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与创新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启示

2017-03-11 07:09周红坊朱正伟李茂国
中国大学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专业认证工程教育

周红坊 朱正伟 李茂国

摘要:2016年工程教育认证国际研讨会围绕“成果导向教育与工程教育认证”“工程教育认证的最佳实践”“工程教育及认证体系的创新与多样性发展”三个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给我国工程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启示。文章提出,我国工程教育应推行基于“复杂问题解决”“回归工程”的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果导向;复杂问题:回归工程

2016年4月11日,工程教育认证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美、英、俄、加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近7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参会人员对其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工程教育发展、认证概况以及工程教育的进一步努力方向作了详细的报告和研讨。研讨会对各国、各地区培养学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实施“回归工程”、践行“成果导向教育”分别指明了目标、目的与路径。这不但能够促进各国、各地区工程教育的发展,而且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及认证体系具有促进作用,并推动中国建立世界性的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以及工程师认证与注册体系。

一、成果导向教育与工程教育认证

1.中国:支撑、引领、保障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岩教授从支撑(工程教育支撑着行业的迅速发展)、引领(《中国制造2025》战略引领着工程教育改革)、保障(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保证了工程教育质量)三方面展现了中国工程教育现目前取得的成果,阐明了未来努力的目标以及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增加,中国工程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并不是工程教育强国。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制造业规模,是制造业大国,但并未成为世界领先的制造强国。为此,中国工程教育改革需在《中国制造2025》的引领下,以实现制造业大国向世界领先的制造业强国转变为目标,进一步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按照“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总体要求,实现“三步走”目标,推动10项重点领域优先发展。其中,“三步走”目标包括:第一步,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10项重点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在认证层面,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是:第一,通过认证来确保工程教育的质量并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第二,为中国建立专业的工程师认证与注册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加强工程教育领域与工业的联系;第四,促进中国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以及工程教育的实质等效性。

2.澳大利亚:工程、工程实践与成果导向教育

澳大利亚认证工程师Elizabeth Taylor与Lincoln Wood以“澳大利亚工程教育认证与创新”为题,介绍了澳大利亚工程教育体系以及过去20年来工程教育的发展进程。在工程实践模式板块下,报告强调了三点。第一,工程是什么。工程是一个将人类知识与经验相融合的创新性过程,通过考虑人类居住环境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来确保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安全和健康。第二,工程的二元性。工程具有二元性,一方面在社会环境下,工程系统是为了展现出某种设计功能并支持着社会或者社区环境下有意识的人类行为。另一方面,工程系统的设计功能又是通过实体系统(physicalsystems)实现的。第三,工程实践模式的目的是什么。工程实践模式是通过工程设计来打破技术与人之间的壁垒。因此,工程毕业生应拥有进行工程设计并将人与技术联系起来的能力,从而实现创新。而每位工程师在成为专业人士之前都会进入一个职业生命周期——形成期、建立期和拓展期。报告认为,工程教育转变的中心是实施成果导向教育(OBE)。

3.新加坡:成果导向教育不等于成果导向认证

新加坡工程师学会认证委员会前主席KaiSang Lock在报告“成果导向教育与工程教育认证”中着重介绍了成果导向认证(Outcome.based Assessment,OBA)体系、项目教育目标的实现性评价(Assessment on the achievementof program educational objects)、学生学习成果的实现性评价(Assessment of Attainment of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以及学校与工业界在工程教育领域的合作。

在成果导向认证体系中,Kai Sang Lock介绍了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ABET)和《华盛顿协议(WA)》在工程教育认证方面所做的努力。例如,1996年ABET采纳了新的认证标准,将认证重点从输入(教什么)转向产出(学什么);WA承认实质等效的认证项目,并且为了保证认证质量,WA设定了新的认证标准。报告指出,面对成果导向教育,须注意OBE并不等于OBA。首先,OBA不要求任何机构或者项目完全符合OBE。其次,从认证目的上看,项目必须提供毕业生获得评估机构所规定能力的证据。再者,教育者有权自行设计形式各样的详细结构(detailed structure)、学习路径(1earning pathways)和传授方法(modes ofdelivery)。最后,成果导向评估或评价系统须及时评估项目教育目标与畢业生能力。报告指出,成果导向教育认证由2个部分组成:第一,项目教育目标(PEO)的实现性评价,这一部分主要关注学生希望学到什么;第二,学生学习成果(SLO)的实现性评价,这一部分重点在于学生学习成果是否对项目具有持续改进作用。报告认为,要加强学校与工业界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4.中国香港地区:成果导向教育与成果导向认证

