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的机载系统适航技术课程建设

2021-09-10 04:27史春蕾田毅董磊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2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专业课程

史春蕾 田毅 董磊

[摘 要] 适航作为我国民航领域四个短板能力之一,适航专业型人才缺乏是一个关键制约因素。梳理分析了当前国内高等院校已开设适航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情况,以中国民航大学“机载系统适航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了成果导向教育与适航专业课程的融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授课学生特点,总结了课程特点和建设思路,提出了以工程实践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模式、以雨课堂为辅助教学手段,以期为高等院校适航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成果导向;专业课程;机载系统;适航技术

[基金项目] 2018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民航大学专项”(3122018C037)

[作者简介] 史春蕾(1985—),女,广东汕头人,工学博士,中国民航大学适航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航空器适航审定研究;田 毅(1983—),男,陕西汉中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机载电子硬件适航审定研究;董 磊(1983—),男,天津人,工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航空器适航审定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2-0140-04    [收稿日期] 2021-02-09

近年来,随着国产军用大型运输机、民用大型客机、水路两栖飞机的成功研制、首飞,航空器适航审定已成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亟待攻克的关键环节。适航审定是对航空器适航性的审查和评定。适航性指航空器包含其部件和子系统在预期环境和限制下安全运行及正常使用的一种能力[1]。航空器通过适航审定是航空器研制成功、投入运营的安全保障[2]。目前,无论是航空工业的整机、系统、设备等生产制造方,还是适航司、各地区管理局、审定中心等民航局,对适航专业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

我国的适航审定起步较晚,适航人才的培养以短期培训为主,且集中于生产和审查人员。21世纪初至今,特别是近10年间,国内高等院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相继成立航空学院,开设与适航相关专业,极大推动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多层次适航专业型人才培养。然而,由于适航涵盖的学科门类众多,涉及的知识体系庞杂,国内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专业培养仍以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为主,适航的专业课程较为匮乏。本文基于航空工业对适航人才的需求,以中国民航大学机载系统适航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开展基于成果导向的适航专业课程建设研究工作,旨在為高等院校开展适航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一、国内适航专业课程现状

适航的目的是保持和提高民用航空器安全,涉及航空器及其零部件的结构、材料、控制、电路等众多方面,涵盖基础理论、科学技术、项目管理等不同类型学科内容。因此,适航专业课程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不同专业课程关系密切[3]。表1列出了国内开设适航相关专业的部分院校及主修课程,可以看出不同高校的适航人才培养各有侧重。传统工科院校的适航专业课程设置与飞行器设计等专业的课程类似,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飞行器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民航特色院校的适航专业课程则以航空器的适航性设计、适航审定政策和法规为主,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航空器适航审定的规章制度与符合性技术。当前国内开设适航专业以及相关课程的高等院校,普遍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建立的适航课程体系结构较为单一,缺乏适航的多学科交叉特性,较难满足行业对适航专业型人才的需求。

二、成果导向教育与适航专业课程

2001年,美国工程及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全面以成果导向作为工程教育的认证规范。成果导向教育把学生放在整个学习系统的中心位置,关注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4]。成果导向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适航是面向航空工程兼具技术与管理的多学科交叉专业,从属于工程教育范畴。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是落实国家政策、面向行业需求、贯彻办学思想的重要体现。适航专业课程建设应面向行业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以学生从课程中获取的知识和能力为导向,制定贴合行业需求、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服务于适航专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适航专业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由于知识涵盖面广、学科跨度大,从教学目标开始,就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体系以及通过课程学习后可获得的收获,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工程思想和工程应用能力;在教学内容上,由于适航的特殊性,需要持续关注、跟踪各国适航当局发布的相关法规政策更新修订,充分研究、分析变更前后的技术背景、意图及差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现行规章一致,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以成果导向为基础建设适航专业课程,既满足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提升适航专业型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输送优秀人才,同时符合我国新工科建设要求,有利于推动适航专业获取工程教育认证。

三、机载系统适航技术课程建设

中国民航大学在多年适航审定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上,在传统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了适航模块,加设适航系列专业特色课程,将适航与民航传统专业相融合,实施“适航模块”复合型本科生培养计划,以培养具有民航特色的专业型人才。机载系统适航技术课程是与电学相关专业的适航模块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开设。

机载系统适航技术课程是以行业对适航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的适航技术概论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载系统、设备适航审定和符合性验证中涉及的主要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系统工程思想和工程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机载系统的研制、加改装和维护等适航相关工作奠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系统工程思想和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从系统/设备研制、适航审定关注点、适航符合性方法的角度探讨其中的技术问题。课程重在引导学生运用不同于技术类课程的思维方式,从宏观角度看待机载系统和机载软硬件研制,从工程项目管理角度思考为什么机载系统和机载软硬件研制需要确认、验证、过程/质量保证、构型管理、审定联络等过程。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与创新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启示
高校概率统计课程OBE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计算机教育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设计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