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俊
摘要:自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开设至今,国家教育部门分别在数十个省份对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与应用,展开了调查与反馈信息的获取工作。并采用义务教育听课、开设教学论坛、分发市场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此门课程教学工作在实施,与教材使用情况展开市场调研。在相关调查中发现,超过九成的教师认为此课程所覆盖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较为广泛;超过八成的学生在调查中表示较为满意此门课程。本文立足于小学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引言:
在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尽管此门课程的相关教材构建已相对完善,但针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工作实施仍存在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学校思想品德教学现状
1.基础学校的课程的落实现状
一方面,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部分学校由班主任或者主科老师兼教此课程,精力无法集中;一些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把思想品德课上成了语文课、综合课的现象;由于缺乏课程的专业性,有些教师,上课内容拘泥于教材,采用简单说教看图说话的授课形式,没有补充相关课程资源,也缺乏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积累,总体德育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是副科,对课程不关心、不重视,课堂上也不配合,经常发生思想品德课上请求老师留时间做家庭作业的现象。
2.“缺乏儿童”的课程教学
“人民伦理”是课程的教育基础,集体主义是思想品德教育原则,忽视儿童个人主动性和独特性的培养,人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3.思想品德教学的乌托邦和教育灌输
社会所拥有的道德乌托邦情怀,尝试用思想品德教育实现社会道德的一致性,达成统一和谐。课堂教学的灌输、控制就成为了教育的手段,强迫性的一元论,往往与人的个性自由发生冲突。此外,学校“主渠道”与校外影响之间存在着矛盾。
二、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表演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时,只靠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很难达到深入理解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表演情境,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能利用表演情境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表演,通过表演进行思考,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在表演环节,学生亲身经历了表演过程,把表演内容与所学知识融合到一起,增加了他们的认识,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达到深刻领悟知识的目的。借助表演情境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让他们看待思想品德问题时不再趋于表面,而是能够挖掘问题的本质,运用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进行分析,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教学《走进我们的老师》时,教师可以设计表演情境,挑选一名学生扮演老师,其他几名学生扮演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情境:教师备课的情境、鼓励后进生学习的情境、处理学生打架的情境、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境等,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灵活扮演教师和出现问题的学生。通过情境表演,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来自教师的爱,感受到教师的辛苦,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顺利进行,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爱戴教师的情感。
2.引入传统文化,加深学习感悟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博大精深的优良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道德文化提升自我素养。借助传统文化开展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动力,在传统文化的引导下探索思想品德知识。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建立传统文化与思想品德知识的联系,获得深刻的学习感悟。
例如,在教学《父母多爱我》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自己与父母的小矛盾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与父母的矛盾,让他们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滴来感受父母的爱。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父母,懂得换位思考,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如孟郊的《游子吟》,讓学生通过分析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感悟诗句中蕴含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引入曹邺的《北郭闲思》,让学生感受诗句“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体会其中蕴含的父爱。结合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对父母的爱体会得更加深刻。
3.设计主题讲座,树立法治观念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法治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教师可以设计主题讲座,邀请遵守法纪的学生向同学介绍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教师还要邀请法律专家给学生讲述如何养成文明、守法的行为,培养学生在外出时遵守交通规则,在买东西时自觉排队等良好的行为。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的指导,邀请心理学家进行“防止校园欺凌”的主题讲座,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在受到校园欺凌时如何保护自己。
针对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内容设计的主题讲座,使学生对法治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生的法治观念得到了增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用学到的法治知识来约束自己,做到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守法行为。同时,在遇到校园欺凌时,学生也能运用所学的法治知识来保护自己,使他们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结论:
如果思想品德教育能植根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用道德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活的真切感受,那么,“我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为孩子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李英.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培养方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60+62.
[2]孙立廷.探究小学思想品德教科书插图传递的社会性别问题[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92.
[3]吴锐波.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路径研究[J].新课程,2020(09):210.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杉树乡中心小学 657213