香港工程师学会认证委员会主席黄耀新以“香港工程师学会认证委员会的认证体系、认证标准以及香港工程领域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实施情况”为题,详细介绍了香港地区的工程教育发展史以及其对成果导向教育认证的发展。1995-2009年,香港工程师协会(HIKE)相继加入了《华盛顿协议(wA)》《悉尼协议(SydneyAccord)》与《首尔协议(Seoul Accord)》,这对香港工程师协会保证其认证质量做出了相当的贡献。黄耀新指出,2005年香港地区正式实施成果导向教育认证体系。至今,成果导向认证模式在香港得到了好的发展。这不仅是因为成果导向认证培养并深化了学生能力、重视教育性经验、学生技能的获得,还因为成果导向认证克服了“结构任务指导(structured taskstutoring)”的局限,并且自然的课程体系也满足了时代发展需求。在认证标准层面,香港工程师协会(HIKE)除了采用通用标准之外还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复杂问题解决以及交流能力的考察。

5.爱尔兰:成果导向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爱尔兰工程师协会注册官、《都柏林协议》副主席Damien Owens作了题为“成果导向教育与工程认证”的报告。该报告主要讲述了成果导向教育在爱尔兰的发展以及爱尔兰工程师认证状况。

爱尔兰在实施成果导向教育时注重两点:成果导向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其中,必要性体现在成果导向认证(OBA)不仅实现了由教向学的转变,也实现了技能向思考、内容向过程以及教师直接教授向学生展示成果的转变。重要性体现在成果导向教育(OBE)不仅能够引起评审小组的关注,也方便教学人员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从而提供改进教学方法的路径。在工程师认证方面,Damien Owens强调认证不仅要高效率、高质量进行,还得结合产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

6.小结

目前,世界两大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即《欧洲工程教育项目认证计划(EUR-ACE》和《华盛顿协议(WA)》都强调“成果导向教育(OBE)”的认证,以期培养能够适应全球化,具有跨学科、团队合作、交流、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工程人才。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爱尔兰和中国香港地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成果导向教育(OBE)在工程教育认证中的重要性。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来讲,成果导向教育不仅满足了雇主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还给学生学习成果提供了直接可以量化的标准,并推动了有关课程结构、培养模式的发展与改进。

中国工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认证监督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工程师认证与注册体系建设、成果导向教育实施不全面等问题。这就需要在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实施成果导向教育。《中国制造2025》绘制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把跻身于世界制造业强国行列作为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应紧跟国际步伐,并结合本国办学特点,全面理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工匠精神”,扩大德育范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创办出具有本土优势的工程教育。

二、工程教育认证的最佳实践

1.澳大利亚: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前认证委员会主席Robin King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具体表述,与之对应的教学实施,评估和认证”报告中对复杂问题作了明确的界定,并对如何将毕业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复杂问题解决者、认证在提高毕业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中所起的作用做出了回答。报告以国际工程联盟(IEA)以及《华盛顿协议(wA)》为例,指出了二者在复杂问题解决方面对毕业生的要求,并且强调了工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工程设计能力。同时,报告指出,成果导向教育(OBE)应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把国际工程联盟(IEA)文件内容作为课程设计参照,依靠同行评审即全面的档案体系和三角论证(comprehensivedocumentation and triangulated evidence)改进教育,通过华盛顿协议各成员(国家和地区)之间分享经验,实现工程教育与认证标准的全球化。

2.美国:WA模版或标准

来自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的执行主任Michael K.J.Milligan在报告“全球工程师和认证最佳实践”中对全球化背景下毕业生面临的挑战、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能力、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的主要目的等作了阐释。报告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毕业生面临着诸多因素的挑战:复杂环境、多学科“系统”方法、全球化、语言、历史、文化、交流。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美国工程教育在《华盛顿协议(WA)》的引领下,致力于培养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备实践动手能力的工程师。报告认为,WA对各国和各地区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要尊重不同国家体制、文化、地理等因素带来的差异性,把握好工程教育的最终目的。工程师工程伦理观的培养也应得到重视。报告指出,工程认证的最佳实践是培训,只有通过培训才能确保认证结果的一致性以及认证委员会的持续发展。

