方面,向外国的教育体系进行相关的借鉴,但不能盲目地进行教育体系的照搬,要充分考虑中国儿童的性格特点及生长环境,使创新改革的教育理念能够适应幼儿的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的学前教育来说,较多地受幼儿园课程及家庭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幼儿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时,要对幼儿的身心特点、性格特点、生长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考量。
一、确立学前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
在进行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的过程中,教育目标的建立十分重要。在以往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受学前教育课程及教育背景的限制,培养目标一直存在功利性和片面性,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育新形势下,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就应以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为基础,既要为幼儿生活学习做准备,又要重视幼儿知识的获得及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要關注幼儿的成长,挖掘幼儿的天赋潜能,为幼儿创造有利于幼儿生活学习的机会与环境。幼儿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时,要避免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防止幼儿在早期对学习产生排斥现象。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生命成长,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及知识接受能力有充分的了解与把握,让幼儿在接受学前教育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意义,帮助幼儿建立主动学习的观念与思想,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帮助幼儿建立完整人格,使幼儿受到更加优良的教育。
二、合理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知识结构
课程结构是进行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的主体部分,也是有效进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幼儿教师要加强对学前教育课上结构的设计,在考虑学前教育环境及幼儿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有效性。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前教育课程结构的现状,使设计出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教育现状。对于幼儿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结合,帮助幼儿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与结构。
三、针对不同学科进行有效的课程开发
幼儿教师在进行学科课程特点了解时,要做好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设计的相关工作,针对不同学科的课程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使幼儿教师在进行课程模式的应用时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进行选择,在日常的学前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也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及性格特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把握。教师既要遵循学科的课程特点,又要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模式的制定,帮助幼儿能够有趣地进行学前教育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满足幼儿生活、学习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而对于学前教育课程,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课程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对于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出发。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思维发展水平上处在形象思维的阶段,不具备接受抽象符号与知识的能力,因此,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应当更具生活性及真实性。幼儿教师在进行学前教学时,为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性,就可以结合幼儿生活中的琐事以及幼儿既有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课堂内容的教学,使幼儿能够更加真实、深入地进行课程内容的体会与理解。另外,课程内容的真实性,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来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现实需要,因此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教育工作者要合理地进行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使之更加有效地进行学前教育课程的教学;合理地进行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合理建构,使其能够确切地运用到实际的学前教育过程中,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学改革的表面;针对不同的学科课程特点进行不同的模式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秀敏.幼儿园课程建设问题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J].文教资料,2009(19).
[2]张济洲.世界幼儿教育课程模式比较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1).
[3]李云翔.谈学前教育实践中的课程资源观念[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3).
作者简介:文娜(1978—),女,汉族,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人,学历:大专,现职称: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