3.韩国:认证程序从后访问转向预访问

韩国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副理事长JungSoo Kim作了题为“韩国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认证的最新进展”的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韩国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机构、目标和特点、2015年新制定的认证程序以及2015年修订的认证标准(KEC2015)。韩国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于2005年正式实行认证制度,其目的在于培养出顺应时代發展的工程师。目前,韩国工程教育具有以下特征:以成果导向教育为方向,以同行评审为保障,以工程、计算机和工程技术委员会的独立性以及认证标准的协调性为基础。在新修订的认证程序中,认证程序实现了从后访问阶段(Post-visit)向预访问阶段(Pre-visit)的转变,并且缩短了认证年限。

4.斯里兰卡:专业认证强调国际性与条件性

斯里兰卡工程师学会理事长WimalasenaGamage在报告“斯里兰卡工程教育认证最佳实践”中介绍了斯里兰卡工程师学会概况以及其工程教育认证过程。拥有110年历史的斯里兰卡工程师学会正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其愿景是成为国际顶尖认证机构之一,目标是确保工程人才培养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从而支持国家发展,并最终实现为民服务的目的。斯里兰卡在2014年成为WA的正式成员,并建立了一套完整全面的认证程序。在认证程序中,斯里兰卡工程师协会强调了认证的国际性(认证小组成员国际化、培训国际化)和条件性认证(认证有效期为两年)。

5.中國台湾地区:培训——认证最佳实践方式

台湾地区“中华工程教育学会”理事长林聪明做了题为“IEET工程教育认证最佳实践”的报告。报告分为三个部分:实质等效性的标准与典范;复杂工程问题的认识与实施;认证程序与方法的最佳实践一一培训。目前,中华工程教育协会致力于培养能够使用现代工具并且具有管理、工程伦理、复杂问题解决、全球适应性等能力的人才培养。报告指出,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协会通过顶层设计评价来判断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认证。顶层设计对硬性技能(技术、设计)与软性技能(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这样做能够保证工程毕业生的质量。报告指出,认证最佳实践方式是培训。项目评审员在培训之后要能够处理好各种利益冲突,并且坚守一定的道德准则,从而确保认证的一致性、准确性。

6.小结

伴随着工程教育的全球化,雇主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推动着各国和各地区的工程教育改革。美国工程教育从“技术范式”走向“科学范式”再到如今的“回归工程”阶段。中国的工程教育从“仿苏”到“仿美”,并于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计划的大力实施,呈现出快速转型的状态。在这些过程中,如何确保认证的质量、认证的多样性以及权威性变成了问题。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培训。上述报告认为,只有培训的不断深化,才能确保各国、各地区认证项目的一致性以及认证结果的权威性。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中国除了思考工程人才培养问题,也应思考如何在借鉴他国和地区认证实践一一培训的经验下,完善项目评审人员的培训体系,实现认证多样化,保证认证结果权威性,维持认证委员会的发展以及正确处理认证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新工业革命将引发新的产业形态,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日益全面化,培养兼具全球意识、工程伦理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是各国共同的诉求。中国工程人才培养更应全面化、综合化,以此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国际声誉。

三、工程教育及认证体系的创新与多样性发展

1.俄罗斯:兼顾欧美的专业认证

俄罗斯工程教育协会理事长Yury Pokholkov以“俄罗斯工程教育认证经验和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创新与发展”为题,介绍了工程教育在俄国的发展概况、工程项目的专业认证、工程师注册以及当代俄工程教育认证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俄于2012年成为《华盛顿协议(WA)》的正式成员,并且在2015年成为《欧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网络(ENAEE)》的正式成员。可见,俄专注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全球化以及多样化发展。在自愿、友好与客观的认证原则下,确保各高校认证的积极性以及公平性,提高认证项目的数量,扩大认证的范围。报告也指出了俄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随着产业界对毕业生要求的逐渐增加,认证协议的不断变化、工程教育认证缺少法律保护、高等教育机构对专业项目认证的冷处理等问题不断出现。报告认为,工程教育除了提高质量、声望,更应该进一步加强同产业界的合作,不断推进工程教育的现代化,积极鼓励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专业认证。同时,政府应提供相应的辅助政策。

2.加拿大:认证监督与持续改进

加拿大工程师协会首席执行官Kim Allen在“加拿大工程认证”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工程教育的发展概况,包括其认证监督机制以及认证持续改进的方向。加拿大工程教育受到《工程法(Engineering Acts)》的监督与保护,确保公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加拿大工程教育将认证标准的重点放在课程质量、学生、教师、支持人员设备和资源等方面,以期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来确保毕业生的质量,培养能够进行团队合作、拥有工程道德并且能够创新的工程师。在大班授课、教师专业能力降低、课程失败率高、毕业标准降低的大环境下,加拿大工程教育将围绕课程、数据收集与评估、课程目标与结果、评估过程和指标等进行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一个循环的持续改进系统,以此来提高认证基准、毕业生质量,促进工程教育认证的创新以及认证的多样化发展。

3.英国:新工业革命与成果导向认证

英国工程理事会国际部主任Katy Turff在“认证创新与多样性”报告中主要介绍了新工业革命对工程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工程教育概况。报告指出,新的工业革命将数据分析、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为一体,网络和实体世界的融合将共同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会凭借自适应智能,实现前所未有的效率水平。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逐步到来,科技化的革新为工程教育认证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毕业生层面,这些变化表现为对跨学科、团队合作、伦理以及创新性的关注。报告针对一致性认证是否会阻碍创新与多样性发展问题指出,学术认证是基于学习成果证明的,而成果导向认证(OBA)能够促进创新;学习成果在工业、学术界和行业咨询中可以得到开发和维护;认证为大学提供了一个分享创新实践的机会。因此,一致性认证不会阻碍创新与多样性发展,成果导向教育认证方法会促进认证的创新以及多样性发展。

4.日本: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日本工程教育认证机构执行董事兼印尼教育认证委员会JICA项目首席顾问Dr YasuyukiAOSHIMA博士在报告“日本工程教育与华盛顿协议”中主要介绍了日本工程教育发展史、日本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及其面临的挑战和日本工程教育认证机构(JABEE)与印尼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IABEE)的合作。报告从工程定义入手,指出工程师职责,随后报告介绍了华盛顿协议复查小组对日本工程教育的复查建议。2004年,华盛顿协议认证小组指出了日本工程教育存在的不足:日本工程教育根植于应用科学,强调对科学原理的学习,工程认证人员缺乏经验以及资历不足,学生课程选择灵活度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在随后2012年定期审查中,日本工程教育所呈现的问题有:“多学科”团队合作缺乏,国际化水平不高。

5.澳大利亚:实质等效与协议认证(AccordAccreditation)

《华盛顿协议》副主席兼澳大利亚工程师认证董事会主席Elizabeth Taylor AO教授在“协议认证一个多元化世界的最佳实践”报告中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认证操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和工程教育的未来。这三种认证模式——《国际工程联盟(IEA)》《欧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网络(ENAEE)》《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虽有细微差别,但是在实质等效性的相互认可下,它们却是一致与兼容的。然而,各个认证的实质等效性也会为认证机构带来一定的挑战,即如何确保认证的多样性。相关的社会学、人类学和生态学研究表明,系统的多样性有助于推动创新并提升工程師应对复杂、破坏和变化环境的能力。实质等效的相互认证除了增强各国对认证结果的承认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认证结果的多样性。未来的工程教育更应注重各国和各地区经验的分享以及认证的多样化。为此,各国和各地区工程教育除了注重工程基础知识的培养,还应该注重从各国和各地区以往的经验中吸收有利点,将传统的、优秀的价值观融入现代工程教育中去,在多样化的世界观下确保国际认证的多样性。

6.马来西亚:工程教育的挑战与努力方向

马来西亚工程认证委员会主席Datuk WiraIr.Md.SidekAhmad作了题为“工程教育认证的创新性与多样性”的报告。报告对马来西亚工程教育状况和面临的挑战、认证概况以及努力方向作了介绍。目前,马来西亚工程教育面临着如何应对新兴学科、跨学科与多学科、产业需求等挑战。此外,还面临着诸如利益相关者、信用与道德等问题。报告认为,利益相关者须参与认证过程。

7.小结

工程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合格的工程师,使其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但如何确保工程师的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认证的多样化,却给日益国际化的认证带来了困扰。发达国家在积极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同时,认为成果导向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创新,还能够保证教育认证的多样化发展。中国作为工程教育大国,面对复杂的国情以及经济发展平衡问题,在同一认证标准下实现工程教育认证的创新以及各地区高校工程教育项目的多样性,确实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中国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借鉴各国经验,实施成果导向教育。并以此为基点,实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成果的可视化以及具体化,构建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促进认证的多样化发展,保证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四、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启示

2016年6月2日,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这对加快我国工程教育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有利于中国工程教育国际化,实现人才的“引进来”与“走出去”;有助于提高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助于完善中国工程教育体系与工程教育认证体制,剔除不好的、僵化的体制,构建开放的、灵活的体制;促进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扩大合作面,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创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准备。我国工程教育应在学习其他国家、地区先进理念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尝试实施基于工业价值链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和认证体系,确保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实质等效”,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以培养工程毕业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本次会议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说明“复杂问题解决”在工程师培养以及专业认证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也是我国工程教育亟待直面解决的问题。

关于复杂问题,WA协议在专业知识、矛盾技术(Conflicting technical)、深度分析要求(Depth analysis required)、问题熟悉度、利益相关者、独立性等方面作了明确的定义。中国在成为WA正式签约国之后,应认真审视并更加深刻地理解WA对“复杂问题”的定义,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与做法,将“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重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提升学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进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第二,以“回归工程”为途径。随着工程教育范式的不断演进,MIT最先提出了工程教育要“回归工程”,开启了工程教育的“工程范式”时代。高等工程教育是以工程和技术科学为基础的学科,以应用型研究、工程职业训练、工程技术服务和应用为主要功能的高等教育类型。在这样的前提下,“回归工程”的本质不再是简单地回归技术、回归实践或回归生产应用,而是强调工程教育的综合化、系统化,是建立在技术和科学基础之上的工程再造,也就是螺旋式上升的回归。

回归工程是我国工程教育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也是必经之路。目前,我国仍然有很多高校的工程教育处于“科学范式”阶段,并未进入“工程范式”。在“双一流”和各种学科排名的冲击下,一些高校甚至提出工科学生不做毕业设计而是写毕业论文的意见。所幸的是,我国工业界对工科学生的这种“科学化”倾向已经开始说“不”,越来越多的高校领导和研究人员也在呼吁并倡导我国工程教育要回归工程——回归工程实践、回归工程过程。

第三,以“成果导向教育”为抓手。本次会议强调了OBE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obinKing更是明确指出,“工程的成果是在经过复杂问题的解决后得到的”,“复杂问题的解决应该在以成果为基础的工程教育中占重要位置”,要实施基于成果导向的工程教育。

成果导向教育之父Spady于1981年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此后,该理念得到了美国工程与技术教育认证协会(ABET)的全面认可,并继而在各国得以盛行。2013版的《国际工程联盟(IEA)》在毕业生能力以及专业能力要求中,开篇介绍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认证机构为提高工程质量实施了或者正在实行基于成果标准(Outcome-based Criteria)的认证项目。“成果导向教育”是以学生学习成果的水平及其达成度来组织和开展教学的,它强调毕业生对学习结果的明确性,即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能够将课程所学运用于实践,并达到一定的标准。

以“成果导向教育”为抓手,就是明确工程教育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据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工程教育目的最终体现在服务性上,通过工程设计实现技术与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为人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则侧重于学生学习成果,即我们需要学生学到什么、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在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同时,要加强教育界与产业界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

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模式。对于当前的中国工程教育来讲,需要注意如何合理化课程设置、明确学生学习成果内容、优化教师队伍、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加强学校与产业界的合作,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责任编辑:夏鲁惠]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专业认证工程教育
高校概率统计课程OBE教学方法研究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计算机教育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设计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